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东北民俗图案为例的色彩构成课程案例应用分析

2020-07-09 12:00李晓旭
写真地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艺术设计

李晓旭

摘 要:色彩构成作为艺术类本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艺术类人才培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本课程自本科教育开展以来教学理念、方法、应用均流于程式化,数十年的教学模式未变,出现了课程教学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现象。本文以当代的时代发展背景结合我国艺术教育的地域性特征,以东北民俗图案为案例作为切入点探索色彩构成课程的案例式教学方法,开展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关键词:课程建设;西方现代设计史;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2-0242-02

1 《色彩构成》课程开设现状与改革方向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建设的目标以艺术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导向,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自然产生的物理性和色彩应用之中的对比与调和原理, 并结合受众的生理与心理要求开展设计和创作。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设计美学规律;提高色彩的搭配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色彩构成》作为以研究色彩的产生和人们通过感知进而实现设计应用的基础课程, 与艺术设计类诸如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的各类设计专业课程形成了一个紧密的顺承关系。传统的《色彩构成》课程在实际授课中存在很多不足,教学理念、方法、应用均流于程式化,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因此,色彩构成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亟需有针对性的与各专业课程学习结合、与地方经济文化结合、与对应企业人才需求结合。

2 《色彩构成》课程改革内容

《色彩构成》课程的改革内容应该紧密围绕着针对专业性的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针对地方经济文化改革教学内容及针对企业人才需求来改革教学内容。

2.1 教学方法的内容改革

传统的《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仅通过将色彩的若干要素分解运用构成法则或抽象或具象的进行画面内容的色彩填充和排列实现画面的效果,设计创意的灵活性、多样性与创造性不强、无法实现与相关专业的结合更无法体现更高层次的地方文化性进而与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相结合。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经探索形成一系列技巧。目前通过对《色彩构成》课程中的色彩三要素、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情感等影响的研究。依托实践与理论结合方式教学法,研究国内外各阶段设计史中的典型作品及设计流派开展理论指导教学,教会学生收集资料、借鉴设计思路的构成方法;或以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研究不同的师代表作品开拓设计思维的方式开展色彩构成的教学;结合后续专业课程及地方性的文化产物开展教学。

2.3 其他活动对《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的推动作用

针对传统形式或类型的表达色彩构成的方法往往会让人感到比较死板, 而且还会对学生色彩构成设计能力的提升造成影响与限制,还会磨灭其再创造能力。针对此情况, 我们将校园的各类活动结合到《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之中,开办“创业市集”;将各种新型材料,应用于色彩构成的课程教学之中,如增加衍纸设计、手工扇绘制、色彩构成的文创产品设计等;另将成熟的设计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除了在一定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能引导、帮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及思考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材料的合理化运用,并能理解材料表达色彩意义、内涵的相关方法。

3 《色彩构成》课程的“东北民俗图案”案例式教学应用分析

在一众教学实践中,《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中,效果最为直接、教学成果最为显著的形式即为“案例式”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加以分析,学生可以直观的获得如“室内设计的配色方案优劣对比”、“不同主题海报色彩构成设计应用表现”、“抽象绘画色彩构成的配色分析”及以“东北民俗图案”作为范例,从设计应用的地域文化特征、用色的习惯、色彩应用心理等角度对学生进行讲授,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色彩构成》课程的根本方法,举一反三地发掘设计的素材、培养自我拓展性的设计思维。

特别是地域性文化特色的教学,作为具有人文特色的历史传承的文化, 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提升人们对当地民俗文化认知度, 加强不同区域间了解、 实现和谐共处,也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凸显自身的文化魅力與设计品位。这一过程既能增加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 也丰富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实现了文化并存的多元化理念,还能够提升当地企业形象、促进品牌营销的实现、 产生最大化的附加价值,为人才与当地企业的对接产生积极的作用。

