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平,王慧珠,宋慧莲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静脉输液属于有创治疗,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意外和并发症,例如一次性穿刺失败以及静脉炎、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输液反应等,导致医患、护患纠纷等。相关资料指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期间护理风险较高,进行风险防范是提高患者输液安全性的关键[1]。本文就我院老年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为例,总结护理风险管理预防价值。
实验对象选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总计100例。纳入标准:(1)老年患者;(2)静脉输液治疗途径;(3)患者有配合能力。排除标准:(1)精神、意识障碍患者;(2)无法有效配合输液患者。进行100例老年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60-83岁,年龄均值(68.6±6.0)岁。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60-80岁,年龄均值(69.3±7.6)岁。2组静脉输液治疗老年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
对照组——结合老年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穿刺血管,穿刺前进行皮肤消毒,以一次性针头进行穿刺争取一次性成功,调节药物滴速避免血管壁刺激,观察患者输液期间反应,及时进行不良反应处理。
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落实护理风险管理。(1)组建风险管理小组。组织小组成员进行静脉输液风险知识学习,提升护士的穿刺技巧,提高护士血管通路的评估和输液工具的选择能力,了解老年阶段患者生理、心理及血管特点,进行培训后严格考核工作,以便更好的进行护理干预。(2)风险防范措施。结合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工作量合理安排上班时间,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在完善护理程序的基础上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患者安全性。做好入院后患者用药及血管情况的评估工作,记录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与医生确定输液通路和输液工具。总结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常见的问题,以提高工作警觉性,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注意细节护理,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另外,建立完善的静脉输液流程,输液前履行告知义务,加强输液巡视以及健康宣教工作,合理配置药液。(3)重视护患交流。通过有效的沟通提高患者依从性、配合能力,更好的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记录静脉输液治疗老年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情况(外渗、红肿、疼痛等),自制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
经SPSS19.0分析。计数指标以%形式展开,进行x2检验。P<0.05表示指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对照组静脉输液治疗老年患者穿刺部位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x2=4.3324,P=0.0374。
表1 静脉输液治疗老年患者组间穿刺部位情况对比 [n(%)]
观察组、对照组静脉输液治疗老年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满意度情况见表2。经统计学计算,P<0.05。
表2 静脉输液治疗老年患者组间相关指标对比 [n(%)]
对比其他年龄段人群,老年患者治疗期间风险较高,且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当下导致老年患者明显增多。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途径,输液工作中操作不规范、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巡视不及时、药物配伍禁忌不熟以及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体质偏差等因素均会导致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风险[2]。护理风险管理在评估入院输液老年患者个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培训、风险防范以及有效护患沟通的基础上可以成功减少老年输液治疗患者的输液风险[3]。罗燕研究指出,临床工作中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期间综合输液护理模式可以成功减少患者输液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4]。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老年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静脉部位不良事件发生率(6%vs18%)以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vs82%)、护理满意度(94%vs80%)比较,P<0.05。和刘萍,徐家林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规范输液服务流程的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3 5%低于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28.0%,P<0.05[5]。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期间护理风险较高,提前进行有效防范可以提高患者输液安全性、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