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翠玲
摘 要: 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说,群文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影响个性形成,提升人格,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起点,是贴近生命融入血脉的精神享受。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以教材为蓝本,激发中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有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做到学有所获,提高语文素养。本文指出了中学生群文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中学生群文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重视群文阅读,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 群文阅读 初中 语文教学
一、引言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因独特的文化价值和重要的历史地位备受世人推崇。阅读古典名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范围和空间。中学生群文阅读,不仅能学习古人的遣词造句和精心的布局,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让学生在当代纷乱繁杂的快餐文化中寻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中学语文教师作为中学生阅读的引领者,要给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经典之窗,让他们在群文阅读知识海洋中采珠拾贝。
二、群文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群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对初中生阅读有明确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明确:“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本必读书目。”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精品,大多是改编过后、节选过来的。正如叶圣陶所说:“你要欣赏它,就得阅读它本身。”这个“本身”就是指“原著本身”。教学中联系原著阅读很有必要。教师讲课文时,要给学生拓展相关群文阅读。
2.群文阅读有利于学生陶冶性情,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经典名著融注了作家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感,融入了作家对现实美的发现和思索。群文阅读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从而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学生在古典名著中能够读到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气节。而群文阅读是阅读精品中的“百花齐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航员和合作者,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老师、感兴趣的内容、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看喜欢的课外读物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和确立主体意识,使学生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可见群文阅读是学生感兴趣的,更有利于学生陶冶性情,形成良好的品质,提升人生境界。
3.群文阅读有助于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知识。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让学生平时多读古典名著,就会从文中汲取精华,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待到自己写话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杜甫也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独特新颖的群文阅读就像一把钥匙,可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群文阅读中,可以接触到芸芸众生;在群文阅读中,可以认识到万千世界;在群文阅读中,可以领略科学和自然的奇妙。群文阅读,帮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和人生的一扇窗,促使他们对人生产生更多的思考。群文阅读好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内容充实,引经据典,言之有物,且有深度。
4.挖掘群文阅读情趣让学生共享阅读快乐。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有一股“源头活水”,因此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课堂教学阅读上积极引进“活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作用的体现,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钱梦龙语)。群文阅读是学生“活水”的源泉,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抒发内心深处的看法,并且表扬思想见解独到或者深刻的同学,感受阅读群文乐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学生有了阅读体会,享受到了阅读乐趣,应该及时把这种感觉和同伴们分享,达到快乐共享阅读的目的。
三、初中生群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群文阅读兴趣不浓厚。
现代时代是一个快节奏、高速度的“视听时代”,网络、电视的直观性、趣味性兼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吸引了当代中学生。导致学生不愿静下心来阅读,对群文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2.群文阅读面窄,阅读量不够。
据对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调查了解,大部分初中生的课外閱读量远远不够,与“课标”规定数目相距较大,令人担忧。不少中学生比较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只注重课内知识的积累,缺乏课外文化的积累、课外文化的构建。或学生虽阅读数量较多,但都是凭着兴趣来,兴之所至才会阅读,高质量的阅读数量较少。群文阅读的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信息量大,且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中学生读起来困难,中学生更喜欢读一些网络文学和书刊。对此作家王蒙表示担忧:“当前形势下用浏览代替阅读、用碎片代替经典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我们的文化面临断裂的危险。”
3.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一些老师用分析语文课文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把文学作品“肢解”成字词句、段篇章,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对基础知识的机械重复和死记硬背上。学生在阅读上或随意性太强,无目的、无计划,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或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做读书笔记。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导致学生在群文阅读时获得“养分”不够,收效甚微。
