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明,梁勇,刘欣
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铁岭 112000
急性脑梗死(ACI)又被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的急性血栓形成是其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较差[1]。静脉溶栓是早期疏通闭塞血管的首选治疗方式,可有效疏通血管,然而静脉溶栓治疗存在一定风险,可导致颅内出血,且有出现溶栓后再次梗死概率。此外,静脉溶栓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再通率较低。因此,即使是在治疗时间窗内进行了静脉溶栓的患者,其预后情况仍需关注[2]。正五聚蛋白3(PTX3)与超敏C反应蛋白同属于正五聚蛋白家族,PTX3可由炎症因子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分泌生成,且其可进一步促进机体的炎症反应[3]。王金成等[4]研究显示,PTX3与ACI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陷窝蛋白1(Cav-1) 在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中表达丰富,其可通过调控机体血脑屏障、炎症反应等途径来影响ACI的进展[5]。钟义良等[6]研究显示,Cav-1是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PTX3、Cav-1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少有PTX3、Cav-1与ACI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相关性的报道,二者能否用于评估患者静脉溶栓后的预后情况尚不清楚。2018年6月~2019年2月,我们探讨了血清PTX3、Cav-1水平对ACI溶栓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ACI患者153例作为ACI组,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的相关内容[7];②发病时间<6 h;③脑CT检查结果显示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④年龄18~80岁;⑤临床资料完整;⑥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非首次行溶栓治疗者;②有颅内出血者;③近2周内有严重外伤、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痴呆患者;⑥既往有脑卒中史、脑手术史、脑损伤史。153例ACI患者中,男90例、女63例,年龄53~72(62.54±5.86)岁,体质量指数17.21~26.26(21.02±2.32)kg/m2。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66例,糖尿病39例,吸烟史65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均无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男61例、女39例,年龄50~75(63.24±6.31)岁,体质量指数17.02~26.05(21.42±2.85)kg/m2。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32例,糖尿病23例,吸烟史35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静脉溶栓 ACI组均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将100万~150万IU的尿激酶(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20)溶于100~200 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在静脉溶栓治疗24 h后开始口服阿司匹林(陕西渭南华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944),100 mg/次,1次/d,共3个月。
1.3 血清PTX3、Cav-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检测 ACI组于入院时、对照组于体检时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室温下静置1 h,3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0 cm,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TX3、Cav-1、NSE、S100-β,相关试剂盒购于卡迈舒(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检测均严格遵循对应试剂盒的操作指南进行。
1.4 随访 ACI组在治疗3个月后进行门诊复查,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mRS分为7个等级[8],0:完全无症状;1:仅存在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症状;2:轻度残疾,不需要他人照理日常生活,但无法独自完成病前所有活动;3:中度残疾,日常生活部分需要帮助,能独立行走;4:中重度残疾,日常生活需要帮助,难以独立行走;5:重度残疾,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卧床;6:死亡。mRS等级为0~1判定为预后良好,纳入到预后良好组;mRS等级为2~6判定为预后不良,纳入到预后不良组。
2.1 两组血清PTX3、Cav-1、NSE、S100-β水平比较 ACI组血清PTX3、Cav-1、NSE、S100-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PTX3、Cav-1、NSE、S100-β水平比较
2.2 不同预后情况的ACI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预后不良组血清PTX3、Cav-1、NSE、S100-β水平及mR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情况的ACI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2.3 ACI患者血清PTX3、Cav-1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PTX3与NSE、S100-β、mRS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9、0.289、0.368,P均<0.05),血清Cav-1与PTX3与NSE、S100-β、mRS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73、0.302、0.414,P均<0.05)。
2.4 血清PTX3、Cav-1对ACI溶栓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PTX3对ACI溶栓治疗患者近期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95%CI:0.718~0.858),最佳截断值为2.55 μg/L,则灵敏度为72.00%,特异度为71.70%,约登指数为0.437;血清Cav-1对ACI溶栓治疗患者近期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65~0.896),最佳截断值为22.00 μg/L,灵敏度为69.90%,特异度为86.70%,约登指数为0.566;血清PTX3、Cav-1联合对ACI溶栓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5%、80.00%,约登指数为0.606。见图1。
脑卒中在全球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而在我国是第一位死亡原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其主要类型,占69.6%~70.8%[9]。ACI患者因急性血栓形成导致供应脑部血流的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使得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因此尽早疏通堵塞血管以恢复血流是治疗ACI患者的关键。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药物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主要恢复血流措施,可有效疏通血管[10]。然而溶栓药物会对人体的正常凝血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可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且在溶栓治疗后,闭塞血管在恢复血流灌注时会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11];此外药物溶栓后依然存在15%左右的狭窄区域再次闭塞率[12]。由于并发症和溶栓后再次梗死的存在,部分患者在治疗后预后依然较差,据统计,ACI患者在发病3个月时病死率为9%~9.6%,而致残率为34.5%~37.1%[13,14]。因此ACI患者的近期预后是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
图1 血清PTX3、Cav-1对ACI溶栓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ROC曲线
PTX3是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蛋白,位于人第3号染色体q25,具有激活蛋白-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多个增强子结合位点,其表达水平可有效反映局部动脉壁损伤后的炎症反应程度[15]。陷窝蛋白包括3种亚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1~24 kD,Cav-1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陷窝蛋白,其可调控机体血脑屏障、炎症反应,对ACI患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6]。本研究结果显示,ACI组的血清PTX3、Ca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PTX3、Cav-1在ACI患者血清中呈异常升高。PTX3的分泌会受到炎症反应影响,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因子的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分泌的PTX3会明显增多[17],进而导致血清PTX3水平上升。ACI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因此在炎症环境的基础下血清PTX3水平会异常升高。有研究[18]显示,ACI患者PTX3水平升高到底峰值的时间短于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的局部炎症标志物。Cav-1在ACI患者血清中升高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ACI患者Cav-1分泌增多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以减轻脑缺血导致的不良影响,然而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NSE、S100-β均是反映神经功能的细胞因子,其水平越高代表机体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的血清PTX3、Cav-1、NSE、S100-β水平及mRS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且ACI患者血清PTX3、Cav-1与NSE、S100-β、mRS评分均呈正相关,说明血清PTX3、Cav-1与ACI患者的预后和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存在一定相关性。PTX3可通过以下方式影响ACI的疾病进展[19]:①可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结合,降低血小板稳定性、促进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进而促进血栓的形成;②PTX3具有促炎作用,可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性损伤,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③PTX3可上调组织因子的表达,导致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Cav-1可通过调控紧密连接蛋白5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来维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从而减轻脑缺血后炎性反应[20],Choi等[21]研究显示,Cav-1缺陷的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在发生脑缺血后的脑水肿程度明显更严重,而增加Cav-1的表达后脑水肿程度则可得到明显改善,说明Cav-1具有脑保护作用。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血清PTX3、Cav-1对ACI溶栓治疗患者近期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血清Cav-1对ACI溶栓治疗患者近期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31,但其灵敏度较低。二者联合诊断时灵敏度和约登指数均较单一检测有所提高,说明二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对ACI溶栓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血清PTX3、Cav-1水平在ACI患者中呈异常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ACI溶栓治疗患者近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