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泰人文交流及其特点

2020-07-07 07:41武敏敏
文教资料 2020年30期
关键词:中泰文化交流特点

武敏敏

摘   要: 中国与泰国是近邻,两国交往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汉时期。1975年7月1日,中泰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自此,两国关系不断发展,政治关系、经济贸易合作稳步上升,人文交流随之不断扩大、深化,目前在文艺、传媒产业、教育科技合作及旅游交流等方面互动,呈现出多领域的文化交流局面,体现了以下特点:打造交流合作平台与品牌项目推动交流互动,文化交流与经济联动,官方与民间共同参与。

关键词: 中泰   文化交流   发展   特点

1975年中泰建交后,两国的关系健康、稳步发展,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在悠久的历史交往的积淀下日渐活跃,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两国文艺团体的互访和演出、影视剧的翻拍介绍引进、开展广泛的教育科技合作及推广语言文化等都成为中泰两国文化交流展开的形式。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形式不断扩展,丰富和发展了中泰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一、中泰人文交流的现状

(一)文艺演出方面的交流。

在中泰文化交流中,两国各类文艺团体的互访和演出是双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路径。中泰建交以来,两国的合唱团、歌舞团、戏剧团等代表团体不断进行交流往来。据统计,“到2009年,中国派出赴泰演出的各种艺术团体多达数百个,来自中国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1](1-6+90)。如在2005年,中国文化部和泰方在曼谷共同举办了“2005年中国春节文化周”。时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常克仁率领百余人大型艺术团访问参加文化周活动,在曼谷耀华力路表演了精彩的歌舞等节目,之后还分赴普吉等海啸灾区慰问演出,受到了泰国人民的欢迎和赞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泰双方联合举办的“中泰一家亲”,是中泰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在纪念中泰两国建交30周年之际,泰国公主朱拉蓬亲自参与“中泰一家亲”音乐会的筹办,之后,在中泰两国进行了演出。近年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派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亚洲艺术团成为沟通两国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通过艺术表演深入两国文化的交流。除两国政府推动各艺术团体开展交流之外,非官方的艺术团体在两国的文化交往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节、书画展览等都在为双方的文化交流添彩。

(二)影视文化方面的交流。

随着中泰两国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双方的文化交流形式扩大,文化交流已不局限于文艺演出的方式,逐渐向其他领域扩展,影视剧交流是两国人民了解彼此的又一重要窗口。在历史上,东南亚地区包括泰国在内都处于中国文化圈辐射范围,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及泰国王室和华人社会对中国文化的推崇,中国的一些优秀的影视剧被翻拍介绍引进泰国。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演义》《上海滩》等电视剧在泰国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映。电视剧《还珠格格》也被译为泰语介绍到泰国,深受泰国人民的喜爱。根据日本漫画《花样男子》改编的台湾地区电视剧《流星花园》在泰国掀起了偶像剧的流行风潮。“2003年1月17日,三台首次安排了《流星花园》在泰国的黄金时间来播出,播放时间是周五晚上20:15-22:20左右,這段时间原来是泰剧的时间”[2]。《流星花园》在泰国播出之后,众多中国偶像剧不断出现在泰国的荧屏。2019年6月,青春片《匆匆那年》在泰国翻拍上映,看到中国影视文化与泰国文化的交相辉映。火爆2019年夏季的仙侠剧《陈情令》也在泰国掀起观看狂潮,剧组荣获了2019泰国头条新闻年度风云人物。

泰国的影片也被大量引进介绍到中国,中国的安徽电视台等播放了众多优秀的泰国电视剧,吸引了大量的中国观众。《天使之争》《一诺倾情》《浪漫满屋》等都是中国观众喜爱的泰剧。泰国的电影《初恋这件小事》2012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其中的经典片段至今都被中国观众情景演绎。凭借影视在中国的播映,泰国的优秀演员如Pong、Mike等得到了中国众多观众的关注。以影视片为交流方式,中国向泰国展现了中国的人文风貌。泰国影视在中国的放映,加深了中国人民对泰国风俗民情的了解。

(三)教育合作方面的交流。

教育是中泰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中泰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覆盖留学生教育、语言学习推广、合作办学、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等方面。互派留学生是中泰两国开展教育交流的重要方式。由于邻近的地理位置、两国亚洲文化的相似性、两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及友好往来,泰国到中国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校留学的学生不断增加。泰国也成为中国留学生选择学习的重要之地,中国是赴泰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据2014年年底统计显示,中国已成为泰国海外留学最大目的地国,在华泰国留学生超过2万人,中国则有3.2万人在泰留学”[3](62-66)。中泰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推动了两国在语言教育方面的合作交流。目前,中国已有几十所高校开设了泰语专业,学习泰语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如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国内学校都开设泰语专业,培养泰语人才。中国积极在泰国推广汉语教学,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1998年泰国教育部将汉语列为高考的外语课程,之后,泰国的各地区大、中、小学校都相继开设汉语课程。中国国家汉办派出多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国帮助开展汉语教学,推动了泰国汉语教学的发展。在两国汉语教学合作中孔子学院发挥了纽带作用。泰国是东南亚地区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孔子学院开设汉语课程进行汉语教学,帮助泰国培训汉语教师,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等,为中泰两国人民提供了相互了解的重要平台。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2018年泰国“中国书架”项目启动,中国图书在泰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泰国玛希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行政委员会秘书长释元德表示,“随着近年来中泰经贸、文化及人文交流的快速发展,泰国民众学习中文的热情日益高涨。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书架来到泰国,给泰国民众带来了多样化书籍选择,帮助泰国读者从多元角度认知中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有益于加深泰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4]。

