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的信息焦虑研究

2020-07-09 03:40王琳马子乔
现代情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王琳 马子乔

摘 要:[目的/意义]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焦虑的状况普遍存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群体每天接受与处理大量的疫情信息,从而使其信息焦虑状况变得更加突出。出于对疫情的恐惧,大学生容易形成应激障碍的心理。本文旨在探究大学生是否受疫情影响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应激障碍症状,并影响到其信息焦虑程度。[方法/过程] 本文在全面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學生信息焦虑维度模型,其中包括信息素养、个人认知、检索系统质量、信息质量、信息利用环境5个维度,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分析大学生信息焦虑现状及与应激障碍水平的关系。[结果/结论] 疫情期间,大学生整体上的信息焦虑处于中度水平,在信息质量、检索系统环境和信息素养维度上信息焦虑水平最高;维度上不同应激水平的两两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信息焦虑程度与应激障碍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个体的应激障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或加重信息焦虑。基于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缓解大学生的信息焦虑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高校大学生;信息焦虑;信息行为;应激性障碍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0.07.002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20)07-0014-11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Anxie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 the Epidemic of COVID-19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ess Disorder

Wang Lin1,2 Ma Ziqiao2

(1.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Information anxiety is common in the digital age.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university students process huge amount of epidemic information every day, which makes their information anxieties more prominent.University students are prone to suffering stress disorder due to fear of the pandemic.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whethe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re influenced by the epidemic to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stress disorder,and whether these symptoms have effects on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anxiety.[Method/Process]Based on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this paper constructed a multidimensional model of information anxie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 the COVID-19 epidemic situation.The model included five dimensions,namely information literacy,individual cognition,retrieval system quality,information quality and 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We applied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collecting data and conduc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test the mode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anxiety and stress disorder was analyzed.[Result/Conclusion]Generally speaking,the information anxiety level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was moderate.The information anxiety levels were relatively high on the dimensions of information quality,retrieval system quality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The difference of information anxiety levels was significant for pairwise comparison of stress disorder on each dimension of the model.Ther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anxiety and stress disorder.Individual students stress disorder can lead to or aggravate his/her information anxiety.Based on our findings,we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how to alleviate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anxiety during the pandemic period.

Key words:epidemic of COVID-19;university students;information anxiety;information behavior;stress disorder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使我国面对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疫情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澎湃新闻于1月29日发布的《肺炎认知调查报告》数据显示[1],有67%的民众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表示“高度关注”,“比较关注”的人占22%。部分公众每日不停地关注着疫情的相关动态信息,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正常的活动中,并对疫情充满了焦虑与恐惧。严重者则进入了一种应激状态,该类心理反应会使他们容易出现由心理情绪引起的身体疾病,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由于长期大量接受与处理各类报道信息,他们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信息焦虑。上述报告也指出有66.9%的公众直接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其中表示“非常焦虑”与“比较焦虑”的人数分别占23.6%和43.3%[1]。基于以上的情况,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疫情中信息焦虑及其与应激障碍的关联。本文结合心理学中应激性障碍的理论,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研究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信息焦虑水平及其机理,应激障碍心理与信息焦虑水平之间的关联性,并对存在应激障碍症状的大学生群体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本研究进一步丰富大学生信息焦虑研究的现有理论,为相关部门在疫情期间的信息焦虑问题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方案提供参考。

1 文献综述

1.1 信息焦虑的研究现状

信息构建的创始人、理查德·沃尔曼(R.Wurman)在20世纪80年代最早提出了信息焦虑的概念,他认为“信息焦虑是数据和知识之间的一个黑洞,在信息不能告知人们需要了解的东西时,它就会产生”[2]。简言之,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拥有了大量的信息,然而却无法准确吸收或利用其中蕴含的有用信息。正由于我们真正能够理解的与自认为应该理解的信息之间存在着持续增大的鸿沟,我们便对信息产生了饥渴感和焦虑感[3]。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信息污染日趋严重,信息焦虑研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程焕文对信息焦虑的概念进行了分析,认为信息焦虑是当信息接受者所接受的信息超过其所能消化或负载的数量时,不自觉中产生紧张症状[4];由于信息焦虑相关研究存在概念模糊、现象描述多于理性认识等问题,文献[5]进一步从情报学角度界定了信息焦虑的概念,认为信息焦虑是信息用户在信息获取和利用过程中由于信息与检索质量、客观环境等外因和信息素养、人格及对信息的态度等内因而引发的复杂的情绪状态。此外,与信息焦虑相关的概念还有计算机焦虑、图书馆焦虑、互联网焦虑等。