3.1 “东北民俗图案”的元素分类

“东北”涵盖了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区。“民俗”关乎地理、民族及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多为平原,是中国的大粮仓,又是汉、满、蒙、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农作物一年一熟、气候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干燥、夏季潮湿炎热,这就形成了东北人独特的生活习惯与文化氛围。

3.1.1 剪纸图案

东北地区剪纸图案多取材生活、图案设计内容多为歌颂生活的平时和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如花草、鸡鹅等,又出剪出“剪子”——寓意“拣子”趋吉避凶。贴在窗户上作为窗花的图案逐渐发展的越来越复杂、寓意也更加美好。产生了很多令人赞叹的作品《五福临门》、《五蝠团花》、《富贵有余》、《六鱼团花》、《龙凤呈祥》、《喜鹊登枝》、《榴开百子》、《莲花池鱼》等(如图1所示),目前随着剪纸艺术的发展也出现了彩色剪纸及套色剪纸(如图2、图3所示)。

在剪纸作品的色彩设计中往往应用色相艳丽色彩纯度较高的色彩,这在《色彩构成》课程的案例式讲授中也着重的对学生加以强调,将东北剪纸的图案吉祥寓意与纯色、艳丽色相的色彩选用,科学的应用在构成的设计之中出现了具有创新意义,别具一格的作品(如图4学生色相环构成作品)。

3.1.2 年画图案

东北年画(精神民俗)大多是山东潍坊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系列的继续与变种,形成了农民画、关东画派等风格各异的年画艺术,其图案形式勾勒出强力的民族意识、描绘了苍凉原始的边疆风貌,蕴含了强盛的民族对生活昌盛的美好祝愿。

3.2 东北地区各民族民俗文化元素图案

东北各民族的民俗在相互渗透与发展,形成了多元的兼容并蓄的茁壮之姿,也为中华文明的发扬增添了新鲜血液。东北各民族民俗元素的图案通过色彩的应用,诱发的心理效应也是不同的。和中华大地上的多数民族一样,东北地区的各民族人民喜爱红色的热烈喜庆、黄色的典雅富贵、蓝色的宁静悠远、白色的纯洁安静……鄂伦春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对绿也是色情有独钟。赫哲族的鱼皮服饰纹理独特、色彩自然,多选用传统的吉祥纹样通过拼剪缝合处理成变化多样的极具艺术价值的服饰佳作。

3.3 东北其他元素图案

东北民俗图案种类繁多,大都以反应人民生产生活实际及寓意美好而产生,如版画、泥雕作品图案、吉祥纹样及民俗染指图案等。尤以东北地方特色的印染花布,被人们广泛了解。30年前的春晚舞台上《懒汉相亲》中的宋丹丹将民俗花布的淳朴表现得淋漓尽致,张馨予也曾身着“花袄”礼服造型“雷”出国境……这些典型的东北元素图案及色彩的应用,都成为《色彩构成》课堂上的设计案例典型。如何通过构成语言修饰过强对比、实现设计作品的和谐美感,正是可以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灵活的讲授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使知识融会贯通。

结束语:这些多元的东北民俗图案及色彩的设计与应用,在《色彩构成》课程的实践练习中作为设计的构成元素,对于课程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是极具美学特质和典型地方文化特征的方法。针对这些案例的形态加以解析、构成并结合《色彩构成》课程的相关规律与排列法则运用对比、协调构成法则形成对本课程的综合应用, 是色彩構成的差异性案例法的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应用重要改革举措, 也是训练多种元素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以及构成思维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并有助于学生在今后专业课程中设计思维的拓展,提高与当地企业人才需求培养的契合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绍华.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7 (12):218-222.

[2] 曹晖.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M]. 人民出版社,2009.

[3] 单春晓.浅议中国民俗文化带给视觉艺术设计中的灵感[J].科教导刊,2014 (23):77.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艺术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Nirvana涅槃》
《星.云.海》
《花月夜》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