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 吴伟红 郭青林 金梅芳 刘婧莹
离高考、中考越来越近,太多的知识点要掌握,来不及准备,怎么办?
小婷今年高三,即将参加高考。因为疫情突然暴发,她原本的学习计划被打乱了。虽然每天都有网课,但在家学习毕竟和在校学习不一样,她觉得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上网课的时候,看同学在线回答问题,感觉他们都懂了,可是自己好像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掌握。眼看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小婷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想复习又不知从何下手。她心里很着急,但越着急越没法安下心来学习,怎么办?
小婷的担心在考生中是非常普遍的,大家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备考期间,要在有限的时间学习大量的内容,因此,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就特别重要。
1.有限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了“二八定律”,这个定律揭示了一个现象,即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20%的付出,而80%的付出只换来20%的成果。这个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学会合理分配,要清楚该把努力优先集中在什么地方。可以按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排序,把有限的时间留给那些最重要的事。
2.高效的时间集中精力学。
大脑的最佳工作状态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每到清晨时分便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用脑效率最高,属于“百灵鸟型”;有的人每到晚上就进入兴奋状态,反应快,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属于“猫头鹰型”;有的人在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时间段效率较高,属于“麻雀型”;还有的人没有明显的高峰时间段,每隔1 ~ 2小时就有一个相对高效的时间点,但持续时间不长,属于“混合型”。建议考生找到自己大脑工作高效的时间段,并根据变化规律科学地安排学习内容,在效率高的时间安排比较重要的内容,集中精力去学习,在效率不高的时间安排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或休息放松一下。
做到以上兩点,应该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了。如果还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模考,将模考视为练兵,将每一次失败视为经验积累,必定可以愈战愈勇,最终从容自信地走进考场。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 李岚)
听了网上名师的优质课,对学校里的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怎么办?
小肖是一名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居家学习期间,妈妈帮他下载好网课,让他在电脑上学习。网课老师讲得生动有趣,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可以按暂停反复回看,直到听懂为止。有的内容比较简单,他就边听课边吃零食,或来回走动让眼睛放松,他很喜欢这种轻松自在的学习方式。开学后,老师们按照课表上课,语文课上,老师反复强调小肖早已理解的内容;数学课上,小肖没听懂的地方,数学老师却不再讲解。最难受的是坐在位置上不能动,拿起水杯想喝水,被老师批评课前不做好准备。小肖觉得课堂学习真无聊。
小肖的困惑属于心理适应问题,目前他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客观因素:网课都是由优秀教师精心录制,目标清晰、环节紧凑、语言生动;而现实中的一些课堂达不到学生的期待,学生容易失望、分心。网课的优势之一是可以反复观看,遇到教学难点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回听几遍,直到弄懂;而现实课堂中,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在家学习,身心自由,可以随意走动;现实课堂中,学生稍一走神,老师就会提醒或批评。
主观因素:大多数学生习惯了某个固定学习环境和某种学习模式后,在改变初期会出现情绪烦躁、行为不合拍等表现。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相对自由散漫,体验到“自主”的愉悦感;而学校课堂的规则意识强,整齐划一、追求高效、竞争性强的整班学习会让学生有压力,想逃避。
针对这一类问题,推荐两种方法进行调整。
1.关注积极资源。
网上名师讲课虽好,但基本是老师一人唱独角戏;而现实课堂中,师生间有大量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课堂更贴近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老师也会随时调整课堂内容和教学节奏。而且,同学的发言是最好的朋辈学习资源,可以拓展思维,丰富知识。遇到已经懂的地方,积极回答问题,锻炼表达能力;遇到不懂的地方,举手提问,锻炼胆量。
2.鼓励积极行为。
可以分阶段给自己定一个课堂小目标,如第一周的目标是课堂上尽量和老师保持目光接触,第二周的目标是记录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次数和被老师点名发言的次数,第三周的目标是在课堂上圈画存疑的地方,课后积极向老师提问。只要有进步,就给自己点个赞或说一句鼓励的话,也可以和好朋友或父母分享成功的喜悦。积极的行为得到及时的肯定,会激发持续的进步。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 吴伟红)
习惯了假期的慢节奏,无法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怎么办?
