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奏新技与艺术特征中浅析琵琶曲《秦俑》

2020-07-09 03:15丁若涵
北方音乐 2020年10期
关键词:演奏技法情感表达创新

【摘要】《秦俑》是琵琶大师刘德海老师于1985年创作完成的一首琵琶作品,收录在其“人生篇”中。刘德海先生对艺术创新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将其创作的乐曲推向了巅峰,对广大琵琶音乐具有深刻影响,在琵琶音乐、艺术成就、音乐特色等方面被世人奉为经典。本文将着重就其“人生篇”中的《秦俑》一曲分析研究其情感表达与演奏技法。

【关键词】秦俑;演奏技法;情感表达;创新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088-02

【本文著录格式】丁若涵. 从演奏新技与艺术特征中浅析琵琶曲《秦俑》[J].北方音乐,2020,05(10):88-89.

《秦俑》作为刘德海先生1985年创作的作品,被收入在“人生篇”琵琶曲集中,本曲主要描绘了宏伟秦始皇兵马俑的威严。兵马俑已经成为了象征着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特色标志,被世界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面对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与庄严威武的先人形象,深深震撼了艺术家的心灵,刘德海以简洁明了但又富有创新的创作手法及演奏技法为听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制造出了一个创新的音响世界。

从全曲来看,《秦俑》是一个较为规整的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结构音乐作品,整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段A(1-71小节)、第二段B(72-97小节)、尾声(98-104小节)。刘德海老师采用大写意的创作形式,使用蒙太奇的创作手法,将三段如讲述历史故事般串联起来,使听众有了连续稳定的画面感、故事感及代入感。

一、《秦俑》演奏技法分析

刘德海先生虽已创作了多首优秀的琵琶作品,在琵琶演奏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但他仍秉承着“创新”的探究思想在《秦俑》的创作中加入了大量新的音响、新的技法组合,使《秦俑》音乐色彩更加细腻,音响层次丰富多样,兵马俑形象更加饱满,表达了刘德海先生对先人的缅怀、对历史的敬重及他的人生追求,对国乐的创新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绞弦与扫拂的大量组合

在《秦俑》第一部分中,演奏技法大量出现了绞弦、扫拂,并将二者相结合,形成了新的音响效果。绞弦,属于非乐音类演奏技巧,演奏技法极其丰富,色彩鲜明,其音响效果独具特色,在武曲中经常出现,传统的琵琶曲中有绞二弦、绞三弦、绞四弦的演奏技法,大多为单个出现,均是将左手无名者或中指将左侧子弦向右侧老弦推进,推至右侧一条或几条弦下,用左手指将右侧一条或条弦身向左拉出压在左侧的一条推弦上,并用食指将绞压着的两条弦按牢,将左手指(或中指)抽出。经此三个动作,绞弦已经完成,同时用右手轮、滚等指法演奏,即得擦擦的绞弦声。在《秦俑》中,刘德海大量使用了绞弦的技法并对这一技法进行了更多的创新——“离品绞弦”与“按品绞弦”。离品绞弦与按品绞弦在技术与音响上都十分不同,“离品绞弦”是左手将弦从品上左右移动、拉伸,发出的声音多是指肉的木然声,音色较为黯淡空洞,而“按绞弦”则是将左手固定在品上发出音高,发出的声音多是尖锐的金属声,多用来形容厮杀惨烈的战场或锣鼓等的声音,多在传统武曲中出现,刘德海将离品绞弦与按品绞弦相结合,并将两种绞弦做到最大程度的推拉来改变音高,同时与扫拂结合,音响效果极其尖锐,与后篇的泛音、长轮形成了鲜明的虚实、强弱对比,使音乐极富有张力与对比性,音响接近声嘶力竭,将曲子情感逐渐推向高潮,将我们带回了战争的场面,仿佛听到了战场上兵器碰撞、战马嘶鸣的声音,目睹了士兵由远及近争先排队上战场、硝烟四起的画面,极富有感染力。

(二)拍击面板的技法应用

在全曲中,有一段较为特殊的音乐演奏技法——拍击面板,右手通过不断变换在面板上的击打位置及拍击手法已达到不同音色的变化。右手利用指甲指尖的尖锐急促感与手指、手掌的肉钝感交错演奏,速度和力度也随之不断变化,營造出时近时远、时强时弱的不同音色变换,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空,仿佛看到了兵马俑士兵上战场前从远处奔跑而来的场景,脚步急促,盔甲互相碰撞,士兵们已经整装待发,空气中弥漫着奔走而来扬起的沙土气息,大战前夕的紧张感油然而生,一触即发。

(三)泛音的大量运用

在《秦俑》第二部分中,刘德海将泛音的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用了人工泛音、假泛音、双泛音等技法,在左手位置不动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右手的泛音点位置:八度、十二度、十五度、二十度等进行人工泛音,将泛音的可能性放大到了极致;他还使用了一种创新技法——“假泛音”,左手在相对应把位上,保持或改变音高,右手小指指肚或侧指面抵住琴弦弦根,右手食指弹拨琴弦的同时小指迅速离开,发出泛音,称之为“假泛音”。这些泛音技法发出的泛音声音大多都晶莹轻巧,为兵马俑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刘德海老师还在曲目中独创了一种新的泛音演奏技法——“双泛音”,更是将泛音的音色变得更加多样化。在弹奏过程中,演奏者应力求泛音保持弹性与晶莹轻巧,达到刘德海老师所期待的音色,将泛音技法与左手、右手相应技法融合,达到“情融于手”“技始于心”的艺术境界。

(四)轮指的大量运用

在《秦俑》的第三部分中,刘德海全部使用了轮指技法,大篇幅的轮指直至结尾。轮指是每一首曲子都会运用到的演奏技法,而《秦俑》在保持轮指技法的同时又有所不同,本曲中第三部分大篇幅地采用了右手极弱轮指, 刘德海老师在演奏本段时也突出强调了弱化轮指音响,因此,这里的轮指成为此曲的重难点之一, 此处乐曲中的轮指是对演奏者技术水平的考验,要求演奏者轮指音色强而不燥、弱而不虚,整体具有饱满的颗粒感,又必须虚实结合,在长线条的旋律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轮指部分用极弱的长轮音响来演奏线条性的长旋律,表现回望那段硝烟滚滚历史的音乐形象,音色柔和平静, 突出音乐技能的稳定性。仿佛随着前一部分战场激烈厮杀的结束后得到了片刻的安静,弱轮响起仿佛主人公在硝烟滚滚中安静地俯视着激烈战场结束后的片甲残骸,随着人物内心活动时而平静、继而激动的不断变换,轮指的速度与力度也随之变化,随着激动的心情逐渐恢复平静,泛音技法再次出现,我们仿佛看到大量的兵马俑士兵渐行渐远,离开了我们的视野,与曲目开头形成了前后呼应,回忆也随之戛然而止。

猜你喜欢
演奏技法情感表达创新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