在信息焦虑表现维度方面,相关的研究通常采用扎根理论与调查问卷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与不同的主题研究方向确定表现维度,制定出量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经过梳理现有的文献,将各研究中提出的维度进行归纳总结,大致可分为8类,分别为信息质量与数量、检索系统质量、用户认知与知识、信息需求、信息搜索与选择、信息利用、环境影响和时间成本。

在信息焦虑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方面,Bawden D等认为信息焦虑是个体在无法获取、理解或利用信息时的压力状态,并认为这种压力状态主要受个体对信息环境的理解、信息组织与呈现方式、信息超载等方面的影响[18]。Hartog P A则认为信息焦虑与歧义或不确定性有关。他也指出复杂的信息任务和信息无组织性容易使用户产生信息焦虑[19]。文献[14]通过探讨大学生网络信息焦虑的关键影响因素指出成就动机、信息环境影响和信息任务要求的提高都会导致较高水平的信息焦虑。

信息焦虑与心理学研究密切相关。文献[2]从心理学的角度,分别从人格特质、成就动机、自我效能等角度探析了信息焦虑的心理学机制,并从提高自我效能与改善信息环境两个方面提出应对信息焦虑的建议。文献[14]也认为信息应对效能的提高可以缓解大学生网络信息焦虑水平。文献[20]指出网络信息的激增和信息内涵的杂乱性、个体的主观性、信息获取途径的变化、社会环境都是大学生产生信息焦虑的原因,并从社会、学校、主客体三方面探寻缓解大学生信息焦虑的应对方法。文献[15]将大学生的信息焦虑与孤独感相结合进行研究,表明信息焦虑与网络依赖两个维度有显著正相关,并得出降低大学生的信息焦虑程度可缓解其孤独感的結论。文献[21]提出培养大学生信息与媒介素养、提高信息的监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应对大学生信息焦虑的策略。文献[22]指出互联网自我效能感低的青少年倾向于分析式搜索策略,这种策略往往容易引起互联网焦虑,自我效能感和互联网信息焦虑之间有显著的负向的关系,并从心理学的角度为青少年互联网信息功能的使用提供出建议。

1.2 应激性障碍的研究现状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应激性障碍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PTSD是一种由威胁性、灾难性事件导致生理、心理或行为失衡的状态,也是一种延迟出现和(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通常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发生[4]。在应激性障碍的研究中,最初只将比较特殊的战争等事件归类于PTSD的应激源,后来渐渐地扩展至自然灾害事件(火灾、地震等)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国外以退伍军人和病人为研究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多,其主要是对PTSD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预防治疗途径等方面展开研究。国内则是以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PTSD的相关研究较多。近些年一些学者致力于从不同角度展开PTSD的研究,并开发和完善了相关量表与模型。Moser Jason S等支持PTSD的情绪处理理论,开发了创伤后认知量表(PTCI)来评估与创伤相关的消极认知[23];Thanos Karatzias等评估了ICD-11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与复杂创伤性应激障碍(CPTSD)自我报告量表的信度和效度[24]。在应用方面的研究,Ateka A Contractor等在探讨PTSD程度、冲动方面与手机的过度使用的问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无法专注或完成相对困难或乏味的任务的现象与该用户PTSD程度和手机使用情况有关,消极紧迫感可能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25]。

