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晶晶 编辑/长歌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在乳腺癌手术后,很多患者特别容易出汗,有些是短期内出汗多,有些则是在化、放疗期或者内分泌治疗阶段。为何乳腺癌患者容易出汗多?中医药可以防治吗?
中医学中有“汗证”一词,主要病症就是出汗多于正常生理性出汗的量。根据出汗的时间可分为自汗、盗汗,其中自汗是指白天汗出较多,盗汗是指睡后出汗,醒来自止。
分析原因,汗证常常是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例如甲亢、围绝经期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肺结核等,也有可能无其他疾病。从中医病机角度讲,汗证常常是由于气虚、阴虚、营卫不和、心血虚、邪热郁蒸等引起。
乳腺癌术后,若较短期内出现汗量增多,动辄汗液滴滴答答,往往是因为手术耗损气血,而患者多思虑太过,耗伤心血,心血不足,心液不藏(汗为心之液)而致汗出。这时,患者需要自我调节,勿要思虑太过,同时可以借助药物来改变大量出汗的状态,常见的药物有黄芪、当归、熟地、白芍、党参、玄参、白术、茯苓、酸枣仁、远志、柏子仁等,另加一些收敛固涩的药物,常见的有五味子、瘪桃干、麻黄根、浮小麦等。
乳腺癌术后,若于化疗期内出现大量出汗,要从以下三点考虑。首先,乳腺癌术后,患者因损伤、情志不畅等,可能气血两虚,而化疗进一步损伤正气,使得气血、心血等进一步耗损,虚证更甚,故而汗出。
其次,部分化疗方案,往往会予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来减少不良反应,这些激素的使用往往会带来中医学上虚阳上亢的症象,即面红、易激动、难以入眠、汗出增多等。
再次,部分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因怕白细胞水平跌落,常会给予不限量的补益,而致内湿较甚,加之情绪不畅,而出现邪热郁蒸。
总之,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虚者补之,热者清之,郁者散之,湿者化之。
乳腺癌术后,若放疗阶段出现汗出增多,往往考虑阴虚火旺所致,这时的治疗要滋阴降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常用的药物有当归、生地、山芋肉、黄柏、栀子等。
乳腺癌术后,若内分泌治疗阶段出现汗出增多,大多考虑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所致。临床表现往往是突然的烘热汗出,持续时间不长,短时间后即可恢复平静,而这时患者往往又会觉得冷飕飕。治疗可参考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处方用药,比如甘麦大枣汤、知柏地黄丸、百合知母汤等,还可以协同使用针灸、耳穴等外治方法。
总而言之,乳腺癌术后出现汗证往往是由于乳腺癌本身或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我们当辨明原因,根据病因再予以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