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2020-07-09 03:11陈思思
青年生活 2020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青少年德育

陈思思

摘要: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既是心理、体骼、性格、素质的健康成长发育期,又是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关键期,这在体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其心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正处似熟非熟的十字路口。正确处理好文化课、专业课教学与德育培养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教与学、训与练、个人发展与整体提高以及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都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在青少年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培养,是体育老师和教练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本文着重从青少年体育教学现状,德育培养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学与德育培养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德育培养的对策与措施进行了探究,并提出自己的一点肤浅看法。

关键词:青少年 体育教学 德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少年体育事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不断创新和二次革命的双重挑战。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体育运动的整体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德育素养,不仅是个人健康与幸福的小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因此,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德育培养,就是我们这一代体育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心理智力、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老师和指导教练要把德育培养贯穿始终,通过个人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后训练,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自觉养成、自然形成,培育健康积极的品德心智。

一、青少年德育培养的重要意义

当前,体育竞技角逐激烈,青少年习武练技、热爱体育,投身体育者不少,但真正领会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精髓者不多。由于应试教育导向,学校、家庭不免重成绩而轻德育①,以至于有人感慨很多练体育的青少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德育相对滞后的事实不容忽视。俗话说: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德与才孰重孰轻可见一斑。

德育培养是青少年教育的必修之课。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是国家的未来。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仍处然快速发展阶段,在物质文明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一代,虽思想前卫、思维活跃,也具有基本的爱国情怀和荣辱观念,但他们在思想道德上消极的一面也很突出。有时竞争意识过强导致思想偏激、扭曲,给训练成绩乃至个人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德育培养是体育精神的重要内容。练武讲武德,体育讲精神,培育体育精神是体育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训练,就是要把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思想作风和意识继承发扬好,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要成为一种信仰和信念,而不仅限于体育训练成绩本身。

德育培养是体育成绩长足进步的重要支撑。短期目标靠基础,中期目标靠努力,长期目标靠修为。虽然体育成绩的获取主要靠天赋和努力,但光有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德育素质作支撑。否则,竞技体育的高强度重压可能会让其承受不了,急功近利或心生哀怨只会导致运动生涯的半途而废。

二、当前形势下青少年德育现状分析

新的历史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一些青年学生为了自我标榜个性,有意为自己贴上某种非主流标签,感觉传统的都是老古董、老封建,网络上各种博人眼球的才是宝贝,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变,甚至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损人利己、贪得无厌的思想。

二是吃苦精神和坚忍意志弱化。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结构、家庭教育的变化,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对吃苦耐劳已经较为陌生,根本无视勤俭节约而大肆挥霍父母的心血。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不是坚持、坚忍、坚强,而是茫然无措、退缩求助,其根本是缺乏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是法制观念和法律常识缺乏。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愈来愈高,主要原因是他们对纪律法规缺乏敬畏之心和根本常识。不能专注于学习训练,禁不住诱惑蛊惑,沉迷于网络、酒色、攀比而不能自拔,最终一步步走向违纪违规、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公害而悔恨终身。青少年时代的法纪教育其实广义上也可以涵盖在德育之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民主意识、法制观念,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等等,都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德育培养逐步完善并形成。

四是博爱精神和协作意识淡薄。当今,青少年一代独生子女占主体,他们在物质上得到的照顾和关怀可能超过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其性格少束缚,思想较解放,但也容易养成唯我独尊、任性娇气的不良习气,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这些问题的存在,从学校教育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是课堂教育不健全。学校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了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教学全过程,虽设置了德育课,但缺乏社会实践,没有注意渗透到生活和其他学科中去,致使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孤军奋战”,达不到预期的德育目标。

二是教育者自身缺乏说服力。当前德育课的内容已经比较丰富,也基本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结构和行为习惯,但一些老师、辅导员、教练在授课之余没有做到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并非就做好了,自然没有说服力。

三是德育教育不够持之以恒。虽然学校课程安排合理,但老师诽完了事,持续跟踪关注未跟上,更没有严格的衡量标准和考量制度,不持久不延续、没有形成点面网,效果不明显。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培养的基本内容

青少年德育培养内容多,过程中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就体育教學而言不可能面面俱到。个人认为应当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育公平竞争的意识。在遵守规定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个人或团队的刻苦努力,在训练中持续不断地突破自我、磨砺升华,在比赛中极尽全能展示自我、勇于争先,带给我们向前的动力,使自己得到获得成功和肯定的喜悦。

二是磨练坚忍不拔的意志。置身挫折中成长,历经痛苦后蜕变,把体育训练既当作提高成绩的必然途径,也当作磨练意志的良好载体,甚至于经受血汗的洗礼、经受伤痛的困扰,使意志更加坚韧、作风更加顽强。

三是继承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比赛、合作,筑牢团队意识、密切协调配合,在彼此协作、相互扶持中,教给大家团结协作、共同進步的真谛,克服当前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青少年常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四是养成谦虚好学的习惯。不为成绩进步而骄傲,不以能力出众而自满,谦虚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努力克服自我存在的薄弱环节,敢于接受批评,敢于不耻下问,时刻保持求知求学的欲望和努力进取的姿态。

五是培养谦和礼貌的品德。为人和蔼、不卑不亢,通过得体的语言、端庄的衣着,以及一次次击掌、鞠躬、加油,一个个微笑、点头、拥抱,养成热情礼貌的品行和谦和稳重的为人,把真诚和智慧展现在众人面前。

四、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培养的对策研究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努力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情感,在体验中感悟成长,以此促使德育教育健康发展。

(一)注重言传身教,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②。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得首先是这种人。”因此,一方面老师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也要以实际行动做好学生们的榜样。

(二)加强实践活动,促进青少年文明行为养成和意识固化。人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说到不如做到,可见行为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注重青少年个体的行为习惯,通过不断的教导、纠正,使其养成正确行为习惯,在参加一些比赛、观赛的过程中,领略一些优秀运动员的风姿和素质,引导其自觉效仿、追赶。

(三)抓好因材施教,针对青少年不同特点促进全面发展。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工作能力、交往情况、个性特点等,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让他们的特长得以体现,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让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特别关爱班上特困生、离异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类型的学生,对他们实施结对帮教、分类指导。

(四)注重集体建设,在青少年群体中营造良好德育风尚。集体建设比单个培育更加有效率,更加有成果,集体建设可以使个体相互提高、相辅相成,也使我们的教育更具有规模性和成就感。以班级、团队制定明确奋斗目标,健全组织、融洽关系、分工协作、责任区分,把对个体的德育要求纳入集体的荣誉范畴进行约束,养成良好的集体意识、纪律意识、协作意识、分享意识,形成良好风尚、行为准则和思想品德,使集体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沃土。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智力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因而,是否抓住这一时期,就决定着是否抓住未来,把握世界!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既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训练的重要支撑,是教育者教学工作中长期的、神圣职责,任重道远。我们要把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引领和高尚思想品质,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让信念成为动力,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活动,这些载体,采取不同手段、方式,引领他们学会做人,健全人格,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浅谈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杨俊杰,2016.6

[2] 简析加强青少年德育的重要性,梁维静,2016.3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青少年德育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