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160例健康体检者血脂异常结果分析

2020-07-09 10:43:34孙晓静林海燕李晓红
山东医药 2020年19期
关键词:异常者平均水平年龄段

孙晓静,林海燕,李晓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济南250021

随着经济发展及不良生活习惯形成(高热量饮食而运动量减少),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的主要死亡原因[1,2]。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可控性相关危险因素[3~5]。大规模国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血清TC及LDL-C平均水平逐年增高,且这种增高趋势持续存在[6,7]。为加强对体检人群中血脂异常者的规范化健康管理,提高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预防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我们借助健康体检数据,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开展血脂异常调查,并探讨体检人群中代谢危险因素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及个体化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年1~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37 16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男21 860例、女15 300例,年龄≥18岁,最大年龄89岁。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体检者发放问卷,采集数据,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运动等习惯,其中吸烟习惯为每天≥5支香烟,饮酒习惯为至少每周饮酒30 g,规律运动为每周至少3次30 min中等强度运动。

1.3 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测定 身高、体质量采用SK-CK超声波体检机,测量时免冠脱鞋,着单衣裤,取站立位,双足分开25~30 cm以使体质量均匀分布。根据身高、体质量测量结果自动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用校正过的台式欧姆龙血压计测量血压,测量在静息30 min后着单衣或裸露右上臂进行,连续2~3次,取平均值,以mmHg为单位。

1.4 实验室指标检测 受检者清晨抽空腹静脉血10 mL,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空腹血糖(FPG)、TG、TC、LDL-C、HDL-C。血脂异常定义:TC≥6.22 mmol/L,和(或)LDL-C≥4.14 mmol/L,和(或)HDL-C<1.04 mmol/L,和(或)TG≥2.3 mmol/L,和(或)应用降脂药物治疗[8]。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受检者血清TC、HDL-C、LDL-C和TG水平按年龄段进行分层,采用均值(均值的95%CI)、率等统计指标对血清TC、LDL-C、HDL-C、TG的平均水平及血脂异常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检人群性别及年龄分布 年龄18~29岁者3 166例,男1 486例、女1 680例。30~39岁者8 274例,男4 539例、女3 735例。40~49岁者9 408例,男5 588例、女3 820例。50~59岁者7 978例,男4 927例、女3051例。60~69岁者4 973例,男3 087例、女1 886例。≥70岁者3 361例,男2 233例,女1 128例。参加血脂检测的37 160体检者男性比例高于女性,40~49岁体检者最多,30~39岁体检者次之,29岁以下体检者最少。

2.2 体检人群血脂异常与血脂正常者临床特征比较 在37 160例体检者中,男性21 860例,平均年龄49.4(49.1,49.6)岁;女性15 300例,平均年龄46.7(46.4,46.9)岁。男性与女性体检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37 160例体检者出现血脂异常15 285例,血脂异常率为41.1%(15 284/37 160),相较于血脂正常者,血脂异常者多为年龄较大并有吸烟、饮酒爱好的男性,且血脂异常者的BMI、血压、FPG水平均增高(P均<0.000 1),但血脂异常者与血脂正常者规律运动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见表1。

