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合唱表演课程的教学研究

2020-07-09 03:15王柳
北方音乐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

【摘要】合唱表演课程对于高职高专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高职高专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特殊性,教师要根据该类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和适宜学生演唱的合唱曲目,让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喜爱的合唱曲目,提升学生的演唱技能,营造高职高专院校的艺术文化氛围。

【关键词】高职高专;非音乐专业;合唱表演

【中图分类号】J6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157-02

【本文著录格式】王柳.高职高专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合唱表演课程的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05(10):157-158.

合唱表演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是一门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提升学生艺术情操、丰富校园艺术氛围的课程。对于高职高专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合唱表演课程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音乐教师在面对该类学生时必须采用适宜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合唱学习的要领,才能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高职高专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合唱表演课程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都在校时间为两年,尤其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来说,除了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外,合唱表演课程的设立也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艺术修养,为爱好音乐的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另外一条职业选择。

(一)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尤其是没有设立音乐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的艺术修养注重程度不高,开设的艺术公共选修课程基本为大班课,达不到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效果。合唱表演课程的设立为高职高专院校增添了艺术人文氛围,在合唱表演课程中,学生能够跟随指挥、钢琴伴奏尽情感受旋律带给他们的情绪体验,在演唱过程中有感情地表达自己对乐曲的审美理解,通过一首首合唱乐曲背后的故事感悟人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提供学习音乐的平台

在未设立音乐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很多非音乐专业的学生酷爱音乐,喜欢唱歌,合唱表演课程将这些热爱音乐的学生汇聚在了一起,让他们能够跟随专业的声乐教师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学会简单的指挥手势,也让这些学生了解了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帮助这些学生实现了学习音乐的梦想。合唱表演课程相对于其他音乐专业课普及性较高,要求较低,尤其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要具备较好的音准和一定的节奏感,就能加入合唱表演课程中,因此,為更多爱好音乐的学生提供了学习音乐的平台,满足了学生学习歌唱的愿望。

(三)提供职业选择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在校时间基本为两年,一些非音乐专业学生在刚入校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合唱表演课程。两年时间的学习,使一些学生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合唱功底,尤其对于热爱合唱、热爱音乐、合唱表演成绩突出的学生,除了选择自身专业就业之外,也可以选择合唱指挥、婚庆公司、幼儿音乐教育等行业。这些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也可以帮助工作单位成立工人合唱团,组织文艺晚会等,让他们开拓另一份职业生涯。

二、高职高专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合唱表演课程的训练要素

(一)热身运动

合唱表演课程需要让学生时刻保持兴奋的状态,非音乐专业的高职高专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让学生的各个器官都能够保持放松、积极、兴奋的状态,帮助学生唤醒身体的各个器官,最终将合唱曲目完美展现。

1.转身训练

转身训练时,学生保持自然的站立姿势,双脚距离与肩同宽,将双臂水平架起在与胸前一拳的位置,双臂带动上半身进行转身训练,向左侧转动三次,再迅速转向右侧,依次做几次,再从反方向开始,让学生的上半身保持放松状态。

2.踢腿训练

踢腿训练时,学生应当保持自然站立的姿势,双腿绷直,双手叉腰,双脚合并开始起跳,双脚起跳三次,同时嘴里喊着“吼吼哈 ”的字眼,准备喊“嘿”时,将左脚抬起,再次起跳三次后抬右脚,依次循环几次,让学生的全身都能保持放松状态。

(二)气息练习

非音乐专业的高职高专生对气息了解较少,甚至有些根本不懂何为气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气息的讲解。我们通常所说的气息位置大致在胃以下的腰部位置,气息训练时,学生要保持自然站立状态,双手掐腰,吸气时像感受花香一样,慢慢吸入到腰部位置,同时感觉双手在腰部位置开始慢慢扩张,保持几秒钟开始吐气,吐气时用“si”音慢吐直至气息用完,同时感觉双手在腰部的位置开始慢慢收缩,循环几次,感受气息的位置。

(三)模唱练习

合唱表演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模唱能力,模唱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演唱合唱作品。对于非音乐专业的高职高专生来说,模唱的能力较低,需要教师进行专门的训练提升模唱能力。模唱训练大致可分为单音模唱、小节模唱及旋律模唱三个层次。对于刚踏入合唱表演课程的学生来说应当从单音模唱的训练开始,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用心听钢琴上的音符,然后将音符记在心里小声哼唱,最后采用“a”音将听到的音符大声模唱。当学生掌握单音模唱后,再对学生进行小节模唱、旋律模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模唱能力和内心听觉力。

