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婷
摘要:“连环画”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文学读物,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图文互补”的创作形式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并在元、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本文梳理了古代儿童连环画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对于今天中国连环画的创作和实践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古代;儿童连环画;发展
一、古代中国儿童连环画的定位
中国虽古无“儿童文学”一词,但是为儿童服务的文学则是“古已有之”。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文中写道:“中国虽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特多归诸志怪之中,莫为辨别耳”。黄云生在其主编的《儿童文学概论》中,明确了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定位:“古代的儿童文学虽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但它却是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文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下四类古代文学作品都应当纳入儿童文学的概念范畴之中,即: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注重故事性、具有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中那些符合儿童特点,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那些符合儿童审美观、为儿童读者所喜爱、能够引起儿童情感共鸣的作品,便应当归于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儿童连环画”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以一种隐性状态依附在各种文本载体之中,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
二、古代儿童连环画的前世
儿童连环画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图画书都以“图纹作品”呈现并被铸刻在青铜器上。其中在陶瓷装饰中表现儿童嬉戏和玩耍的画面又称婴戏纹,多数用于装饰瓶、罐、盘、碗等器物上深受儿童们的喜爱。两汉时期的图纹作品主要出现在壁画、石刻、雕刻等造像之中。汉代后期,这類图纹作品开始增加了“榜题”,即文字的说明。这种图文结合、通过文字对图画内容加以说明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连环画“图配文”的基本特征。直至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应用和推广,“图纹”逐渐演变为“图书”,逐步开始了写本图书向印本图书的转化。以图画形式来描述儿童的文学作品日益增多,其所呈现的自然界美好景物,生活中趣闻趣事,以及爱国思乡之情等,对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古代儿童图书作品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直到今天,《司马光破缸救人》、《李超比武》、《文彦博树洞取球》、《孔融让梨》等图画作品对我们创作儿童历史故事都有借鉴作用。
三、古代儿童连环画的今生
元代,城市商业日益发展兴盛,受其影响,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也快速发展。加上套版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为书籍出版带来的便利,讲史本和戏曲本开始盛行,单幅图、插图、冠图都开始出现,逐渐形成“连环画”。生动细致的人物形象描绘,配以典雅优美的文字,中国书籍插画展现了高雅脱俗的境界。《三国演义》的关羽、孔明和《水浒传》中的武松、李逵等经典人物形象喜闻乐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元代小说连环画的代表作品-《全相平话五种》。它是元英宗至治年间由福建建安虞氏刊刻,共分为五部,其构图清晰易懂、情节内容紧凑连贯、人物形象活波生动,非常适合儿童阅读。
进入明代后,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小说的创作进入了鼎盛期。其中,《幼学琼林》堪称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图书,编著者为明代末期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该书共4卷,收录的内容相当广泛,共分为28类,涉猎简单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等。元代郭居敬撰写的的启蒙读物《二十四孝诗选》,在明洪武年间由福建书肆刊刻为《全相二十四孝诗选》,讲述了中国历史上24位有名的孝子的事迹,用以宣扬忠孝礼义。《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分为24节,每节均是上图下文的诗配图形式,是一部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的启蒙读物。明代嘉靖年间所刊印的《日记故事》如今被称为世界上最早有插图的儿童读物,其主要描写儿童智慧小故事,有曹冲称象,灌水浮球、司马光破缸等。至明代末期,连环画刊本从形式、内容到体裁不断推陈出新,中国连环画逐步走向成熟。
清代由于官方刻书机构武英殿修书处的设立,连环画的水平被推向了新的高度。清乾隆年间,以在单张年画中通过多幅连续图画来表现一个故事内容的“年画连环画”出现了。年画连环画通常都是一张年画表现一个故事,大多是彩色或敷彩本,由于其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图画精美,文字简单,成为了每家每户孩童的必备品。除了以上特点,清代连环画创作也继承、发扬并改良了元明以来的传统。以文学作品为主要题材的连环画作品在绘制技法上更加娴熟,《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文学名著都有连环画刻印本与绘画本出现。值得一提的是,《孺子歌图》是清代光绪26年(公元1900年)由北京汇文书院的美国人艾萨克·何德兰收集并撰辑的中国童谣图书。全书157页,图文并茂,首次采用中英文对照,配有大量有关中国儿童及中国儿童家庭的珍贵摄影照片。该书1900年出版于纽约,成年当年纽约书店的畅销书,从此全世界开始认识和关注中国儿童。清朝末期,石印画报的问世,它以刊登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连环画为主要内容形式。1884年创刊于上海的《点石斋画报》,是近代石印画报中最为有名的一种,一出版就风靡南北,深受当时学生们的青睐。1899年,朱芝轩取自章回小说《三国志》而编绘的“回回图”样式的《三国志演义全图》由上海文益书局石印出版,这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石印本连环画,全书共有200多幅图。1916年,左右两面对折的折子式画报由《潮报》首次印制并装订成袖珍小册子,成为沿袭至今的“连环画”的最初样式。
四、结语
古代儿童连环画萌芽于春秋战国,生长于唐宋时期,成型于明清时期,发展过程漫长而悠久。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绘本的体裁和内容,体现了各自时代的特征与社会风貌,并受到当时社会生活与文化环境的影响。对古代中国儿童连环画发展史进行追溯和梳理,是今后开展儿童绘本创作实践的必要过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志明. 中国古代连环画的形式体裁与题材内容[M].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4):102-109.
[2]吴军. 基于开放获取的我国古代儿童历史文献资源[M].中国校外教育,2015(6):167.
[3]胡海啸.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儿童题材源流[M]. 华夏教育,2010(2):226.
[4]李瑛. 作为历时形态的中国绘本发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2)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