目前,学术界对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的应激心理已有较多的研究。文献[26]中提出在SARS流行期间,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和应付方式密切相关。在文献[27]中,提出SARS对大学生对上课注意力、情绪稳定性、卫生习惯等方面有极显著影响。出于对SARS的极度恐惧,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不稳定的表现,而对自我保护方面(个人卫生、预防疾病、健身锻炼等)的关注程度有所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已有研究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应激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文献[28]在疫情期间针对医学生进行了心理行为调查,发现仅小部分医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症状,且多数在1周内缓解,并指出疫情期间进行学习活动的学生心理影响相对较小;文献[29]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状态呈现明显差异,湖北学生心理和生理负担较重,且存在不舒服的身体反应;文献[30]中发现,疫情期间大学生焦虑情绪发生率和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是26.6%和21.16%,且女性、现所在地近郊、有饮酒史、疫情信息中负面信息接受量占一半以上的学生群体更易产生抑郁情绪。为了缓解当前公众的应激情绪,学者也建议对公众进行心理干预并提供有价值的意见。文献[31]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从情绪、认知和行为3个方面分析与总结不同群体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分别为负性情绪反应、不良认知反应(导致认知偏差)与异常行为反应;文献[32]针对非疫区居民、前线医护人员及隔离病人等人群的心理提出了不同的干预策略。

2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2.1 大学生信息焦虑的多维度模型构建

目前,学界研究测量信息焦虑的方法主要为量表法,各量表采用的测量维度存在着差别。通过各研究者的不断修订,信息焦虑量表趋于完善。经过梳理已有的文献,对各量表所设计的测量维度进行汇总,按发表的时间排序如表2所示。

以上的信息焦虑量表包含的项目数量12~57个不等,均采取了5分Likert Scale方法,分值越高预示着被测者的信息焦虑在该维度上表现越严重,对被测者的得分进行加和,最后的分数越高表明被测者信息焦虑程度越大。

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信息焦虑模型的维度分为两类[17]:内在与外在。其中内在维度包括信息素养和个人认知,外在维度包括信息质量、信息利用环境和检索系统质量,如表3所示。

对以上5个维度定义如下:1)信息素养维度,指用户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去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个人认知维度,主要指用户在获取信息前或信息获取过程中,对所需信息的理解与认知[12]。由于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度不足,心理状态不稳定或抗压能力较弱,均容易产生信息焦虑。3)信息质量维度。信息的传播过程、传播渠道多样化,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间接导致大学生们接收到一定数量的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容易造成信息理解的偏差,导致焦虑情绪产生;信息冗余较多,大学生在检索的过程中更难获取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也会产生焦虑。4)信息利用环境维度,即用户在进行信息活动时网络环境。5)检索系统质量维度,即用户在检索过程中所接触的数据库或搜索引擎能否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问卷设计上,主要分为4个步骤:首先,查询并根据文献调研情况,深入探讨信息焦虑维度的设定(包含但不限于表2中所列举的文献);其次,收集突发卫生事件下大学生的心理应激的相关量表和疫情期间公众应激情绪的报道信息进行分析;第三,线上随机与10名大学生进行想法交流;在以上3个步骤的基础上设计了初始问卷。第四,进行预调研,征询心理咨询师和信息管理方面专家对初始问卷的建议与意见,根据反馈的建议对问卷进行了修改,最终确定正式的调查问卷。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为多维度量表,为了防止被测者产生惯性思维,将不同维度的项目分散排列[14]。量表同样采取5分Likert Scale方法的评分设计,每个题项有“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确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从1~5计分,被测者根据自己的个人感受选择最能表达自身感受的选项。其中1~4题用来进行人口统计。

1)信息焦虑部分的问卷设计

本研究围绕上一节确定的信息焦虑的5個维度,参考文献[9,12,16]的调查问卷设计,编制了21个题项,并结合当前疫情的情境进行了修改,详细题目见后文中表6所示。

2)应激性障碍部分的问卷设计

应激性障碍部分的问题设置参考自1994年11月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心行为科学分部根据DSM-W制定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33]。在该量表的基础上,并结合当前疫情背景来确定相关的题目,如“因为疫情事件引起反复发生令人不安的记忆、想法或形象?”“疫情期间,感觉感情麻木或与他人疏远或脱离?”“疫情期间,注意力很难集中?”等。共10题。