四、重视群文阅读,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1.激发学生群文阅读兴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只有激发学生群文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从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学生刚开始群文阅读时,可能会表现出不耐心、不细心,此时教师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群文阅读是古代文学遗产的经典沉淀,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和读者的选择而留下的宝贵财富。要让学生懂得群文经过了时代的考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很有价值的。给学生们讲一些中外名人的成长都与青少年时期爱读群文有密切关系的例子,激发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此外,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比如学习某篇课文时,教师要在介绍作家作品时,有意识地介绍作家的生平经历、趣闻轶事,或者某篇作品的故事情节,给学生留下“意犹未尽”的感受,激发学生想读下去的欲望。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链接相关书目,比如学习《孙权劝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讲述几个小故事,如:桃园三结义、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课后向学生推荐同时代的作品或新时代的新品之作,学生就会有阅读群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阅读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养成某種习惯,将长期影响其行为,因此,在阅读指导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身。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做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因此,群文阅读要促使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学生每天积累读书笔记,通过摘抄、心得体会、读书感悟等形式,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群文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教师要帮助、指点学生的读书笔记或作文,让学生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群文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选好突破口拨动群文阅读情弦。
课堂上的激情语言点化,有时如同中国画中的“渲染”技法一样,可以创设情境,激发情绪,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增强教学过程的感染力。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渠道、灵魂和根。老师用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一旦情感火苗燃烧,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出勃勃生机,迸射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博学多才,充满激情,以丰富的知识、新颖的见解、真挚的情感、生动精辟的语言叩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与教师产生共鸣,更深刻地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更高质量地完成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任务。比如,学习了《黄果树瀑布》这一课,可以拓展到其他瀑布,带领学生遍览祖国名山大川,把这些描写祖国壮美山河的篇章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既感受到绮丽的风景,又对课文的知识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课文中有不少名家的作品,名家的作品语言精练、立意深刻、思想深邃,是学生们阅读和写作模仿、借鉴的对象。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掘这些名作家文章背后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生平简历、写作文章的背景等。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对这些作家的文章和人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加理解他们写出来的作品,感受背后的故事和立意,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现代生活更要求学生有“大语文”学习观。
4.教会学生群文阅读方法。
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爱上阅读,有一定的阅读量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群文阅读方法。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就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读懂钻透;三是专精,以“泛览”为基础,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我们要指导学生合理精读和略读。精读经典名著或文章精彩片段,及时笔记,写出心得体会;略读书刊杂志、标题摘要,快速了解文章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一方面要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另一方面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运用阅读方法,应建立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广泛阅读,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帮着学生阅读”。群文阅读,就像射进生命旅程中的一束阳光,划破重重迷雾,让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群文阅读,是储智,也是借力。阅读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出身是贫是富,无论你身居乡野还是都市,都可以借此获得丰富的精神财富。
5.开展群文阅读课指导。
学校要安排常规阅读课。在阅读课上,为了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教师要实时指导学生。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可以解释认知结构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同化、顺应达到认识与外界一致即平衡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指导群文阅读,比如开设阅读知识讲座课、开展读书会、举办演讲赛、撰写读书笔记等,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文学是人学,有情才会有感。
6.注重体验,发展个性。
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激励学生谈出独特感受和体验。体验是人们对外界事物、情境引起的“我”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经历,具有鲜明的个体特点,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理念之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相同文本而言,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创性的理解,注意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不以标准化的解读规范学生的阅读理解,应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阅读能让学生积累知识,这是快速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博览群书有助于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读书多了,天长日久,自然产生写的欲望,写起来也会信手拈来,自然而然会引用一些名言名语,使文章内容充实并有深度。
五、结语
马克思说过: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阅读还能让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能除去内心的浮躁与空虚,让心灵得到滋润和充实。如果读到励志的作品,从中吸取足够的坚强与毅力,就可以把自己培养成生活中的强者,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总之,可以用培根的一句话高度概括读书的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对于学生来说,群文阅读是推动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群文阅读的过程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语文教师要带着激情在漫长的语文教学路上,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为学生营造自主、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将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生命不息群文阅读不止。
参考文献:
[1]刘洪权.新世纪的中学生该读什么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07).
[2]王萍.另类名著须叫停 经典名著需跟上[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
[3]陈玉茜.中学语文阅读评价改革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
[4]夏叶.青少年主流阅读倾向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06.
[5]李晓静.古代文学作品的体验式教学初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