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微黄
古人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既无长绳系白首,又无大药驻朱颜”。人总是要老的,任何感叹忧伤都无法抵挡“老”的到来。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要顺应潮流,以新的角色参与社会生活,关键在于更新观念,树立新的养生观。
人生苦短,岁月无情,几十年风风雨雨,弹指间就如“白驹过隙”,瞬间而逝了。不能把“老了”当做一种名正言顺的遁词,为之蹙眉而神伤,这是一种认识观念上的大错位。从少年到老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朝阳有朝阳的灿烂,夕阳有夕阳的从容。老人历经沧桑、岁月砥砺,积累的经验,获得的真知,显示了生命中可贵的密度和厚度。在“知识经济”深入人心的今天,“银发人才”备受青睐和重用,所以离退休虽被称为“退”,实际更是“进”。因为离退休是一种新生活的开始,可巩固过去的爱好,找到新生活的无限乐趣,谓之“心态不老,重新定位,角色转移”。
确切地说,离退休是人生的第二春,我有亲身体会,也算是“活典型”。离休以后,本人以诗自我励进:莫道人生桑榆晚,夕阳未必逊晨曦,坦对癌变笑善终,心怀感恩,情凝笔耕,挥洒夕阳,充分焕发了写作的潜能,不仅迎来了第二春晚霞余晖,也成了精神转移癌痛的有效疗法,丰富人生,陶冶情操,取得了保守治疗的罕见疗效,誉为“抗癌勇士”。
人贵有自知之明,包括老年人在内。与时俱进,学会开明,忘记过去,不计旧怨,往事如烟俱如逝,心底无私天地宽,休嫌老圃秋容淡,更爱黄花晚节香,清心寡欲,恬淡悠逸。“想当年”不是那么爱听,“忆苦思甜”要适可而止,时代不同了。“想当年”不全受欢迎,可作为家教,不能不分对象挂嘴上。毕竟后来人没有“当年”更注意当前,看问题要客观。人走茶凉很正常,没什么“應该”“不应该”,这年头什么都可当本钱,岁数未必能当本钱,多看美好少招苦恼,想得开,放得下,把“失之东隅”的东西“收之桑榆”,使人生更加丰满和厚重。
人老了,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正确看待社会和他人,有个好心情和高质量的生活,就是对社会、家庭和晚辈的关爱和奉献。老年人要一切以健康为中心,遇情况潇洒一些,看世界糊涂一些,对不顺心的事忍让一些,社会的事、家庭的事超脱一些。“欣然对夕阳,慷慨对黄昏”,知足者常乐。
常言说得好,“人之大患,莫过一私;病之大患,莫过一气”。老年人尤当记取,尽量少生气,不能泄气,更不能生闷气,适度地发泄,也是养生。年老多病,自然规律,既得之,则安之,灾难本无门,世人皆自留。“喜乐之心,乃是良药”。治疗为主,辅之养生,精神心态非常重要,不能悲观绝望,也不能淡然延误,是癌情稳定的切肤体会。可是要想老人心态好,温暖氛围不可少,子女孝敬诚可贵。有位老友,丧妻之痛未消,又遭不孝之子抢房,郁闷气结,导致早亡。老年有个伴,胜过活神仙,子女应尊重空巢老人的意愿。敬老要知老,理解最重要,弘扬新孝风,提倡“善”孝道,是新的养老观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编辑:汐颜 xiyanbianj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