2.3 调查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本次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问卷于2020年2月25日至2月28日在问卷网平台上进行数据采集。本次调查收回问卷213份,有效问卷209份,问卷有效率98.12%。

本次研究调查问卷收回结果,被测者中女生135人,男生7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4.7%和35.3%。年级分布上占比差异较小,大一29人、大二29人、大三54人、大四65人、研究生以上32人。在学科分布上文科79人、理科76人、工科23人、医科11人、其它学科20人。

2.4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2.4.1 信度统计

信度检验主要是检验调查问卷的可信程度,一般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内部信度检测的一种常用方法:Cronbachs α[12]。如果α系数达到0.8~0.9,说明问卷信度非常好。笔者对调研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得出本研究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7,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介于0.7~0.931之间,表明各维度都有较好的信度,结果如表4所示。

US>29日发布的《肺炎认知调查报告》数据显示[1],有67%的民众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表示“高度关注”,“比较关注”的人占22%。部分公众每日不停地关注着疫情的相关动态信息,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正常的活动中,并对疫情充满了焦虑与恐惧。严重者则进入了一种应激状态,该类心理反应会使他们容易出现由心理情绪引起的身体疾病,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由于长期大量接受与处理各类报道信息,他们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信息焦虑。上述报告也指出有66.9%的公众直接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其中表示“非常焦虑”与“比较焦虑”的人数分别占23.6%和43.3%[1]。基于以上的情况,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疫情中信息焦虑及其与应激障碍的关联。本文结合心理学中应激性障碍的理论,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研究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信息焦虑水平及其机理,应激障碍心理与信息焦虑水平之间的关联性,并对存在应激障碍症状的大学生群体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本研究进一步丰富大学生信息焦虑研究的现有理论,为相关部门在疫情期间的信息焦虑问题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方案提供参考。

2.4.2 效度检验

效度是指一个量表在测量某项指标时所具有的准确程度。本文对问卷进行KMO和Bartlett球型检验,如表5所示。检验后的KMO值为0.92>0.8,其显著性水平为0.00<0.05,即检验结果显著。表明问卷影响因素之间具有相关性,认为该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利用SPSS26.0对已筛选的21个信息焦虑的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后提取了5个因子,所有因子载荷均大于0.45,说明这些提取的因子对原变量的信息描述有显著作用。公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达到61%,大于50%表示共同因素较可靠,各因子构面内部稳定性和一致性较高。各因子至少由3个题项构成,因子结构稳定,因此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根据旋转因子的载荷程度,5个因子的具体数值如表6。

3 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

问卷的信息焦虑总分的统计规则:由于问卷项目计分为1~5分,选择4或5分,体现较高认可度,因此高于84分为高程度组;选择1分或2分,体现较低认可度,因此低于42分為低程度组[12];中段区间则按43~62分为轻程度组和63~83分为中程度组;心理应激程度分数计算以参考PTSD检查表平时版评分标准[33],相应分数10~22分为无明显应激障碍症状;23~29分为有一定的应激障碍症状;30~50分为有较明显的应激障碍症状。

3.1 大学生信息焦虑各维度的比较

从统计数据来看,全部测量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没有特别明显的极端数值,即样本分配集中并且离散状态良好[9]。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信息焦虑各维度均值比较如表7所示,均值大于2分且小于3分,处于轻度信息焦虑水平;均值大于3分且小于4,处于中度信息焦虑水平。各维度均值大致在2.9~3.3分的区间内,信息质量、检索系统质量与信息素养3个维度的信息焦虑水平较高,个人认知维度的信息焦虑程度最低。总体均值也没有十分趋近或达到4分,可以看出被测大学生信息焦虑程度普遍处于中度水平。可以说明,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但是由于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信息焦虑并没有达到很高且不可控的水平。