小明是一名高一学生,虽然开学已有一周时间,但他还是很难进入学习状态。他晚上入睡比较困难,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走神,有几次甚至打瞌睡。做作业时也不能专心,经常想着假期玩的游戏、看的电视剧。小明很想好好学习,但是静不下心,学不进,他为此感到十分着急。
可以从习惯的角度分析小明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的原因。
首先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在超长寒假中,有些学生因为自律性不强等原因,饮食、睡眠、休闲等生活方面的习惯发生了改变,如经常暴饮暴食,晚睡晚起,无节制地看电视、上网、玩手机等,开学后面对极有规律的校园生活就会感到不适应。
其次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在寒假中,有些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不预习、学习不专注、边吃零食边学习、学习没有时间观念等,在短时间内要适应强度比较大的校园学习就会感到不适应。
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养成好习惯,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1.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如睡觉时不在床上做其他事情,睡前喝一杯热牛奶,用热水泡脚,听一些舒缓音乐,同伴结对相互监督等,而且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必须持之以恒。
2.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制订学习计划要符合SMART原则:S(Specific)——目标明确、具体;M(Measurable)——目标可衡量;A(Attainable)——目标可实现;R(Relevant)——目标与当前角色相关;T(Time-based)——目标有时间限制。计划制订好要严格执行。
3.养成注重每个学习环节的习惯。
学习有重要四环:预习、上课、复习和作业,四环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与此相对应的,要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和独立作业的习惯。预习要做到胸有成竹,了解上课内容,确定重难点,提出疑问;上课要做到心无旁骛、高度专注、积极思考、参与互动;复习要做到纲举目张,及时查漏补缺,形成知识体系;作业要做到举一反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善于总结题型与思维方法。
(江苏省黄埭中学 郭青林)
假期里没有好好把握时间,现在想在限的时间内记住更多的知识,怎么办?
小军:冬冬,你说这个假期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小冬:我也不知道,每天待在家里,感觉学习都不在状态。小军:是啊,我都急死了。前期的学习我太散漫了,线上学习不认真,光顾着玩,浪费太多学习的时间了。小东:是啊,前面荒废很多时间,现在要梳理那么多知识点,我脑子里懵懵的,怎么都记不住,你有没有办法啊?小军:我担心的也是这个事情,有沒有好办法把落下的学习赶紧补上呢?
这通电话中,两个“难兄难弟”急于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实,知识的获取和记忆都是有方法的,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初次学习后的12小时、1天、4天、7天、14天、30天以及半年是遗忘的关键期,所以要特别重视这些时间点。如果只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想用有限的时间记住更多的知识,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构建记忆系统。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人的认知是建立在原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的,要学会整理知识的逻辑关系,构建符合自己记忆规律的知识网络。可以试试思维导图,通过文字、线条、颜色、图像、结构,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自己梳理一个可视化的知识网络。
2.转变记忆策略。
视听结合,利用语言功能和视觉、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效果会更好。及时温习巩固,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避免死记硬背,加强理解记忆,这样才能更好地记住知识。
3.学会积极暗示。
许多人对自己的记忆力缺乏足够的信心,这样只会给自己设限。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要给自己打气:“我一定能记住。”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除了以上三点,还可以采用谐音记忆、联想记忆、图表记忆等多种记忆方法,同时注意科学用脑,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渭塘实验小学 金梅芳)
许多人在为抗疫而努力,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学习到底为了什么?
东东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假期里,虽然每天有学校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他仍觉得无事可做。媒体报道许多人在抗击疫情,社区里也有工作人员在忙碌,父母每天在家中操持家务、处理工作事宜……而自己除了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什么也做不了。东东发出疑问:这样的学习到底为了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学习动机”,是激发并使行为指向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受到三方面的影响:(1)与自我成就感密切相关。像东东这样,做事缺乏动机,多与自我价值感、成就感缺失有关,即在学习时较少得到成功体验,仅因外部压力不得不做,日复一日,就会感到无力,甚至反感所做之事。(2)受到焦虑和害怕情绪的影响。此次疫情暴发,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人类并非无所不能。当焦虑紧张情绪过多,又没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就会阻碍动机产生。(3)需要合理目标和有计划的行动。学习动机就像一种能量,如果目标不合理,缺乏有计划的行动,时间久了,能量就会逐渐减退,行动意愿削弱,自身不可控感增强,更加无所适从。
要改善这种状况,提升学习动机,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完成任务多元化。
长时间封闭在家,如果每天所做之事过于单一,的确容易让人产生无聊感。学习之余可以做一些家务劳动;可以关注科学类讯息,了解最新科学研究动向;可以增加对美的鉴赏,听不同种类的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可以定时定量多次运动。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提升自我价值感。
2.为自己设定奖励。
在认真学习、坚持阅读和运动的同时,可以和家人商量制订奖励办法,如一周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可以增加半小时游戏时间等。
3.感受真实的世界。
网络游戏、玄幻小说等虚拟世界和现实情景相去甚远,不建议过多接触。可以多和家长聊聊天,多看看新闻,多了解身边事,关心他人疾苦,充分感受真实世界。
4.明确动机,设定目标。
在开展多种活动后,确定感兴趣的职业领域,结合目前的学习内容,设定目标,深化学习效果。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 刘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