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干吐一带锰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2020-07-08 06:45李鹏
新疆有色金属 2020年2期
关键词:硅质锰矿亚组

李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〇三队 伊宁 835000)

1 区域地质特征

喀尔干吐一带锰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准噶尔地块-吐哈地块(Ⅱ级)-依连哈比尔尕-博格达裂谷盆地(Ⅲ级)-依连哈比尔尕晚古生代裂陷谷(Ⅳ级)和博格达晚古生代裂谷(Ⅳ级),区域地层主要有早古生代志留系,晚古生代泥盆系、石炭系,其中上泥盆统天格尔组为区内主体地层,也是区内铁锰矿主要赋矿层位。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具有控岩、控矿特点,成矿区带属于吐哈盆地(地块)石油-天然气-煤-U-菱铁矿-耐火粘土-盐类-膨润土-钠硝石成矿带(Ⅲ级)的中央隆起带煤-菱铁矿-耐火粘土矿带,岩石地层区划属天山兴蒙地层大区(Ⅰ)北疆地层区(Ⅰ1)南准噶尔北天山地层分区Ⅰ13,又分为依连哈比尔尕地层小区Ⅰ13-2,为重要的铜、铁、锰、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

区域上出露地层有志留系(Sah)-阿河布拉克组、泥盆系上统-天格尔组(D3tb)、石炭系下牙曼苏组(C1y),其中上泥盆统天格尔组为该区铁、锰矿的主要含矿层位。(见图1)

图1 喀尔干吐一带锰矿区域地质简图

区域构造活动及成矿活动较为集中,主要构造性质为逆断层、推覆断层,走向呈北西-南东向。与本区相关的各类锰、铁矿在基本形成之后均受到程度不同的后期改造,在洼地及靠近断裂带附近以喷溢和沉积成矿为特点,形成了矿体成群成带分布的特点,具有较为有利的成矿内因条件。

区域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华力西早-晚期均有发育。岩体一般呈狭长状,大小不等。属于钙碱系列低碱类型,北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多形成较大的岩体,西南分布的花岗岩局部均以小岩株产出。

该矿区位于西天山东段锰、铁、铜成矿带内,已发现铁、铜、金等多金属矿床多处。该成矿带是重要的铁找矿远景区,其中南带为新疆重要的锰成矿区,该成矿带内已发现莫托沙拉铁锰矿床,其中莫托沙拉锰矿已达中型规模。同时这类矿床除了含主要金属锰和铁外,还常常伴生银、铅、锌、铜、金和钒等金属矿产,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上泥盆统天格尔组第二亚组(D3tb);分布于调查区北西部以及南东部,与上覆地层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和断层接触。上三叠统小泉沟群(T3xq)、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堆积(Q2pl);分布于调查区北东部,其岩性为褐色砾石层,胶结甚为疏松,有的形成阶地。

矿区北西部及南东部构造比较发育,北西部分布有艾维尔沟构造带,东南部分布有乌拉斯台构造带,矿区处于两条构造带之间,艾维尔沟构造带呈近东西走向,构造性质为逆断层,乌拉斯台构造带位于矿区东南部,呈北西、南东走向,沿地层走向切割上泥盆统天格尔组第二亚组(D3tb)和侏罗系六道湾组(J1b),为一单斜岩层,其北东分布的次级构造主要分布于上泥盆统天格尔组第二亚组的硅质板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阳起石片岩、凝灰质砂岩组成的单斜构造。

3 矿体地质特征

在苏木特矿区和阿拉沟矿区目前已发现的锰矿体和锰矿化体均产于上泥盆统天格尔组第二亚组中的硅化粉砂岩中,均受地层控制,具有不同程度的菱锰矿化,赤铁矿化、软锰矿化、碳酸盐化等蚀变,碳酸盐化硅化蚀变强弱与锰矿化强弱密切相关,锰矿化与围岩硅质粉砂岩呈渐变过渡关系。

苏木特矿区圈定了三条锰矿体,均赋存于紫红色硅质粉砂岩中,含锰岩石为褐红色硅质岩,主要蚀变为硅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