对信息焦虑各维度数据进行ANOVA分析,原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并且满足方差齐性,采用LSD最小显著差法(Least Significance Method)进行事后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维度上p<0.05,即不同焦虑程度下的被测大学生群体在5个维度上信息焦虑的表现都有显著性差异。LSD事后检验发现,大学生信息焦虑5个表现维度均在两两比较中p=0.000<0.01,按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信息质量>个人认知>信息素养>检索系统质量>信息利用环境。

当前普遍大学生受信息质量方面的问题困扰是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信息疫情(Infodemic)的概念,即各种繁杂的信息传播速度远比病毒快得多,过多信息反而导致人们难于发现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可依靠的指导,甚至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34]。围绕疫情的起源、规模等“阴谋论”和各类虚假信息与谣言泛滥,人们却难辨其真假。《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也刊文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一次的真正意义上社交媒体信息疫情[35]。这些足以证明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当大学生每日面对着大量真伪难辨的信息而过度分配注意力资源时心理负荷会增大,甚至产生严重的信息焦虑。在信息质量表现维度中分值最高的是对信息权威性的焦虑,均值达3.46,谣言和虚假信息容易误导大学生的判断,因此通过可靠及时透明的官方渠道获取信息来提高信息的权威性,可以缓解大学生的焦虑情绪。

3.2 不同应激障碍水平下大学生的信息焦虑程度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不同应激障碍水平的大学生群体在各个维度上的信息焦虑程度趋势与总体趋势走势一致,应激性障碍水平越高,其信息焦虑程度也越高。有明显应激障碍症状的大学生群体在检索系统质量维度上信息焦虑体现很突出。有一定应激障碍症状的和无症状的群体在信息质量维度上体现信息焦虑程度最强烈。另外,无应激障碍的群体在各维度上的均值都普遍低于3分且大于2分,故各维度上信息焦虑水平都偏低。从中可以推断,与其它群体相比,有明显应激障碍症状的群体为缓解自己对疫情的恐惧和焦虑等情绪,往往急迫地频繁搜寻和浏览大量的疫情信息,当搜索结果达不到他们的期望时,会归因于现有信息检索系统质量不高,信息焦虑感体现更为显著。

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应激障碍水平的大学生群体在各维度上的体现是否存在显著影响,笔者分别对3类群体的数据结果进行ANOVA分析,如表9所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维度上p<0.05,在不同应激水平上,大学生群体在各维度上信息焦虑的体现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除了在信息质量维度上一定应激障碍水平和明显应激障碍水平之间的比较和在信息素养维度上无应激障碍水平和一定应激障碍水平之间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外,各维度上不同应激障碍水平的两两比较均体现明显差异。在信息焦虑各个维度上无应激障碍水平与明显应激障碍水平的差异最明显,可以推断个体受到应激障碍的心理影响,在信息焦虑各个维度上的差异也较为显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应激障碍水平与信息焦虑程度存在明显的关联。

3.3 大学生信息焦虑程度与对应的心理应激水平比例

87.6%是处于不同程度的信息焦虑水平,其中处于中度信息焦虑的人群最多,达到总人数的57.4%。在上表的右侧统计了不同信息焦虑程度的人群中对应的各应激障碍程度占比,重度信息焦虑的被测大学生中有80%的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应激障碍症状;相反,无信息焦虑的群体中没有应激障碍症状的占96%,且仅有4%的人有一定的应激障碍症状。这再次表明,疫情期间大学生群体的信息焦虑程度与应激障碍水平成正相关,在心理应激障碍水平越高的人群中往往存在越高程度的信息焦虑;应激障碍水平越低的人群,信息焦虑程度也越低。当前大学生很可能受到由对疫情的恐惧和焦虑导致的应激障碍心理影响,其信息焦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4 新冠肺炎疫情下缓解大学生信息焦虑水平的对策建议

4.1 针对存在应激障碍症状大学生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结果,笔者对存在应激障碍症状的大学生群体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建议:

和检索系统环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类大学生的信息焦虑水平,所以该类大学生可以致力于改善信息质量与检索系统环境两个方面的信息检索方式。该类大学生们应坚持选择关注权威的信息源,对碎片化、冗杂的信息保持清醒的头脑,有目的性地获取关键信息。在信息服务组织整合资源来完善更人性化的检索功能之外,大学生们也要选择性的使用检索系统,积极向后台反馈信息检索的意见与需求,或是合理安排在该检索系统上的查询时长。

