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多采用“讨论式”教学

2020-07-06 07:59杨红兵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改讨论课堂

杨红兵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断推向深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的实施都需要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在教学改革实施的今天,很多老师还在用原来的教学方式。感悟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应更多地采用“讨论式”对话。

【关键词】 课堂  采用  讨论  课改  改变观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019-02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发现,儿童在入学之前本来是千姿百态,个性殊间的,但接受几年学校教育之后就越来越趋同,就像一个模子造出来的一样。

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注入式的教学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而进行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把学生看成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常常采用“填鸭式”或“满堂灌”,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方法,它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的‘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做法,不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我们只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现代社会,需要多元化的学生、有创造性的学生、适应性强的学生,而不是“千人一面”。在新课改的新思想指引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钻研、勤与思考,鼓励学生、启发学生,团结协作。

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讨论式”教学,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不仅促使学生愿意学习,而且善于学习;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介绍这样一个例子,我在上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发生这种改变为止)时,在学生知道并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的内容后,我向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后面的一辆车撞上了它前面的一辆车,请问同学们司机的哪个部位会受伤(提示:前额还是后脑勺)?然后将学生分组讨论(给时间5分钟),让每组选一个代表将自己一组的讨論结果告诉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讨论得很热烈,有的在比划,有的在用铅笔盒模拟,都在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最后告诉上来的答案归纳如下:(1)如果两辆车同向行驶,司机都没系安全带,那么前面的司机受伤的是后脑勺,而后面司机受伤的是前额;(2)如果其中一辆车是违规行驶的,即两辆车相向而行,司机都没系安全带,那么前面的司机和后面司机受伤的都是前额;(3)无论是同向行驶情况还是违规行驶情况,如果司机都系好安全带,可能都不受伤。从学生的讨论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跟我预想的根本不一样,我设计的题目背景想达到的目的是应用、巩固、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由于后面的车碰上了前面的车,前面的车比以前的速度大,司机要保持原来的状态,而车的速度变大,司机受伤的将是后脑勺,后面车的速度变小,司机保持原来的速度,受伤的将是前额。

从这个例子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学生的答案使我模式化的思维得到了洗礼,使我受益匪浅。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讨论式”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有助于激发、维持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学生在听取不同发言时,可以相互比较,取长补短、拓展思维、共同提高。“讨论式”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使基础差的学生或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没有被遗忘,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在上课中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教师应尽量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学生接轨,多从学生角度设计问题梯度,多让学生参与并表达见解。这样,学生才敢于展现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才。

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我在课堂上多次采用“讨论式”教学,效果喜忧参半。一定要作好讨论的各项准备工作。问题设置和提出要有质量;注意难度和梯度;学生组织必须讲求实际效果性;指导及时;善于掌控课堂整个局面和各小组之间的协调关系;抓住中心和主题展开针对性的讨论,避免分散精力和离题闲谈现象,使“讨论式”教学真正富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红英,《课堂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探究》,远方出版社,2007

[2]孙红英,《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远方出版社,2007

[3]曾文婕,《课堂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5]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

猜你喜欢
课改讨论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