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日子里,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宁小学积极响应“延迟开学,停课不停教”号召,组织开展线上教学,多位女教师与电脑和手机为伴,变成了课堂上的战士。
田丽:化做一束光。照亮你心房
在疫情迅速蔓延全国之时,田丽报名参加了“河南省应对疫情在线心理援助”团队和中国心理协会“安心”行动。成为一名抗击疫情的心理志愿者。
在此期间,田丽所在的心理服务团队接待线上咨询8131人。给家长上了11节原创家庭教育直播课。她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们人民教师只是十三亿中国人中最普通的一员,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老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争中,竭尽所能给同学们点亮一盏盏心灯。我们坚信没有过不去的冬天,没有迎不来的春天!”
杨静静:病床前守候。屏幕后担当
早在疫情暴发前,杨静静的母亲生病做了手术,杨静静需要在医院守护,即便这样,她也从没有耽误过一节线上教学。
在医院嘈杂的环境中,杨静静经常“东躲西藏”地找个相对安静的地方上课。母亲看着心疼,医护人员也总是向她投以敬佩的目光。
杨静静每节课的背后,都有太多大家看不到的辛苦。将书上的一个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这中间可能要耗费她很多时间,但她从不言苦和累。
吴燕:注重习惯。倾心陪伴
作为语文教师,吴燕深知想要学好语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重中之重,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
尽管是网络教学,但吴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丝毫不懈怠:晨读时,她带领学生们一起诵读古诗文;周末,她组织开展好书推荐、故事大赛、配乐诗朗诵等活动……
教师润物细无声,学生学习兴趣盎然,通过自主阅读的培养,师生一起分享阅读的成果。
刘骐萱:创新思维,隔屏战疫
刘骐萱是英语组组长。这段时间有孕在身,但“一孕傻三年”的玩笑话,在她身上不攻自破。
四个班级的教学任务量,让刘骐萱常常抱着电脑好几个小时不撒手。成了“网瘾孕妇”。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刘骐萱让学生将语音或视频发送到群內,针对学生发音问题逐一点评,并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语音示范朗读。
作为组长,她在带领组內教师集体教研时,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积极出谋划策,带动大家共同进步。
林丛:线上健身。温暖守护
林丛是体育组教师。在直播授课时,她要求学生把运动后出汗的照片发到班级群中,制订了“流出汗水是优秀、有汗珠是良好、面色红润是合格、面不改色不合格”的标准,细致檢测学生的运动状态。
林丛还带动其他教师一起引导本班学生锻炼。某次开线上教研会时,她说:“医务工作者奔赴一线,不顾生命危险,抗击病毒,作为体育老师,我们也要为疫情出一份力,录制居家强身健体视频,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为学生抵抗新冠病毒加装一层‘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