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是初中化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在化学方面,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中的学习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习的时间比较紧张,导致许多学生无法学好化学,影响学生的化学成绩。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学习现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要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要对不同孩子进行不同的方法辅导,要把握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上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高中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大,任务重、时间紧,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有效的学习和有效的课堂。所以,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在教学中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构建自己的化学学习体系,建构自己的化学思维,使教学达到“教学相長”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效教学不但能为学生节省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对于高中生来说,课堂上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高超的教学艺术、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都是促进他们有效学习的关键。另外,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也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高中化学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内容抽象、深奥,知识点零散且多,计算题也有一定的深度,这本身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把注意力、关注点放到个别优秀的学生身上,对学困生、平行生关心不够,那么首先就会让学生泄了气,让他们觉得教师已经放弃了他们,使学生失去学好化学的信心,导致学生化学成绩直线下降,影响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但如果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对于优秀生要鼓励、要促进,对于学困生更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点、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实现有效教学。由于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分层次,但是在态度上、心理上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肯定学生、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因教师而爱上化学课堂,爱上化学学习,从而产生强烈的学好化学的决心,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和教师一起努力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凭借,是学生知识的来源地。因此,作为高中一名的化学教师,只有深入的理解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精准地解读教材,并且合理地使用教材来进行讲课,才能让化学的课堂生动有趣,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充分地利用每分每秒,也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例如,教师要把每一本化学书,把书里的每一页,把每页的每一行,都沉下心来认真的读和一字不漏的读,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结合相关的化学参考资料,并且准备一个笔记本,教师要把每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思考如何做相关课程的教案。化学教师在办公室时,要互相讨论,分享经验,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这样一来,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就会更加深刻,所做的教案也会更加完善,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来进行有效性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成绩。
三、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用发展的教学观了解化学学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在化学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生活,消除学生对化学的畏惧心理,克服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消除学生与化学知识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并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清晰认识。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熟悉的东西进行实验,如碱面与蜡烛等。通过实验强化他们的理解,促进他们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推动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四、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化学是其学习中的一道屏障,学生谈之色变。所以,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首先就得想办法克服学生对化学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并通过灵活的课堂教学以及结合生活的实验演示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冰,尹涛,吕廷杰.论基于建构主义的探究性学习与知识创造过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夏宏宇.银镜反应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化学教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