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无闻论书语录

2020-07-09 07:45徐无闻
大学书法 2020年3期
关键词:拓本甲骨书法

⊙ 徐无闻

书史论

人们对甲骨书法感兴趣,自然含有珍重我国最古文字的民族自豪感。甲骨书法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似有这么几点:一是形体的象形性强;二是在结体和章法上,较后世较多的书法有灵活性;三是写和刻紧密结合。殷和西周的甲骨文、金文的五六百年发展中,可以窥察到统一和简化的走向,但总的看来,不妨统称为殷周古文。

战国秦的《商鞅方升》《秦虎杜符》《诅楚文》《高奴权》《新郪虎符》等文字,都与后世所谓小篆基本相同;还有大约二十件同时代的兵器铭文,也大体是小篆;这就是小篆为战国文字的铁证。

由湖北睡虎地秦简、四川青川战国木牍,我们可确知隶书兴起于战国晚期。这两种简牍和马王堆汉墓帛书、银雀山竹简上的隶书,还带有浓厚篆意,形体的隶化还不完全,与后世习见的隶书有区别,可称之为古隶书。向来把东汉碑刻上的隶书看作成熟的隶书,由于北京孙河县竹简的出土,这成熟期已可提早到西汉中期。现行的楷书出现于东汉后期,也有实物可证了。

《石鼓文》为我国古刻石典型代表,历代学者和书法家十分推重。重刻本不下二十余种,由于过去的刻本,有的是因为考证工作不够,有的依照的拓本不古,有的是因工不善,或者摹刻不出自一手,都存在不足。明代安国藏的三个北宋最古拓本,民国初流失到日本,后来陆续有影印本出版。先生(徐无闻)拿出日本二玄社影印的“先锋”“中权”“后劲”三个《石鼓文》拓本,并说:从三种最古拓本中择优,又根据现存的历代其他原拓本,参照各种重刻本,加之前人的研究成果,定会刻出优于历代的重刻本。

体现隶书高度成就的是东汉碑刻。现存佳品颇多,凤翥龙腾,各极其致。瘦劲纵逸如《石门颂》《杨淮表纪》,方雄厚严如《衡方碑》《鲁峻碑》,宽博朴古如《西狭颂》《郙阁颂》,奇崛劲健如《张迁碑》,典雅疏秀如《礼器碑》,谨严平实如《熹平石经》,风姿特秀如《曹全碑》等。东汉在隶书笔法和结构上都有创新,为正书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技法论

甲骨文几乎全是刀刻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笔法,起止转折,大多明晰可辨。在甲骨和石器上朱书或墨书的文字,每一笔起笔和收笔多不藏锋,直起直落,行笔中间用力较重而显得壮实,转折处不拘方圆,顺乎自然。这便是中国书法最早的笔法形态。

殷末和周初铜器铭文上字的笔法已显得多样化。起笔和露锋有收笔,也有藏锋,有圆笔,也有方笔;向右或向左下行的笔画,往往在行笔中逐渐重按而成肥笔,短画多作两头尖的米形点,加在直画中间则作正圆点。

在泥范上刻字时,为了加粗和修饰点画,不得不复刀。因为复刀,也就现出了方笔和肥笔,这样就改变了前代那种起止露锋、中间粗的梭子形笔画,悟出了藏锋。我们的古人很聪明,把刀刻和工具笔写的两种所显露的效果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丰富。

徐无闻 行书王维诗三首

殷人用的是青铜刻刀,其长短大小大致与现在的篆刻刀差不多。借用篆刻学的术语来说,殷人刻字的刀法都是冲刀,刻出的笔画光洁利落,字口不滞涩发毛。龟甲兽骨比一般的石材硬度高,贞人们的技法大都熟练,手上确实有一股巧劲,能随意刻出或刚或柔而带有笔意的线条。甲骨刻字者都有毛笔书写技能为基础,是无疑的。那么,甲骨上的文字,是先用笔写再用刀刻,还是用刀直接刻呢?从实物看出,两者都有而前者居多。一些字径在一厘米以上的字,多是先用笔写后刀刻,不仅是复刀刻成,而且还表现出笔写的效果。由于复笔的修饰,起笔形成了方头和圆头。这种复刀效果,反过来便促成毛笔运行时的藏锋,形成了后世所谓的方笔和圆笔。这种小字的刻法,有时并不照一般的笔顺,而是先把一个字乃至一段若干个字的直画一气刻完,然后再刻横画斜笔,《殷墟书契后编》下第五片,干支表从第三行起均缺刻横画即可证明。这种刻法的好处是所有笔的直画和横画,容易做到各自平行,使整段字显出统一均衡的效果。近世篆刻家中有人刻单刀边款,也是如此刻法,乃矜为独得之秘,不知三千多年前古人已先为之。总之,甲骨文的写刻,在技法上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执笔的腕肘悬空,确是书法中的重要问题。从古到今的书家和论书家,都注意讲执笔法。从我临写褚书中体会到,在执笔法中,手指与笔管的问题比较简单,只消遵守“指实掌虚”四字便行,至于指头间的距离,怎样钩住、怎样顶住,不必斤斤计较,争个你是我非,问题主要在于腕和肘。腕要灵活运动是无疑的,但若肘臂靠着桌面而不悬空,腕也就不可能充分灵活。一个书家要把他的心画——他头脑中构想的形象,通过毛笔而圆满地表现在纸上或石上,非要有经过长期锻炼而获得的稳健的腕肘力量不可,舍此决无二法。由稳健的腕肘力量才能得到的瘦硬,在《雁塔圣教序》里表现得更突出,雍容婉畅,仪态万方,真是够通神了。

创作论

创新是应该的,但要按自身规律来创,按书法自身的规律来创,不要先想好一个模式来创。字的变化要靠自己的劳动,靠自己下功夫。

创新的口号是对的,创新几乎没有人反对,分歧在怎样创新?什么是新?于右任、谢无量都没有说过自己在创新,而实际是创新了。创新是自然而然的事,先定好框框来创新,这是违背书法发展规律的。

创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字的本身,装饰是次要的,且要适当。装饰、加工搞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如穿衣一样,七分人才,三分打扮,不能倒过来。

古意是历史文化在人们心中的积淀。要把历来公认的、有定评的作品写熟,然后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书法必须从传统中来(绘画可以从自然中来),传统学得越好,将来越有办法。凡是典范的作品它包含的书法法则就多,学习它以后变化的范围就广,如欧、颜、《兰亭》和《圣教》等。

创作、欣赏不外四点:点画、结构、章法和精神气质。精神气质是通过前三点来体现的,临摹作品为何与原作有区别,是精神所在。从这个角度讲,精神气质是不可重复的。

本文节选自:向黄辑录,胡长春增补《徐无闻论书语录》,《书法之友》,1998年03期。

猜你喜欢
拓本甲骨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基于造字机理的甲骨字生成技术研究
书法
21世纪以来的甲骨缀合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合集》27459拓本、照片对读的新发现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泰山上的汉字记忆——《纪泰山铭》清代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