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季平
一、研究背景
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近年来,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为提升普惠金融的触达能力和质量效果注入了強大动力。然而,受制于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环境发展现状,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尚有较大潜力。移动支付以其支付的便捷性、功能的多样性、高度的行业融合性、传播的广泛性等优势在实现金融普惠目标进程中仍大有可为。
二、农村支付服务发展现状
支付服务是金融服务的基础。近年来,支付方式不断迭代升级,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在保留着一些传统特征的同时,发生了许多喜人的变化。
支付服务供给方面,农村地区支付服务主要由涉农金融机构提供,如邮储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业银行等。主要提供存取款、转账、缴纳水电费、社会保险费等基础金融服务。农村居民的线下需求主要集中在购买日常生活品与教育支出,基本能满足农户的支付需求。另外,其他商业银行以及银联商务等支付机构参与助农取款服务点或者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建设工作。
支付结算服务方面,主要是银行机构为主、支付机构为辅的支付结算服务格局。银行支付的优势在于用户天然的信任基础、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可以展开多方位的合作,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倒逼银行进行支付模式、服务、制度等方面提升与创新。而支付机构的优势在于生活化、便捷化、快速迭代、创新服务等。
支付结算工具方面,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较快。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可获得性已大大提高。账户的普及率提高,我国农村人均持卡量持续上升,为非现金支付服务发展提供了基础。银行机构网点、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广泛覆盖为广袤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充足的受理终端。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支付选择。
三、移动支付对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
(一)有力弥补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移动支付以其支付的便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有力弥补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相对较少,ATM机等设施工具布放相对不足,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相对较弱。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建设为农村金融消费者办理取款、转账汇款等业务提供了一定便利,但是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服务点的选址和金额限制等。移动支付只需依托移动终端就可支付,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渗透效果良好,移动支付的可服务范围远远超过传统金融服务供给主体。
(二)扩大各领域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辐射农村
移动支付以其高度的行业融合性,扩大了众多领域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向农村区域的辐射。我国移动支付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银联、支付宝、微信等行业领先者影响力巨大。移动支付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打破了日常消费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行业壁垒。移动支付场景既广泛覆盖线上和线下购物、娱乐、理财等日常生活场景,也包含公共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领域。丰富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改善了大众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同时也随着场景建设的扩大向农村地区发展,惠及农村居民。
(三)促进金融普惠升级转化为经济效益。
通过移动支付,普惠金融不仅将金融服务向农村地区“请进来”,而且通过金融服务的普及促进农村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转化为经济效益。“移动支付+电商平台”的模式,为农产品提供了便捷的交易通道和支付方式,帮助农村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产品“走出去”,促进农产品交易。此外,移动支付的普及,大大优化了农村等偏远区域的支付服务环境,为当地的交通、旅游、特色产业、民俗等吸引外来资金的投入,增加了消费者在当地的消费,促进当地经济和商品交易的发展。
四、关于移动支付助力普惠金融的再思考
(一)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群众基础较弱
一方面,农村地区居民对移动支付等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偏低。当前农村地区常住人口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文化程度普遍在高中及以下,支付结算等金融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另一方面,金融知识普及受众仍以城市为重点,农村地区宣传方式单一,效果不甚明显。农村居民对移动支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安全感,大部分人支付仍然信任和依赖现金。因此,虽然目前农村智能手机拥有率比较高,但移动支付使用频率仍然不高。
(二)现金支付仍然是农村地区最普遍的支付方式
受传统观念影响,长期以来农户对直接使用现金的支付方式根深蒂固,在农村地区办理结算业务大部份农户仍采取现金方式,支付方式难以改变。这表明,一方面,移动支付加强存取款、转账等服务功能建设更能适应当前农村支付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将移动支付由可供选择的支付方式转变为“不得不用”,如将移动支付与涉农补贴、农村合作医疗、社保等资金的发放或缴纳捆绑,可以加速农村居民对移动支付的使用和接受。
(三)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投入需考虑可持续性发展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农村乡镇所在地只有信用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少数银行机构设置了营业网点,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行政村设立了取款服务点,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种类单一,网点覆盖率低,致使农村支付服务缺位,无法满足普惠金融框架下广大农村的支付服务要求。助农取款服务点选址不尽科学合理,有的服务点业务发生率低。随着日益增长的大额资金需求,助农取款服务点每日的取款限额,已不能满农户需求。取现手续费过高,导致农户更愿意到附近的银行网点办理存取业务。
五、扩大移动支付普惠金融效果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农村地区支付意识
一是坚持专门针对农村、面向农民系统性和持久性宣传,不断增进农村居民对支付知识的了解,培养农村居民对移动支付的信任和依赖。二是充分利用官方媒体的宣传能量和放大效应。三是积极推广移动支付工具,通过演示和操作,帮助农村居民学习使用移动支付工具,亲身体验移动支付的方便快捷。
(二)因地制宜,提升移动支付综合服务能力
在移动支付等现代化支付手段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普惠金融的考量指标已可以不再局限于设置金融机构服务网点。针对农村地区金融消费者对存取现金、理财、缴纳社保、发放农业补贴资金等切身需求,提升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综合服务能力。打破空间限制,推动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利用移动支付将金融服务触角向最偏远、贫困地区延伸,切实提高普惠发展的实际效果。
(三)制造合力,推动移动支付推广应用
利用手机支付快捷、便利、自助服务管理等业务特点,发挥手机支付在推动农村金融普惠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移动运营商与涉农金融机构、银行卡清算机构、支付机构等有关各方合作,因地制宜推动手机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
(四)创新发展,改进支付服务方式
针对目前农村地区银行APP应用场景相对较为落后的现状,各银行机构应根据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发挥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主导行的作用,不断适时创新支付结算产品,简化办理流程,改善菜单设计,研发出适合农村地区使用,操作简单、安全稳定的互联网支付产品和离行式的自助服务终端,吸引农户主动去使用非现金结算工具,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支付结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