中泰两国为了加深对双方的了解,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了许多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合作研究。1995年北京大学建立了泰国研究所、2010年成立的云南大学泰国研究中心及2013年成立的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都是以泰国问题研究为重点的学术研究机构。多年来,中泰两国学术界围绕一些重要课题开展了多次学术交流活动。如召开泰学研究国际会议,各国泰学研究者做学术报告,以及中泰学者发表关于中泰问题的学术论文、出版著作等。研究机构的成立、学术研究交流活动的进行加深了中泰两国对彼此的文化了解。合作办学也是中泰教育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中泰的多所学校都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认可双方国家颁布的文凭,以此便利两国学生在彼此国家的深造学习。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泰国纳卡琳威洛大学就是合作办学的模式,“广外大泰语专业学生在学校经过两年的泰语基础知识学习后,即到泰国诗纳卡琳威洛大学学习一个学期的泰语语言文化知识,并可以选修其他相关课程,对于学生在该校学习期间的成绩,广外大将予承认,并计入学分”[5](784-785)。合作办学是中泰教育合作的新的模式,为两国的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科技方面的交流。

伴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泰国对于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视,中泰两国在科技方面展开了众多合作。1978年,双方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广泛的科技合作项目向多个领域展开。中泰双方的科技合作有科技人员的交流培训、共建实验室、建设科技园区、技术咨询等方式,科技合作的项目诸多,有农业、林业、轻工业、制造业、医疗卫生等。目前不断向海洋和环境领域保护、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延伸,特别是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的迅猛发展及世界领先的高铁建设水平,双方就高铁建设开展了交流合作,中国会派出科技人员指导协助泰方项目的建设,双方就基础设施建设交换意见等。现如今,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泰两国的科技合作又增添了新的动力。2018年12月18日,“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在泰国的曼谷成立,是由泰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建立的,是推动中泰研究项目合作的重要机构。“作为一家国家级高端智库,合作研究中心将通过人员交流、研究项目合作和机构间共同活动,促进中泰中国智库交流和沟通,助力‘一带一路项目对接与落地”[6]。此项目合作机构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中泰两国之间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双方在科技方面开展更加有效实质性的沟通与分享更多的成果。

(五)旅游方面的交流。

中国和泰国是友好的邻邦,两国关系在1975年建交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文化交流日益深层次化,中泰两国人民为了亲身体验彼此国家的风俗人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双方作为旅游之地。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拥有迷人的自然景观,大象、海洋、沙滩、阳光令人向往,闻名世界吸引着众多的中国游客。为了便于两国人民的往来,中泰两国政府协商通过放开两国居民旅游的签证要求,实现落地签。在2019年2月15日泰国电子签证系统在北京启动,想要去泰国的中国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在线申请办理泰国签证,十分方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到泰国旅行,2019年8月4日在成都举行的“2019微博旅游影响力论坛”,泰国入选2019最值得期待的热门出境旅游目的地。同样,泰国的民众也把中国作为旅游的目的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按入境人数排序,我国主要客源市场前17位国家如下:缅甸、越南、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蒙古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泰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英国”[7]。从数据报告中可以看到泰国位列第13位,是中国旅游客源的主要市场。两国人民的往来,推动了中泰双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加深了对彼此文化风俗的了解。

中国到泰国旅游的人持续增长,使泰国成为最受中国游客喜爱的国家之一。中泰两国官方在旅游方面也展开了交流。2016年9月21日,在泰国曼谷举行了中泰旅游市场联合监管磋商会,时任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晓峰与泰国旅游和体育部部长葛甘·瓦他那朗恭率团出席。双方对游客安全、旅游联合管理监督等进行了会谈,签订了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合作的文件。2019年5月,泰国国家旅游局与支付宝正式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结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前,泰国旅游局还与阿里巴巴集团下的旅游出行服务平台飞猪旅游等深化战略合作,就游客安全保障、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等方面交换了意见。中泰两国在旅游方面的交流合作,对于便利双方游客旅游、提升旅游体验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助推了两国旅游业的发展。

二、两国人文交流的特点

(一)多领域、深入性、切实性的文化交流格局。

中泰两国1975年正式建交后,以文艺团体的互访演出为主要路径开展双边文化交流。之后随着两国文化实力的提升,双边人文交流领域逐渐扩展,当前已涉及教育、科技、旅游、媒体影视、书籍的译介等诸多领域。同时,在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不断加深,从开始的交流深化到双边的合作,如两国通过互派留学生、语言学习等开展教育交流,当前已发展到高校合作办学的教育合作。中泰发展两国的旅游业,官方部门会在旅游方面交换意见,签署协定,向着更加务实的合作方向发展,办理泰国电子签证、在泰国的商店如711便利店等都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宝,实质性地方便了游客。中泰双边的人文交流呈现了多领域、切实性、深入性的特征。

