黄小娟
【摘 要】结构化预习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效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完成的第一步。如何让学生在结构化预习环节达到所期望的目标?确立预习的目标、把握课本的要求、预探预习的问题、评价激励的巧用等这些“问题创设”,来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数学教材,打通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路径,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让学生在学习上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掌握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技能。
【关键词】数学;结构化;问题创设
结构化预习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效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完成的第一步。如何让学生在结构化预习环节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什么是结构化预习?我的理解是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主学习文本的学习活动。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进行结构化预习呢?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创设单。创设单是学生进行结构化预习的指导手册,所以,要让学生高效地完成结构化预习,创设单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数学课创设单的有效设计。
“问题创设”能引导学生针对性进行结构化预习,开发设计时要考虑有“学习流程”,并且还要有“学习目标”和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思考问题、联系问题并发现新的问题。 “问题的创设”,来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数学教材,打通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路径,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让学生在学习上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掌握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技能。
一、确立预习的目标
“问题创设”是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结构化预习的工具,可以说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设计的导读单。在预习时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以及学习时要准备的用具,设计“目标导航”、“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准备”很有必要。学习目标则应从“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去设计,学习的重点、难点,因课时而异。旨在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明确目标,抓住关键。学习时要准备的工具,如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剪刀等;要准备的材料,如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纸片等设计到“学习准备”中去,使学生学习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把握课本的要求
“问题创设”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应紧扣文本。在设计“知识链接”时,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些蕴含与新知相联系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温故而知新。另外,在“学习流程”设计时,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内容,完成课本中的“想一想”、“做做”(填在书上)等,并结合课本上的范例进行反思,对范例中的解法提一些质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从中学到课本范例中的精髓,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预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在于让学生借助已掌握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究。在学生扎实的预习完文本内容之后,就要趁热打铁。这时设计的导学探究练习题目,就能及时检测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这部分练习题应结合本课学习内容设计,要定量,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5道以内;题型可以是填空、选择、计算、解答等形式;要定时,一般要求在15分钟之内完成检测性题目。如果选用课本上的题目,导读单上则不重复设计,要求学生直接填在课本上就可以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题目设计要有梯度,由易到难,并在题目后面附上分值,以便于后面的多元化评价。
三、预探预习的问题
思索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也是预习的重心,钱学森曾经说过:“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阶梯,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十分可贵。所以,在问题创设上“通过预习,你还未解决的问题有:”让学生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仔细记录下来,老师通过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来判断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也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上课时对症下药。
四、评价激励的巧用
学生可以借助问题创设更好的自主学习,并且可以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概念,发现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一些知识解答“问题创设”中的问题,更好的进行自我能力训练,在“问题创设”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学习内容,就可以先掌握部分;不太能够把握的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再解决,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问题创设”积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过程中去发现新的问题,探索新的解决途径,对解決问题的思路又提出新的思考,反过来也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水平。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离不开公正公平的多元化评价。在学生预习完之后,首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自评,再由学科组长从书写、正确率方面与本组同学相比较后进行组评,最后由学术助理在课前统一收上来由教师进行师评。因而设计“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以此监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创设”是引导学生有效进行结构化预习的工具,学生借助问题创设,带着自身的经验和学习背景在课前进行结构化预习,为课堂教学作准备,通过这种问题创设下的预习,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一定会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加充分、更加深刻,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实现学习上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