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明
【中图分类号】 R151.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6-195-02
目前,机械通气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这项技术虽然抢救、治疗了许多病人,但由它引起的并发症也渐渐被医务人员注意到,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就是发生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疾病。
从概念上来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病人在无肺部感染的情况下,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并发的肺部感染。关于这种特殊的肺炎,有许多危险因素都与之相联系,如老年人、昏迷病人、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患者等身体条件因素,以及医护人员的操作、用药等其他因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并且会对后续治疗产生很大负面影响,比如可能使患者过度依赖呼吸机,从而导致脱去呼吸机困难,增加后续治疗费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呼吸机相关性疾病会使患者的健康受到威胁,严重者可能致死。
在重症医学科,我们在认识疾病的同时还要注意疾病的有关护理,这样才能对患者尽快缓解病情起到积极作用。
最好的治疗是预防,关于护理应注意的问题,在预防方面总结为如下三点:
1.1 重症监护室严格消毒灭菌
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免疫力较为低下,对细菌的抵抗力弱,因此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重症监护室的消毒,除此之外,开窗通风必不可少,每日通风1-2次,保持科室病房空气流通,提升病房环境管理。
1.2 严格管理人员流动
医护人员应严格规定家属探视时间及次数,避免人员流动过于频繁;病房各种台面被污染时,会使细菌大量增殖,应及时进行消毒灭菌;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在进入重症监护室之前,应穿戴好手套、口罩和隔离衣,勤洗手等。
1.3 严格按规定进行护理
要强调的是,医护人员应增强风险意识,在护理之前或者完成护理之后,都应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或者用快速手消进行消毒,避免因医护人员的不当操作导致严重的交叉感染。
当然,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在预防方面之外,还应注意对患者的管理,总结如下:
2.1 患者呼吸道及呼吸机管理
呼吸道的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气道湿化、有效吸痰和气囊管理。
第一,气道湿化。呼吸道本身有湿化、加温的重要作用,而机械通气会使呼吸道作用减弱或消失,严重者会损伤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导致气道损伤。因此气道湿化对确保呼吸道通气效果、预防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有效吸痰。患者痰液过多可能引起多种临床指征,如咳嗽、呼吸窘迫或气道压力升高,对患者的机械通气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当患者痰液超过一定量时,应迅速掌握患者痰液产生情况,在限制吸痰次数的同时,尽量尽快吸痰。
第三,气囊管理。气囊的适当充气可使气道产生密闭环境,从而阻止胃内容物的返流。而气囊损坏或操作时充气不足、过度充气均会引发各种不利情况,如通气不足、气管受压或气管缺血坏死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应用气囊之前应先行检查,在操作时应仔细观察,耐心调整,从而达到合理密闭。
2.2 患者口腔管理
经口腔气管插管的患者,口腔内分泌物增多,细菌繁殖增快,这些细菌的定植下移就会引起呼吸性机相关性肺炎。因此,应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应用口腔护理液及时清洁患者口腔,对有口腔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应及时用药,以抑制细菌繁殖。
2.3 患者体位及营养支持
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一定的体位以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和误吸,对于这种患者,在护理时通常采取半卧位,将床头抬高30°-40°,可有效避免返流与误吸。
同时,重症监护室患者免疫能力较弱,给予患充分者的营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患者,可通过肠内或肠外供给营养,使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免疫力。当然,在给予充足营养之外,应用免疫调节剂也是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病情好转的重要手段。
2.4 患者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对任何患者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通常年纪较大,对疾病有恐惧心理,常常去安慰,可使患者重新树立信心,及早进行自主呼吸脱离呼吸机的干预。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相对复杂,护理的方向主要包括前期预防和治疗过程管理,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疾病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总之,对于此种疾病,医护人员要提高警惕,及时处理危险因素,尽早控制,综合多方面考虑,合理应用一切有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