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秉志 沈慧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下团组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广大代表委员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坚决办好。
就业身兼“六稳”与“六保”之首,也是最大的民生。疫情冲击下,如何保住百姓“饭碗”,让人们安其职、乐其业,备受社会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表示,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严峻,我国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已经充分体现就业优先理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要通过“三措并举”保就业。
“首先,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充分运用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以‘双创带动就业等举措,积极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其次,通过税收减免、金融支持、利率下调、社保减免、援企稳岗、复工复产、就业服务等措施,降成本、保企业、稳定现有就业人员;再次,通过结构性调整劳动力供给政策,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莫荣委员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立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工商联主席、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表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职业、新业态,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戴元湖建议,一方面,要加强人工智能对职工岗位替代的评估监测,及时分析岗位变化趋势,掌握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上的最新需求,促进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市场间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兜牢底线,防范失业风险,加快培养大批适应人工智能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短板和不足,引发了代表委员对现行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弊端的进一步思考。
“面對疫情,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黄爱民建议,推进传染病研究相关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病理解剖实验室建设,提升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能力。
“要加快国家紧急状态立法,及时修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加强立法衔接,梳理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并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主任柳红说。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人”是其中的关键核心。但目前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主干力量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却多年面临人员“招不进、用不好、留不住”的局面。“借鉴新冠肺炎疫情临时性补助和奖励的经验,要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现报告、应对处置等奖励制度,提升疾控人员爱岗敬业奉献的积极性。”吴凡委员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如何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教育局职教教研室负责人王凤巧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根据《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目前全国尚有9个省份未通过认定。这些未通过认定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高原、贫困地区,普遍基础差、保障弱。如果国家给予重点关注,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满足这些地区的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王凤巧代表表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是首要任务。要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学校建设,完善农村地区教学设施,尽可能提高农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表示,传统居家养老及医养分离的机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需求。他建议,将设施完备、功能完整的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重点将失智、失独、失能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和诊疗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有计划地增加失智、失独、失能人员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
“服务觉悟高不高,服务态度好不好,服务能力强不强,服务效率优不优,服务群众满意不满意,是人社部门的‘答题卡,也是检验人社工作的‘晴雨表和‘试金石。”戴元湖代表表示,江苏将逐步开展线上线下人社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建立评价数据自下而上归集分析机制,全面及时准确了解企业和群众对人社政务服务的诉求,促进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摘自6月5日《经济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