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楚珂 余姿
摘要:随着城市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定居在城市的外籍人员数量也随之增长。然而调查显示,社区服务体系不论是硬件服务设施还是软性服务,都尚未健全和完善。鉴于此,本文调研了上海、杭州和义乌三地国际化社区的现状,分析了国际化社区服务体系的现状,总结现阶段各国际化社区建设的优缺点,并提出优化社区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社区;社区服务
一、引言
在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发展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必然,其中长三角地区城市更为突出:上海世博会与杭州G20峰会的举办,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为各自城市国际化进程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此进程中,大量外籍人士将无可避免地介入当地生活并融入其中。如何建设并完善国际化社区服务体系,让外籍住户尽快融入社区生活,是当前国际化社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调研通过对上海古北新区、浦东区,杭州以及义乌国际商贸城附近社区进行实地调研与访问,总结该区域国际化社区服务体系的优缺点,并结合其他地区的建设经验对其建设现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国际化社区硬件服务
国际化社区硬件服务指社区公共设施,如广场、学校、健身房等向所有社区居民开放的基础公共设施,为社区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本研究的主要调查对象为292名居住在上海、杭州、义乌当地国际化社区的外籍人员,他们来自各个地区和国家,见图1。不同的文化背景会衍生形式各异的生活习惯,要想尽快适应居住地的生活习惯,熟悉当地政策,就要依靠所在社区提供的基础(硬件)服务设施和相应的软件服务。此外,教育、商业、医疗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也是打造符合现代需要的国际化社区的必备条件。
根据调研情况分析,现阶段国际化社区的硬件设施配备基本完善,多数社区都设有学校、医院与社区广场等公共设施满足外籍人员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但文艺活动室、棋牌室等文体活动设施比较欠缺,外籍住户精神文化方面需求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宗教文化需求。围绕基本信息可知,三地国际社区外籍住户主要集中在非洲、亚洲与欧洲,所在地区的宗教信仰有别于本土宗教信仰,即使同样信奉基督教,中外礼拜习惯也存在很大差异。而现阶段国际化社区服务工作者对其外籍住户所在国家的宗教文化了解程度不高,社区周边缺少相应宗教活动场所。
为满足各自宗教文化需求,打造相应的宗教文化场所,可借鉴杭州江干区下沙街道基督教磐石堂的经验。此教堂尊重中外礼拜习惯的差异,为本地与外籍人员分别建设礼堂。除了创造各自的活动空间,社区服务还需着力于构建公共区域,开展一系列参与性、融合性的服务,打造共通生活圈。如滨江东信社区,以杭州国际学校、海创基地、德国人的Angels酒吧、印度人的Zen Spa店等产业、就学和居住环境为纽带,构建成文化多元型国际化社区。不仅提高外籍住户对国际化社区的满意度,而且也促进了外籍居民对当地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国际化社区软性服务
软性服务同样是保障外籍住户居住生活的基本条件,其发展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外籍住户生活水平。良好的社区软性服务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并使来自五湖四海的外籍人士积极融入社区生活。[1]就调研结果分析,三地国际化社区软性服务未能满足外籍住户了解本土文化这一需求,多数采访对象表示所在社区的相关文化活动比较匮乏,文化生活不够丰富。见图3 。
根据图3实地访问的统计表反馈,现阶段国际化社区所开展的社区活动还尚有欠缺,相当一部分外籍住户所在社区开展的活动比较匮乏。部分国际社区由于外来住户人口密度较小,各种文化处于互不干涉状态,社区也较少举办适合外籍人员参与的社区活动。大部分社区有较完备的基础服务设施,可同时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生活习惯,这些社区的外籍住户间通常形成4-8人的小型社交圈,从而减少了与本土文化的接触机会。相较于外籍住户较为分散的社区,外籍住户人口密度较大的社区,会开展更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来增进居民间的文化沟通。
除去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双语标识等基本服务外,社区服务可以采取新模式来吸引社区群众的关注:建立不同国籍居民的交流平台,开展不同国籍居民的交流活动,促进彼此的了解[2];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开展具有人文特色的活动,如特色景点旅游、传统工艺介绍等来提高外籍住户参与积极性。通过“软服务”展开的各项活动,国际化社区居民能真正体验和谐开放的国际视野,让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和谐共处。[3]例如定期举办中西方特色节庆活动和体育活动等加深中外住户之间接触,同时也赢得了双方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多元文化融合要求双向参与,并不是本地文化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后就能实现,这就需要社区服务工作者拓宽社区服务领域,丰富活动内容来调动外籍住户参与积极性。同时外籍人员也需要理解并对于本土文化采取积极的态度。
四、完善与优化国际化社区服务体系
(一)社区硬件设施
问卷数据显示,社区广场、学校以及医院等硬件设施配备相对完善,基本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但文体活动设施诸如文艺活动室、棋牌室、健身房等的覆盖面不够广,设施建设存在滞后现象。针对此类问题,社区服务体系需要优化资源配置,从居民的需求出发,建设更加多样化的文体活动设施。其次,部分外籍住户并不熟悉硬件设施的使用方法,硬件设施利用程度有待提高。如何尽快帮助外籍住户熟悉社区公共设施也是社区服务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只是单独为其开辟特殊通道,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融入本地社区的问题。应该以适应为主,服务为辅,将熟悉社区硬件设施使用方法为主要目标,帮助其了解城市文化、医疗、出行、社交等必要活动的具体操作流程。
(二)社区软性服务
调研显示,多数外籍住户认为社区开展的活动较为匮乏,社区服务工作者还需开展更多有关精神层面的多样化活动。根据外籍住户的文化需求,适当组织旅游参观有當地特色的文化活动,如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来提高其参与度,并逐渐加深外籍人员对本土文化的理解。鉴于国际化社区居民需求的多样性,我们不仅要利用开放的国际交流环境,让广大外籍居民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体验中国文化,学习良好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要组织国际化社区内日常交流活动,构建居民交流和共商机制,加速文化认同,通过社区活动增进居民间交流和互动,打破本地人与外国人之间的隔阂。[4] 此外打造社区公共空间,以本地特色来吸引外籍住户的参与积极性,加强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打造文化上的多元国际化。
五、结语
外籍人员入住率的提高,对国际化社区服务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外籍住户尽快融入本土生活,当前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一方面,社区硬件设施中文体活动设施配备还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社区软性服务整体形式较为单一,活动也比较匮乏。通过对国际化社区服务体系的探索,社区服务工作者可了解外籍住户的真正需求,进一步改进国际化社区硬件设施与软性服务,提升外籍住户的文化认同感与社区归属感,从而建设更繁荣和谐的国际化社区。
参考文献:
[1]俞海滨.融入本土,汇聚五洲—国际化社区浅探.上海房地.2010(07):45-47
[2]王璐.陈芳.营造有特色的国际化社区——来深移居外籍人士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J].社会工作.2018.(24):22—23
[3]张永谊.打造国际化社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杭州(周刊).2016(07):16-17
[4]张伟平.杭州建设国际化社区的实践探索[J].杭州(我们).2017(03):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