(四)发声训练

发声训练是合唱表演课程中最重要的训练要素。在发声训练时,教师要用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告知学生共鸣腔体的位置,让学生用惊讶的状态找到共鸣位置进行哼鸣,找寻气息和共鸣相互对抗的感觉。发声训练是一项漫长的训练过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演唱程度依次采用“打嘟儿”训练、“a”母音练习,“u”母音练习,跳音练习等进行发声训练,最终将发声训练的演唱方法运用到合唱曲目中,达到较为专业的合唱演唱程度。

三、合唱表演课程教学案例分析——《寻找李慧珍》

高职高专院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大都喜欢流行音乐,随着当代合唱曲目的不断变革、创新,合唱曲目的形式不再是单一的专业合唱曲,曲目形式多样,呈现内容丰富,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被改编为合唱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特征。根据高职高专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他们的兴趣取向,本文选取由陈一新改编的合唱曲《寻找李慧珍》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特征,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感知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节拍,了解乐曲中的音乐术语。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歌词的咬字、吐字,能够字正腔圆地将歌词演唱出来;通过学习,各声部之间能够准确演唱声部中的旋律,声部之间配合默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指挥手势表达歌曲情感。

3.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人生,不忘初心,激发学生打拼的精神。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曲目的节奏、节拍,准确演唱各声部旋律,各声部配合默契,声部与声部之间完美融合;难点:学生能够跟随指挥手势有感情地演唱合唱曲目。

5.课时安排

根据整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安排,结合曲目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寻找李慧珍》共安排课时12课时,一周两次课,4课时,共三周完成。

(二)教学内容

1.热身训练(转身、踢腿训练)

2.发声练习(按照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气息,跟随钢琴进行“a”母音训练)

3.讲解《寻找李慧珍》创作背景

《寻找李慧珍》是由陈一新改编的合唱曲,歌曲讲述了歌手李慧珍战胜病魔、重新找回曾经的自己的故事。李慧珍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著名的青年歌手,16岁的她就在歌坛崭露头角,就在事业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却被查出身患重病,迫于身体的原因,她退出了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全身心接受治疗。就在她身患重病期间,至亲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双重打击下,李慧珍没有向命运低头,她克服了对亲人的思念,最终战胜了病魔,2006年她重新回到自己热爱的歌坛,以一首《寻找李慧珍》正式复出,用歌曲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告知大家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应当坚强的面對生活,不忘初心,找回自己。

4.歌曲教唱

(1)学唱《寻找李慧珍》中第一部分旋律

四个声部分声部学习5—9小节,着重强调女低1,低2旋律音准。10—13小节为女低1、低2声部,强调低音声部应当采用深情地声音进入,体现出旋律要表达的韵律。21—29小节为本曲高潮,教师需要着重分声部教授本段旋律。各声部熟练掌握第一段旋律之后,合声部演唱第一段旋律,教师根据学生演唱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

(2)学唱《寻找李慧珍》中第二部分旋律

第二段旋律从间奏过后17小节开始,直至35小节结束,演唱第二段旋律时,相比第一段情绪更为激动,旋律和第一段一样,合唱队员需要跟随指挥的手势进行演唱。各声部熟练掌握第二段旋律之后,合声部演唱第一、二段旋律,教师要根据演唱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

(3)学唱《寻找李慧珍》第三段及结束部分指导

第三段旋律是从35小节开始再反复到第22小节,教师讲解这一段的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第三段旋律和之前旋律一样,每一次的反复都相比之前的情绪更为激动,队员应当根据指挥手势进行演唱。

分声部学唱结尾部分,注重节拍及旋律音准,演唱这一段旋律时要弱唱,整首曲目在渐慢和弱音中收尾。

(4)跟随指挥有感情地演唱《寻找李慧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跟随指挥有感情的演唱《寻找李慧珍》,能够熟练掌握声部旋律,各个声部之间配合默契。通过对学生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喜爱此类型的合唱曲目,同时在学习一段时间后都能够掌握较为专业的发声方法。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合唱表演课程对于学生的艺术修养、职业选择、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类学生,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具有针对性,科学的训练方法和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内容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热爱合唱艺术,达到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谈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J].神州(下旬刊),2013(4).

[2]裴霖.如何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中国流行歌曲[J].音乐大观,2013(17).

[3]郑霞.高职高专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合唱教学初探——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4]王皓,王育霖.合唱指挥的基本要求与合唱团训练方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7(3).

作者简介:王柳(1994—),女,山西省长治市,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
高职高专放射治疗技术教育教学探讨
职业教育《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
试论加强四川省高职高专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必要性
ERP沙盘对抗在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定位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