2)从心理应激的角度上,该类大学生应进行自我素养的提升,并对疫情的发展过程持有客观的看法。疫情通常要经过爆发上升期、平稳期和控制期,往往在爆发上升期对人们的心理冲击较大,容易产出焦虑情绪。所以大学生应客观地面对这种焦虑情绪,进行快速调节。同时,该类大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习惯于幻想、逃避等方式,而并非去针对源头来解决问题。因此可以采取自主或他人辅助(朋友、家人、学校老师等)的形式进行心理情绪的调节。除了人际之间的交流緩解应激反应之外,大学生们可通过官方网站等正确途径加强科普教育,普及疫情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提升自我意识而降低盲目恐慌的几率。

3)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如果在尝试各种自助的方法后心态依旧没有得到缓和时,该类大学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通过专业的治疗方法来科学有效地缓解自身负面情绪,例如采用心理学中压力—素质模型[36],改变自身的易感性、提升自控力等方面来调节心理状态等方式。

4.2 针对普通大学生的对策建议

1)合理安排适当地关注疫情报道的强度,并学会深入阅读,系统性地获得信息。如果每天持续不断地关注新闻资讯,生存威胁感会被放大。大学生们需限制每日查询新闻资讯的时长,使自己的时间合理化安排。

2)树立积极态度,重新获得控制感。大学生们应将注意力从对疫情发展的恐惧中转移,投入到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调节好身体机能,如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并充足睡眠,保证每天有足够的运动量等,使自己保持向上且充实的状态。

3)加强沟通交流。在疫情期间,各家均关门闭户进行自我隔离。由于大学生在异地或本地求学,在家陪伴家人的时间大幅度的减少。因此大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此次与家人相处的机会积极沟通交流,巩固家庭关系,例如共同完成一些家务劳动和娱乐活动等,从而使自身压抑的心理状态得到缓解与改善。

5 结论与局限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探究大学生是否受疫情影响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应激障碍的症状,并影响到其信息焦虑程度,本文构建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信息焦虑维度的模型,其中包括信息素养、个人认知、检索系统质量、信息质量、信息利用环境五个维度,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大学生的信息焦虑处于中度水平;2)大学生在信息质量、检索系统环境和信息素养维度上信息焦虑水平最高;3)信息焦虑各维度上不同应激水平的两两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4)信息焦虑程度与应激障碍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应激障碍水平越高的群体其信息焦虑程度也越高,在当前疫情下个体的应激障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或加重信息焦虑。基于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缓解大学生的信息焦虑水平的对策建议。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在不同时期之间大学生信息焦虑水平的对比研究上存在欠缺,且该部分内容目前较难实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于以下3个方面:现有文献大多以信息焦虑量表的编制或影响因素的探究为主,而对大学生信息焦虑水平的实证研究数量较少,因此为对照组提供的数据与结论的参考来源较少。在仅有的几篇对大学生信息焦虑水平的实证研究中,由于各文章设置的信息焦虑维度存在出入、其数据的评判标准、其结论是否适用等客观条件难以明确,不能保证通过对照组得出的比较结果客观可靠。因此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考察与完善,对不同时期信息焦虑与应激障碍水平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

参考文献

[1]澎湃新闻.肺炎认知调查·报告|超七成受访者给一线医务人员打满分[EB/OL].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671866.2020-01-29.

[2]梅松丽,曹锦丹.信息焦虑的心理机制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10):93-94,99.

[3]Richard Saul Wurman.信息饥渴——信息选取、表达与透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9-23.

[4]程焕文.信息污染综合症和信息技术恐惧综合症——信息科学研究的两个新课题[J].图书情报工作,2002,(3):5-7.

[5]李玉玲,曹锦丹.信息焦虑的概念界定[J].图书馆学研究,2011,(3):2-4.