表1 血脂异常者与血脂正常者临床特征比较

2.3 37 160例体检者不同性别年龄段血脂水平比较 21 860例男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分别为5.43(5.42,5.45)、3.45(3.44,3.47)、1.21(1.21,1.21)及1.80(1.78,1.82)mmol/L,15 300例女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分别为5.43(5.41,5.44)、3.28(3.27,3.29)、1.41(1.40,1.42)及1.28(1.27,1.29)mmol/L。男性体检者LDL-C及TG平均水平高于女性体检者,HDL-C平均水平低于女性(P均<0.000 1),TC平均水平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4)。18~29岁男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分别为5.05(5.01,5.10)、3.25(3.21,3.29)、1.22(1.21,1.24)及1.46(1.41,1.52)mmol/L,30~39岁男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分别为5.34(5.31,5.37)、3.42(3.39,3.44)、1.18(1.17,1.18)、1.89(1.84,1.94)mmol/L,40~49岁男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分别为5.56(5.54,5.59)、3.51(3.49,3.53)、1.21(1.20,1.22)、1.99(1.95,2.03)mmol/L,50~59岁男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分别为5.61(5.58,5.64)、3.56(3.55,3.60)、1.22(1.21,1.23)、1.88(1.84,1.92)mmol/L,60~69岁男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分别为5.45(5.41,5.48)、3.46(3.43,3.49)、1.23(1.22,1.24)、1.64(1.59,1.68)mmol/L,≥70岁男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分别为5.15(5.11,5.20)、3.24(3.21,3.28)、1.24(1.23,1.26)、1.28(1.27,1.29)mmol/L。TC、LDL-C平均水平男性以50~59岁为最高,其次为40~49岁,18~29岁及≥70岁最低;TG平均水平男性40~49岁最高,18~29岁及≥70岁最低;HDL-C平均水平男性≥70岁最高,其次为60~69岁,30~39岁最低。各年龄段男性TC、HDL-C、TG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8~29岁女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分别为4.85(4.80,4.89)、2.81(2.78,2.85)、1.58(1.56,1.59)、0.91(0.89,0.94)mmol/L,30~39岁女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分别为4.99(4.96,5.02)、2.98(2.96,3.00)、1.50(1.49,1.51)、1.06(1.04,1.08)mmol/L,40~49岁女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分别为5.33(5.30,5.36)、3.23(3.21,3.26)、1.49(1.48,1.50)、1.20(1.17,1.23)mmol/L,50~59岁女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分别为5.92(5.88,5.96)、3.64(3.61,3.67)、1.48(1.46,1.49)、1.52(1.48,1.56)mmol/L,60~69岁女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分别为5.98(5.93,6.03)、3.67(3.63,3.71)、1.44(1.43,1.46)、1.63(1.59,1.67)mmol/L,≥70岁女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分别为5.78(5.71,5.85)、3.50(3.44,3.55)、1.44(1.42,1.46)、1.61(1.54,1.68)mmol/L。TC、LDL-C平均水平女性以60~69岁为最高,其次为50~59岁,18~29岁及30~39岁最低;TG水平在女性60~69岁最高,18~29岁最低;HDL-C平均水平女性18~29岁最高,其次为30~39岁,60~69岁及≥70岁最低。各年龄段女性TC、LDL-C、HDL-C、TG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2.4 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检出情况 37 160例体检者血脂异常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其中男性高总胆固醇检查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出率、高甘油三酯检出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出率均在40~49岁及50~59岁年龄段为最高,女性高总胆固醇检查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出率、高甘油三酯检出率50~59岁年龄段最高,其次为60~69岁年龄段,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出率30~39岁年龄段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年龄段体检者血脂异常检出率比较(%)

2.5 体检人群血脂平均水平与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关系 无论男女,伴随血清BMI、血压、FPG水平增加,体检者血清TC、LDL-C及TG平均水平均升高,血清HDL-C平均水平降低(P均<0.000 1)。相较于不吸烟者,男性吸烟者血清TC、LDL-C、TG平均水平升高,HDL-C平均水平降低(P均<0.000 1);相较于不吸烟者,女性吸烟者血清TC、LDL-C平均水平升高(P均<0.01),HDL-C和TG平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表3)。

表3 不同性别、不同代谢特点体检查血脂水平[mmol/L,均值(均值的95% CI)]

3 讨论

虽然高脂血症早期无明显症状,但研究已证实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9]。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摄入过多的高油高盐食物,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加快等,血脂异常发生率逐年增高,并出现年轻化趋势[10]。

分析37 160健康体检者血脂数据显示,40~49岁年龄段体检人数最多,30~39岁及50~59岁年龄段体检人数次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与本健康管理中心主要接待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等团体人员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血脂异常者多为高龄、有饮酒或(和)吸烟习惯的体检者,男性体检者血脂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体检者,可能与男性的社会生存压力大于女性、生活方式不科学、应酬多、吸烟及饮酒比例高有关。

男性血脂平均水平及血脂异常发生率在40~49岁与50~59岁年龄段最高,这个年龄段的男性体检者的工作生活压力均较其他年龄段的体检者大,生活方式不规律、饮食不健康是导致血脂异常发生的主要原因[10]。女性血脂平均水平及血脂异常发生率在 50~59岁与60~69 岁年龄段最高,考虑主要由于绝经后妇女有较高水平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

近年来,中国人血脂异常发生率增加[12]。有临床试验证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1 mmol/L,冠心病发生风险将减少21%[13]。因此应借助健康体检管理中心的平台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让体检者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使高胆固醇血症得到有效的防控,预防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通过比较分析体检者血脂平均水平与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关系显示,血脂平均水平与肥胖、血糖及血压增高以及吸烟状态相关,结果与以往的研究[14~16]一致,体质量是决定血脂水平的重要因素,血脂异常与空腹血糖及血压的升高密切相关。所以改变生活方式、均衡营养、控制体重,并有效控制血压、空腹血糖水平是预防血脂异常的重要途径。

在健康查体人群中开展血脂水平调查,并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血脂异常的分布情况,可以对血脂异常多发人群进行适宜的个性化、规范化的管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理念。这项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我国公共卫生的工作重点应转移到慢性疾病的预防,如规范化干预治疗血脂异常,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猜你喜欢
异常者平均水平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糖代谢异常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
针灸治疗对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研究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糖尿病患者如何筛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