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春,谭 敬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 404000)
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临床治疗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一般该病发病急促,死亡率相对比较高。并且该病能够引发患者的多个器官产生一定功能障碍,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早期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降低病死率[2]。因此本次研究就选取我院66名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分组护理,以探析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具体护理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66名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患,通过随机抽签的方法选出甲乙两组,每组各33名患者。甲组男女比例15/18;患者年龄37岁至77岁不等,平均(52.67±4.86)岁。乙组男女比例20/13;患者年龄39岁至80岁不等,平均(53.17±4.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类似(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甲组患者安排应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患者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性护理,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监测等等,乙组患者在甲组患者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①人工气道干预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定期监测患者的机械通气导管是否畅通以及面罩是否固定良好,导管固定是否稳定等等,对于部分情绪烦躁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酌情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以尽量避免产生脱管状况。②机械通气干预护理:护理人员安排患者采取平卧体位姿势,同时头部后仰,将患者衣物腰带进行松解,然后将其气道分泌物进行充分吸尽,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医嘱给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机械通气,并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呼吸机的参数以及机械通气的参数进行酌情调整,尽量改善其缺氧状态。③营养干预:早期安排实施全胃肠外营养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输注适量的高渗葡萄糖以及脂肪乳。按照医嘱,肠外实际营养比例可以逐渐降低,直到患者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支持,④并发症干预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每隔两小时给患者进行一次翻身,同时适当对其肢体进行按摩,防止发生压力性损伤。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操作时应该勤洗手,确保无菌操作,并且定期给病房进行空气消毒,同时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清洁、吸痰、加强气道湿化等等以促进引流,防止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且做好患者的会阴护理,以防止患者的泌尿系统发生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记录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的人数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l5.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正态分布数据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用(%)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甲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与乙组患者(P<0.05),见表1。
2.2 甲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乙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救治相对较难,虽然该病的临床治疗技术与水平在不断改变提高,但是其临床护理工作在救治期间的作用也极为重要,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有文献研究指出[3],患有该病的患者其病情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在治疗期间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所以建议实施个体化干预护理措施来配合临床治疗需求。
通过本次对我院的66名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护理后,结果显示,实施普通常规护理措施的甲组患,其住院时间要比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的乙组患者长的多(P<0.05),除此之外,甲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4%,而乙组患者仅为6%,差异十分显著(P<0.05),可见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良好护理价值。
综上所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