(二)打造交流合作平台与品牌项目,推进人文交流互动。

中泰以品牌项目、平台为依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两国的人文交流合作。如“中國书架”“中泰一家亲”“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等品牌项目的打造及推动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机构“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的设立,都促进了中国与泰国对彼此文化的深入认知。为了推进中泰文化交流,2012年曼谷中国文化中心设立,这是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的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双方以此为平台,举办书画展、音乐会等活动,开展书法、剪纸、传统乐器等培训,传播了中国文化,密切了双边的人文交流。同时,泰国是东盟重要的成员国,两国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东盟教育周等平台,开展人文交流互动与合作。在2019年的中国-东盟教育周,中泰就学历认可、课程互鉴、学生交流等方面探讨了两国高等教育的合作模式,并倡议建立“中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联盟”,两国多所高校还签订了合作协议。

(三)两国人文交流与经济的联动。

中泰两国深入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双边经济的发展,最突出地体现在旅游文化方面。中泰双方在旅游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泰国方面为中国游客提供落地签,可以网上办理电子签证,在泰国的部分地方可以使用移动支付。中国游客首次出国大都选择泰国,认为是最实惠便利的出国游。泰国每年的旅游经济收入大部分都是由中国人创造的。据泰国旅游局2018年年底统计:“2018年,将有超过1,000万中国游客前来泰国,同比增长5%—7%,旅游创收超过5,900亿泰铢,同比增长10%—12%。”[8]中国逐渐成为推动泰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国家。中国游客到泰国,了解了泰国的本土文化、风俗,也推动了泰国相关的购物、交通、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泰国经济的发展。泰国游客到中国旅游,也助推了中国的旅游经济。

(四)政府与民间共同参与,夯实中泰人文交流。

中泰官方通过签订教育、科技等文化合作协定、合作谅解备忘录,依此在各领域开展人文交流,同時两国民间开展交流。1975年设立泰中友好协会,对应的中泰友好协会也产生了,此是民间交流组织,促进泰中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合作。近些年来,中泰友好协会开展了众多活动,促进两国人员的往来及文化交流。如2015年为了庆祝中泰建交40周年,泰中友好关系协会主办了泰中当代著名书画展,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品味两国文化。在两国官方的主导下,推进人文交流、民间组织的参与,使双边交流合作更具活力,民心的相通更能增进双边关系,夯实中泰人文交流基础。

三、结语

现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联系日趋紧密。泰国是“一代一路”沿线重要的国家,中泰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稳步发展,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化。双方最初以文艺演出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形式,通过“中国春节文化周”“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中泰一家亲”等项目开展了双方的文艺交流。中泰两国的人文交流快速发展,交流的形式、领域不断扩展,两国优秀的电视剧、电影片被相互介绍引进翻拍,不仅促进了传媒影视业的合作,使两国人民通过影视更加了解了双方的文化。中国、泰国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双方在教育、科技方面的合作更加深层次化、更加富有成效。两国互派、自费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合作办学、泰语和汉语的推广,双方专业学术交流活动的多次开展都为两国教育合作增添了色彩。科技人员的交流培训、科技项目的合作研发、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共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两国的科技合作有了新的助推力。近年来,中泰两国旅游业的合作,使中泰人民切身体验到了两国的风俗民情,加深了对两国文化的了解。现今,中泰两国已形成了全方面、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格局。今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会更深入化、高水平化、成效化。

参考文献:

[1]朱振明.中泰关系发展中的新亮点:中泰文化交流[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04).

[2]周静.论中国偶像剧在泰国的传播[D].杭州:浙江大学,2015.

[3]李进,何英.当前中国与泰国加强文化交流的前景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6(01).

[4]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图书推广项目落地泰国从“中国书架”读懂中国[EB/OL]. 2018-07-30. http: //www.gqb.gov.cn/news/2018/0730/45194.shtml.

[5]罗奕原,廖宇夫.中泰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泰语专业为例[J].科技信息,2010(30).

[6]新华网.泰中“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在曼谷成立[EB/OL].2018-12-21. http://www.xinhuanet.com/2018-12/18/c_1123872253.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主要数据报告[EB/OL]. 2018-08-22. http://zwgk.mct.gov.cn/ceshi/lysj/201808/t20180822_834337.html?keywords=.

[8]泰国旅游局.泰国迎来第一千万名中国游客   再创新纪录[EB/OL]. 2018-12-21. http://www.amazingthailand.org.cn/Content/Index/shows/catid/92/id/245.html.

猜你喜欢
中泰文化交流特点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以中泰铁路的波折为例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建交与护侨:中泰就1945年“耀华力路事件”的交涉
文化交流
鹤煤中泰公司赵荒风井修复加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