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伴随着我国乡镇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在乡镇市场渗透的不断加深,乡镇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尤其是在近两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之下,乡镇现代服务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目前客观形势对乡镇现代服务业发展所提出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同时,乡镇现代服务业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就目前一些地区乡镇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短板弱项以及未来该如何进行优化调整进行论述分析。
关键词:乡镇现代服务业;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1-0121-02
近年来,在“乡镇振兴”战略背景的大力推进下,乡镇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而随着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第三产业在乡镇市场渗透的不断加深,乡镇现代服务业也开始慢慢起步,并且孕育了良好的增长潜力,尤其是在近两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之下,乡镇现代服务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目前乡镇现代服务业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产业的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需要乡镇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加以重视并积极寻找方法进行解决。本文将就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乡镇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短板弱项以及未来该如何进行优化调整进行论述分析。
一、乡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义
乡镇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提升,同时,现代服务业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代理业、旅店业、饮食业、旅游业等。发展乡镇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同时,乡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优势。首先,因为乡镇现代服务业属于目前乡镇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所大力倡导的第三产业,政府也会对乡镇创业者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不仅促进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乡镇创业氛围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其次,在发展乡镇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一线岗位需求,乡镇政府往往会引导相关企业提供更多适合当地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段的岗位,尽量使每一位想要参与进来的居民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所以乡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乡镇居民的就业。再次,乡镇现代服务业相较于其他产业如制造业、采掘业等,乡镇服务业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都比较低,这些都能够促使得我们“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能够更有效的实现。此外,乡镇现代服务业由于是依托现代科技发展的一种新型业态,其在乡镇大力发展,也有助于现代化科技因子在农村的渗透和推广。
二、乡镇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乡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机构的调整,乡镇现代服务业已开始起步并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业务不明显
目前,虽然很多乡镇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所孕育的巨大潜力,以及具有的相应优势,比如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等,但是因为现代服务业对于很多乡镇来说都是后起步的产物,因此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基础和经验不足,这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而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主体业务不明显,往往是产业形态和规模呈现较大的分散性,难以找到一个准确的切入点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很多地区,在发展乡镇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什么赚钱做什么”的思想,于是在外界的作用下,短时间内,很多形态的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零售业、餐饮业、旅游业、运输业甚至电商业,但是这种点多面广的发展模式下,一定时期后,产生效益都较为一般,难以形成龙头产业、支柱产业。
2.特色优势有待挖掘
对于广大乡镇来说,虽然近年来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先天不足的劣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但是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却是无法避免的,同样对发展现代服务业而言,不仅要面临来自其他乡镇的竞争,还要来自城镇的竞争,那么如何才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突出“特色”,但是很多乡镇在特色优势方面的挖掘和培育力度比较有限,也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同质化竞争现象。
3.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对于任何产业来讲,人才队伍建设都是重要方面,但是目前很多乡镇现代服务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人才是制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乡镇服务产业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的工作乏善可陈,需要各乡镇引起重视并有序调整。
4.产业文化方面的问题
目前在乡镇现代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文化其实是重要的方面,是树立品牌形象、打造现代乡镇服务产业发展亮点的重要抓手。但是目前很多乡镇,现代服务产业文化发展条件方面还是有很多不完善。很多乡镇现代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受限于一些客观条件,并没有形成文化形象的意识;有的乡镇现代服务产业虽然能够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具体的建设成果并没有达到要求,复刻现象、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比如没有突出当地特色,再比如文化更新方面存在问题。
三、关于提升乡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对策思考
正如上文所述,现代服务业孕育巨大潜力,并具有相应优势,比如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等,因此,乡镇要在坚持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针对相关问题逐步做好相应的调整完善工作。
1.持续做大主体产业
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乡镇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應当在坚持主体业务的基础之上,再寻求多元发展。一是应当充分培育一两个经验较为丰富、资源较为充足的现代服务产业作为主体业务,确保延续既往业务方面的良好势头,并大力围绕主体业务拓展上下游产业链业务,同时注重做好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工作,不断优化存量结构。二是在做大主体业务的过程中,要坚持政策导向,对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者是行业政策的相关附属产业,要积极有序地做好调整和退出工作。三是加强现代化服务产业方面的创新,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加快发展各种渠道的附属业务,并积极做好交通运输方面的基础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产业有新的增长点。除此以外,在积极拓展主体业务的同时,还可以积极探索综合化经营,促进效益增长多元化。
2.加强对特色行业的挖掘和培育
在发展乡镇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应当要注重对特色行业的挖掘和培育。一是要对当地的特色资源、特色文化、特色传统等进行深入调研,认真了解目前在相关资源上的一些独特的优势,以及过去的一些特色做法,全面规划发展特色服务产业的方案和路线,并正确评估当前在商业模式塑造上所处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充分理清具体工作思路,针对相关难点积极研究整改措施和提升方法,并尽快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纲要,推动实施,形成具有特色的服务产业,推动商业模式的定型。二是在发展特色行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借助当前的一些新技术、新手段,来重塑乡镇特色产业的现代化商业模式,使其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比如江苏连云港东海水晶远近闻名,近年来,不仅积极打造“水晶之旅”服务项目,同时,大力通过电商推广水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三是注重打造特色品牌。优质的特色品牌可以提升客户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度与喜爱程度,可以使客户对产品产生依赖感,进而增加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为企业产品附加额外的利润,还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所以,乡镇现代服务业只有将特色品牌打造和宣传推广,才会使消费者发自内心地认同乡镇现代服务业品牌,自愿为企业做品牌推广、介绍。
3.加强相关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现今,拥有现代化服务产业管理观念的人才是乡镇服务产业未来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乡镇应该充分重视并做好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并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逐步提高,将“产学研合作”为一体的培养模式不断推进。比如加强和当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电商运营、物流管理、酒店及旅游管理等方面专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为人才培养积累良好基础。此外,可以对人才实施激励办法,让更多愿意与企业共谋发展的人员获得企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此方法对提振企业人员的斗志及增加企业岗位平台的吸引力均具有积极作用。
4.积极打造乡镇现代服务业文化
当前,文化对于经济的推动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乡镇现代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除了需要有良好的硬件条件以外,良好的文化熏陶也必不可少。因此,鄉镇要重视在现代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渗透对文化的建设和推广。为此,相关乡镇应该逐步改变过去在乡镇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大、老、粗”的产业形象,转而积极打造以产业历史推广、服务文化推广、地方风情特色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服务产业文化。同时,可以围绕乡镇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组织发起相关的文化创新活动,以乡镇提供相关资源、提供指导,共同提供激励措施的方式,来激发乡镇居民或者从业者的文化创新热情。此外,也可以设立如“某某主题小镇”、乡镇文化区等,提升地方一些主要的乡镇现代服务业集中区的知名度,实现乡镇现代服务业在市场上经济、文化、效益三丰收。同时,从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可以挖掘新的价值潜力,比如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服务业等。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召开,提出了很多新理论、新要求,而伴随着国家乡镇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为乡镇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目前虽然很多乡镇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不可忽略的是,乡镇振兴要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其根本还在于“人”这个关键要素,但是目前乡镇现代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乡镇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并对症下药进行解决,对于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三妹.江西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158~158.
[2]卫中旗.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探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1):96~98.
[3]袁群华.南沙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研究:基于欧盟服务业一体化经验[J].当代港澳研究,2015,(1):62~62.
作者简介:
朱文田,供职于连云港墟沟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