Ⅰ号锰矿体分布于矿区东南部,向南部延长较稳定且品位较好,矿体形态呈似层状产出,长150米,厚度1.85 米,锰最高品位25.02%,锰平均品位21.79%,产状270°,倾角45°-86°之间。

Ⅱ号锰矿体位于矿区中部,走向呈近东西向,延长较稳定,矿体形态呈似层状产出,长100 米,厚度2.3 米,锰最高品位23.18%,锰平均品位18.19%。产状倾向170°,倾角60°。

Ⅲ号锰矿体位于矿区西南部,走向北东-南西展布,矿体形态呈似层状产出,长90米,厚度3.18米,锰最高品位26.28%,锰平均品位18.88%,产状327°-344°,倾角45°-48°。(见图2)

阿拉沟矿区圈定了二条锰矿体,含锰岩石为褐红色硅质岩,主要蚀变为硅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见图3)

Ⅰ号锰矿体位于阿拉沟矿区西南部,走向近东西向,地表由BT7、BT5、BT3、TC1 控制,矿体形态呈似层状产出,长230 米,厚度4.21 米,锰最高品位30.90%,平均品位24.37%,产状175°-180°∠70°-75°,该处锰矿体呈条带状、薄膜状分布,该锰矿体由西向东逐渐变窄。

Ⅱ号锰矿体位于阿拉沟矿区中部,走向呈东西走向,矿体形态呈似层状产出,长50 米,厚度2.6 米,产状200°∠85°,较为陡倾,在硅质岩带中呈条带状、团块状分布,锰最高品位22.91%,平均品位18.68%,产状178°-180°∠82°-85°,该处锰矿带向东延伸20米左右,逐渐变窄。深部在12 线施工钻孔ZK1201 孔,控制矿体斜深80 米,见矿厚度1.0 米,锰品位32.18%。

4 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

4.1 矿床成因

锰矿体产于含放射虫状的硅质粉砂岩中,矿体呈层状,矿体形态产状与硅质粉砂岩形态一致,受矿体、受地层控制,矿体围岩为凝灰质砂岩,矿化蚀变主要为菱锰矿、软锰矿以及少量的赤铁矿、针铁矿、磁铁矿,矿体及矿体附近未见断裂构造,依据上述特征初步定为矿床成因为海相沉积型锰矿床。

图2 苏木特矿区Ⅲ号锰矿体地质特征

图3 阿拉沟矿区锰矿地质图

4.2 控矿因素

4.2.1 地层控矿

本次调查评价在苏木特矿区及阿拉沟矿区所圈的7条锰矿体和1条锰矿化体及1处赤铁矿化点均产于天格尔组第二亚组地层放射虫硅质岩中,锰矿(化)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均与地层产状一致。

4.2.2 构造控矿

工区内锰矿(化)体受层位、构造多重控制。锰矿体产在天格尔组第二亚组地层中的硅质粉砂岩中,赋矿岩石为硅质岩,受区域花岗岩挤压和后期造山运动影响,形成褶皱构造,并对岩层产生挤压变形,因此造成走向上和倾向上均不连续,具膨胀狭缩现象。

5 成矿远景分析

矿区属吐哈盆地中央隆起带Fe-Mn-U-煤-石油-天然气-钠硝石矿带,是新疆的铁、锰、铜、铅、锌、银多金属主要矿带之一,区域上多数锰、铁矿点均产于上泥盆统天格尔组第二亚组地层,该地层中区内已发现矿点多处,已发现莫托沙拉铁锰矿、阿拉沟口南边86号锰矿点,因此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背景。

猜你喜欢
硅质锰矿亚组
黔北地区合山组硅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14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mRNA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研究
锰矿渣制备多孔整体式催化剂探究
旺苍地区灯影组层状硅质岩类孔洞充填特征
锰矿区周边土壤中锰污染及富锰植物调查现状综述
地质专家周琦:风雨兼程寻“锰”人生
湖北峡东地区奥陶系南津关组灰岩中硅质岩 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壮族PCOS患者及其亚组的临床特征分析和血清LHCGR的表达研究
澳大利亚Carpentaria锰矿蚀变信息提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