[6]王畅.信息焦虑量表的编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7]韩蕾倩,闫慧,赵昆明,高紫菡.微信信息焦虑的量表开发与应用[J].图书馆论坛,2019,39(9):82-92.

[8]刘根勤,曹博林.高校学生网络接触与信息焦虑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9):53-57.

[9]袁珍珍.大学生信息焦虑实证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8.

[10]曹锦丹,王畅,刘鑫,等.用户信息焦虑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0,28(10):1461-1463,1468.

[11]龚花萍,吴灏驰,梅娇.大学生信息焦虑行为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OL].情报理论与实践: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762.G3.20190923.1439.009.html,2020-03-04.

[12]曹刚.高校学生信息焦虑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D].长春:吉林大学,2011.

[13]程文英,曹锦丹,卢时雨.信息焦虑量表的修订[J].情报科学,2014,32(1):64-67.

[14]王星.大学生网络信息焦虑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7,22(1):122-126.

[15]韦耀阳.大学生信息焦虑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353-355.

[16]吴贤华,满丛英,黄燕,等.大学生信息焦虑量表的编制[J].湖北第二师范学报,2018,35(12):72-76.

[17]危佳艳,夏结,李国强.577例大学生碎片化信息焦虑量表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4):615-617.

[18]Bawden D,Robinson L.The Dark Side of Information:Overload,Anxiety and Other Paradoxes and Pathologie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9,35(2):180-191.

[19]Hartog P A.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Anxiety:Refinements and Recommendations[J].The Christian Librarian,2017,60(1):44-55.

[20]陶峰勇,晏萍.大学生网络信息焦虑的特征、成因以及应对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3,(11):75-78.

[21]张驰,王其华.大学生信息焦虑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4):5-8.

[22]李富峰.青少年互联网自我效能感、搜索策略和信息焦虑的关系[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23]Moser Jason S,Hajcak Greg,Simons Robert F,et al.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ymptoms in Trauma-exposed College Students:The Role of Trauma-related Cognitions,Gender,and Negative Affect[J].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2007,21(8).

[24]Thanos Karatzias,Mark Shevlin,Claire Fyvie,et al.An Initial Psychometric Assessment of an ICD-11 Based Measure of PTSD and Complex PTSD(ICD-TQ):Evidence of Construct Validity[J].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2016,44.

[25]Ateka A Contractor,Nicole H Weiss,Matthew T Tull,et al.PTSDs Relation with 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Mediating Role of Impulsivity[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7,75:177-183.

[26]陳莉,付春江,李文虎.在“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焦虑状况和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46-48.

[27]魏淑珍,赵章留.SARS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6):437-438.

[28]张雪辉,叶田田,姚丽娟,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突发疫情期间医学生心理行为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20,(3):1-10.

[29]匡征凌,郭凯文,刘蔚珂,等.武汉某高校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知识认知及心理状态的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20,(3):1-7

[30]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OL].南方医科大学学报: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627.r.20200303.1404.004.html,2020-03-15.

[31]马翠,严兴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应激反应和防控策略研究进展[J/OL].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342.R.20200306.1635.002.html,2020-03-10.

[32]魏华,李廷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不同人群心理的影响及心理干预的建议[J/OL].儿科药学杂志: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56.r.20200218.1651.001.html,2020-03-10.

[33]心理学空间.PTSD检查表平时版[EB/OL].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15176.html,2020-02-10.

[34]WHO Says Fake Coronavirus Claims Causing ‘Infodemic[EB/OL].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51497800.2020-2-13.

[35]The Coronavirus is the First true Social-media “Infodemic”[EB/OL].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15184/the-coronavirus-is-the-first-true-social-media-infodemic.2020-2-12.

[36]微信公众平台.疫情期间如何管理情绪?心理专家建议用这个模型来调节| 用“心”战“疫”[EB/OL].https://mp.weixin.qq.com/s/BBPp9UC_B391Ffsp2bt9sA.2020-3-14.

(责任编辑:郭沫含)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微信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影响高校大学生信仰多元化现象的原因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山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成因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