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志坚
摘要:媒介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大潮,融媒体时代广播电台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要想取得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发展,就要立足媒介融合大势,改变思维,不断寻求体制机制改革,注重引进和培养适应融媒体时代和广播电台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台;记者;新闻采编;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融媒体是指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的诸种媒体形式的融合互渗,是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需求变化产生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从形式、内容、资源到传播渠道各个方面的深度融合。随着融媒体趋势的发展,新时代广播电台新闻记者的新闻采编工作迎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融媒时代新闻采编的特点
传统媒体时代,或者融媒体时代到来之前,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流程主要以单向性和线性特征呈现,而进入融媒体时代,这一特征有了很大的变化,多元化、发散性特征明显增强,具体到新闻采编工作也是如此。
( 一 ) 新闻来源的融合与融合新闻
传统媒体时代,受限于新闻介质和传播渠道,新闻信息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记者采访和听众热线电话,融媒体时代记者可以从多种信息平台获取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和鉴别后即可完成新闻采编工作。许多广播电台在开通热线电话的同时,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具有互动功能的APP或公众号,既便于新闻传播又可以用于新闻信息收集。与此同时,由于不同介质的新闻媒体的融合,新闻信息本身也在传播中不断融合,互补或背书,最大限度地融合互补,产生融合新闻,使得新闻信息更加多面,更加完整。
( 二 ) 新闻生产主体的多元化与叙述方式转变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各种网络平台也都可视为新闻发布平台。例如,近年来许多反腐案例都是首先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台,由非新闻从业者的普通民众发布的新闻信息,而后被各大主流媒体转发关注后进入公检法视野的。这与传统媒体环境完全不同,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的采集、编辑、发布等都是由专业新闻从业者按照专业化的操作流程完成的。因此,在人人都是“记者”的今天,新闻生产主体更加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受新闻生产主体多元化特征的影响,新闻叙述方式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改变,民众视角的“介入”在新闻叙述中也有所兼顾。
( 三 ) 新闻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与传播权力分化
与传统的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相比,微博、微信、公众号及各种APP的出现和普及,极大地丰富了新闻传播途径,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多样化。各类新旧媒体的相互融合,也形成了新的新闻信息传播形态。 另外,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权利“垄断”,实现了新闻传播权的分化,主流媒体、自媒体,传统新闻媒体、新媒体都享有新闻传播的权利。
(四)新闻技术的融合与传播媒介交融互渗
传播媒介的交融互渗根本上源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当今时代,媒介融合已经是一个主流趋势,也已经形成了一定气候,甚至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部门、新闻主管单位已经将媒介融合作为当前和未来新闻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当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代替了广播的无线电波和电视的电子技术的时候,业界的运作和经营模式已经彻底改变。与此同时,用户决定未来,新闻媒介的受众对新闻接受方式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催化了媒介更加深入、快速的融合。
二、融媒时代电台记者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策略
面对媒介融合大潮,广播电台新闻记者如果只是从自身所处媒介出发,不求改革创新,乃至盲目的改革创新,无异于抱残守缺,工作往往事倍功半。要以高姿态、大角度、多途径融入融媒体时代,立足自身媒介特质,走出去,引进来,在融合发展中探索求新、求变、求发展的新路子。
(一) 转变思维方式,主动适应角色定位变化
思想指导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记者新闻采编工作要想创新,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改造,转变传统新闻采编思维方式,不断强化自身“互联网思维”传播理念。无论是广播电台的管理者还是新闻记者,要在新闻生产的全流程形成媒介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和优势,深挖阻碍自身发展的弊病,积极探索与其他媒体形式融合发展的路径方式。要突破传统媒体对自身“主流、专业”等标签的过于看重,打破新闻媒介鄙视链,以审慎的态度积极看待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优势,并积极主动地吸收借鉴,主动寻求合作融合。
在众多自媒体形式中,微信公众号是广播电台实现自我突破的一个重要阵地,作为弥补声音不足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电台的微信公众号大有可为。在坚持原创性基础上,注重运用网络语言,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可植入音视频的特点,适当植入音视频,体现广播特色,与此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找亮点内容,找能吸引读者眼球的视觉中心,而不是简单被动式的满足个别广告客户的需求了事。
(二) 創新体制机制,重塑新闻生产流程
随着众多新媒体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广播电台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和竞争压力,要从体制上破旧立新,立足时代需求和融媒体大环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打通新闻生产的“任督二脉”,重塑新闻生产流程。
传统的广播电台管理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融媒体时代,那些针对性极强的就有广播电台新闻管理体制机制和新闻制作流程亟待改变。立足融媒体时代,新的广播电台管理要在新闻制作全流程引入媒体融合理念,制定一套完整的基于媒介融合的新闻制作流程和管理规范。考核是工作的指挥棒,要完善基于媒介融合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以考核倒逼从业者主动适应融媒体环境,提高工作创新性和工作效率。目前,一些地方广播电台已经开始进行改革,成立基于广播电台自身特点的融媒体新闻制作中心(团队),探索以媒体融合为导向的全新新闻制作流程。《人民日报》“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发布,全方位滚动发布”的“中央厨房”式新闻制作模式或可借鉴,形成多元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如创建电台APP、与其他视听类APP合作,等等)发布的新闻格局。与此同时,广播电台还要加大自研或合作研发基于媒体融合的全新的采编发平台系统,为自身融入融媒体大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三)适应知识体系变化,电台记者要做“融媒体”人才
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广播电台行业最急缺的是两类人才,第一种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能够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资源,并且进行策划。第二种就是精通于各种技术手段和专业能力的全能型编辑记者。前者一是靠广播电台内部自身多年的培养,二是靠招聘和引进人才。对于广播电台记者而言,向全能型和融媒体型记者转变已是大势所趋,尽管不可能做到样样皆精,但是至少要一专多能,否则根本无法适应媒介融合的大环境。基于融媒体环境下的实际需要,广播电台在引进有行业经验的优秀记者的同时,也要注重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符合需要的相关人才。另外,对电台内部员工要不断加强知识能力培训,建立一套人才成长方案。
三、结语
针对媒介融合的大环境,广播电台自身正在寻求改革,力图创新,在众多媒体形式中保持优势和持续发展,围绕这一主题的学术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要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敏锐的视角、开放的思维,以及扎扎实实做工作的态度,要把研究成果落到实践中,而不是纸上谈兵。广播电台的突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社会日新月异,广播电台的工作创新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李连富.从“全媒体”到“融媒体”: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转型路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04):104-108.
[2]李坤. 媒介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专硕人才培养模式探赜[D].西北大学,2017.
[3]刘丽娟. 融媒时代广播发展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3.
[4]张馥洁. 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发展战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3.
[5]冯洁萍.传统广播在融媒大环境下的坚守与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12):102-104.
[6].融媒时代广播媒体如何求新求变求发展[J].记者摇篮,2017(04):3.
作者简介:
邬志坚 (1970--),女, 湖南娄底人,娄底市广播电视台娄底综合广播总编室主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作者通讯方式:邬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