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
【中图分类号】 R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6-018-01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它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乙肝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是血液、体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都是本病容易感染的人群。
一、对乙肝生化检查方面的认识
乙肝检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肝功能的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球蛋白等;2、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检查;3、HBV DNA检查:是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的直接标记。
肝功能的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胆红素最能直接反映肝脏状况。其中,ALT和AST正常范围为0-40。ALT越高,肝脏的炎症越严重。AST越高,肝细胞损害程度越大。当AST升高的幅度超过ALT升高的幅度,预示肝脏病变程度严重;胆红素:分直接和间接胆红素,根据两种胆红素升高的程度,可判断患者发生黄疸的原因,便于医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肝功能异常提示肝脏受到了损伤,应当立即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肝功能建议3-6个月检查一次。HBV DNA:检测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病毒的复制情况和传染性强、弱程度等。
二、对乙肝大、小三阳的认识
常说的“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阳性、核心抗体阳性。
“大三阳”病人e抗原呈阳性,证明其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之“小三阳”而言相对较强,同时“大三阳”发展为慢性乙肝的几率也相对较大。“大三阳”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少数患者会出现肝区不适、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小三阳”的传染性相对较弱,“小三阳”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小三阳”病人病情演变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几率相对较大,需要经常监测病情,必要时要及时抗病毒治疗。“小三阳”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乏力、黄疸等症状。
三、乙肝的大、小三阳需要治疗吗
乙肝的治疗看三个指标:HBV DNA(到底有多少病毒);谷丙转氨酶(到底病毒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肝硬化或纤维化。乙肝病毒(HBV DNA)大于或等于10的5次方拷贝/ml,谷丙转氨酶大于或等于2倍以上正常值,肝硬化或纤维化就需要治疗。病人治疗取决于疾病状况,每一位乙肝患者的病情不一,治疗的程度也就不一样。如果乙肝病毒并没有造成患者肝功能的损伤,那么并不需要用特殊方式进行治疗。但是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水平两倍时,HBV DNA≥2.0×10^4 ,应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
四、结语
“大三阳” 与 “小三阳”代表的只是病毒复制的情况,不反映肝损害的严重程度,要了解乙肝病情是否严重,只能通过检查肝功能和B超等来确定。大量调查显示:少年儿童乙肝患者大都是“大三阳”,但是他们的肝损害较轻,严重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肝癌患者多在40岁以上,且以"小三阳"居多。如果乙肝患者自小就感染乙肝病毒,长期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机体与病毒“和平共处”,虽然一直是“大三阳”,身体并无大恙,平安到老;如果乙肝患者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病情也可能越来越重。可见“大三阳”、“小三阳”谁好谁坏?谁重谁轻?还要结合肝功检查、B超、肝脏穿刺活检等检查综合分析来定。
乙肝“大三阳”比“小三阳”严重,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大三阳”与 “小三阳”都可轻可重,都有轻病人,也有重病人。虽然“大三阳”和“小三阳”在病情上并没有明显的好与坏之分,但是乙肝“大三阳”更容易受关注,因为乙肝“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高,对周围人群会造成心理压力,害怕被传染。因此“大三陽”患者也比较关心自己身体。于是很多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反而在早期就容易发现。而“小三阳”由于传染性小,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包括患者本人,晚期肝病反而相对不易被发现,造成后果比“大三阳”要严重。因此,我们要将“大、小三阳”一视同仁,都要时刻关注自己,定时检查,把握时机,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