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
摘 要:科技成果转化是衡量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才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真正的服务社会,提升社会经济价值和国家的发展潜力。本文从场域理论角度对科学技术转化成果的主体特征展开分析,探索和讨论当前我国多主体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相互博弈关系和规则。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提供一些社会学的理论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场域理论;博弈规则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2-0210-02
0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科技成果爆发的时代,科技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全社会广泛的认同。新时代加快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成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新时代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多主体的时代特征。因此在当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多主体特征有着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是实现科学技术和科学成果成功转化的关键和前提所在。为了更好的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处理特征,本文引入了场域理论,旨在通过场域理论对当前多主体时代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各个主体的行为关系和特征展开细致的剖析。
1场域理论分析
场域理论是一种广义的社会理论,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首次提出的理论。场域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的各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个客观的联系并由此形成一个无形的社会化联系网络(network)[1]。布迪厄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特定情境中的机会和制约以及行为者自身的历史经验之间的互动形成的[2]。在这一理论观点之下,我们可以认为世界并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小环境所构成的。那这一个个小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个场域。对于每一个场域而言,它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行为习惯、特点以及逻辑组织构成。另外,场域理论还存在着两个重要的概念即习惯和实践。这里的“习惯”是指每一个场域自身所特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处理方法。习惯会受到个体的历史经验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自发性。但是也并不意味着习惯不可改变,根据布迪厄的研究认为,常遇的习惯会熟信息的的收集而缓慢的发生改变。而所谓的“实践”是指社会当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场域理论的关键就是通过常用的个体“习惯”结合实践来分析场域自身的特点以及主体在“实践”当中的应用情况[3]。
2场域理论视角下的科技成果转换多主体性特征分析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场域理论的科学成果转化,一般最少需要涉及两个场域主体之间的联系,即科学研究场域与经济场域。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所以等待时间的长短具有众多的影响因素。一般而言,可以成果转化的时间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对于同一个科技成果的转换,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主体特征。从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产品进入到市场发挥其经济社会效益一般需要经历三个时间阶段,分别为知识生产、产品成型、主体博弈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转换也造成了科技转化成果的多主体特征。
目前,由于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知识人才培养。我国已经进入到知识爆发的井喷期,这一期间大量的科技研究成果在持续转化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从场域角度来看,在当前背景之下科技成果转换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高效化、跨专业化四大特点。下面本文就这4大主体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多元化。在早期我國的科研成果转换的主体主要是高校和研究所。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重视人才的培养,注重科技创新和专利开发,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的由早期的硬件争夺转变为核心竞争力的争夺。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了高端人才,积极投入科技创新产品的研发创造,打造属于本企业特有的核心竞争力。由于高端专业人才在企业当中可以直接获取一手生产资料,这也加快了知识创造的速度,便于高端人才准确的发现新的知识和科技成果。
在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下,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已经从以往的高校和市场两个主体转变为经济场域和科研场域之间的相互交融也越来越频繁和密集。正是经济场域的作用在不断提高,不断的推进实验室主体的崛起以及其知识生产效率。综合而言,在多主体时代高校和实验室的出思想也发生了改变从以往依赖单一的政治元素转变为更多的依靠市场资本的运作,呈现出多元化多主体的特征。
第二,专业化。科技成果的生产和研发也在不断地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基础领域的进步已经很难获得。这也就意味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积累,当前多元主体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的专业性越来越高,科学研究的门槛越来越高。例如,在早期比较简单的现象和原理,都已经被当时的人们所研究和发现,并早已转化为实际的科技成果。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科学研究亦是如此,科研领域的精细化、设备的精密性,也迫使科研人才的专业化,这种专业化特点也形成了极强的知识专业性和较高的知识复杂性。因此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都需要基于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基础之上,这也就对科学技术生产提出了非常高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专业素养要求,由此带来的对文化资本的需求也在提升,因此参与知识生产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
第三,高效化。21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主要是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信息技术。这也是当前各国科学技术领域互相争夺的科技高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推动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提高人们获得信息数据的速度和信息体量。例如,现代物联网的出现让实验数据的收集、传输能够在以毫秒为单位的时间里完成。也正是这样高效化的信息处理和传播速度为多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可能和基础,也奠定了多主体时代不同场域之间的沟通联系信息基本架构和渠道。除此之外,高效化也从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速度上面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例如,当前信息技术产品日益更新,生产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一个新兴的产品或事物出现,往往在不久就会被另外一种产品和技术所取代。因此在多主体时代,科技成果转化在不同场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通过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来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同时,如何快速地将不同场域之间的主体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科技成果转化场域,从而将新知识和新技术及时转化成为当前发展的核心问题。
第四,跨专业化。随着人们对工业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不同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也在逐渐的增多和频繁。往往一个新兴的科学技术知识产品,我们可以发现其背后拥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在当前的知识应用和发展创新领域,多学科交流、跨专业互通是当前的主流发展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单独依靠一种专业知识是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很难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比如,要实现核物理领域中高纯钨的提取就需要化学、材料等等相关领域的共同合作才能实现。现代应用性产品的生产更是这样。要形成一个成熟的产品,不仅需要核心的技术支持,还需要很多辅助工艺来实现知识的产业化。
3多主体性下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多主体时代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正朝着高效、多元的方向发展。在传统的高校和市场双主体转换体制,金融机构和政府也作为一种新型主体,不断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当中。因此在当前多主体下的科学技术转换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当中面临的生产、推广以及创新的挑战和问题。在这一过程当中,依靠传统的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因此需要不断地引入资本经济和文化资本,来解决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来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以监督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各方主体的行为也是十分关键的。除此之外,政府主体还应当起到对市场规划和调控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多方主体共同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换还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存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单纯依靠政府和金融主体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当前我国市场制度还没有完善,相应的产业结构也不够健全。因此需要引进一些中介机构主体来加入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当中,如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技术交易市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这些机构的加入扩大了科技成果转化场域的功能,并为场域带入了更多元的资本类型,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第二,由于科技成果转化具有跨专业和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多阶段跨地域的发展特性。现有的科技产品很多,并不能够直接投入到市场当中进行应用,还是需要通过相应的基础技术进行转换和辅助,方可实现。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成果的推广需要经过小试、中试、市场投放、回馈、再改进、再投放等一系列市场操作,才能够最终形成一个市场接受的稳定产品。在这不同的阶段当中是由不同的场域主体来负责,这就导致了在推广过程中,主体责任不清,合作难度加大等问题。
第三,在多主体时代,由于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多元化的属性,因此即可以通过转化产品,也难以避免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科技成果转化是虚拟的劳动力转化为具体的社会使用价值的一个市场化运作过程。在这个过程當中并不会产生新的劳动力价值,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经济价值。多主体时代科技成果转化是社会价值产生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符合社会主体利益的诉求。但是在场域理论之下,每一个主体场域具有不同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倾向,因此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当中,多主体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在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阶段,同一场域主体其对科技成果的劳动力价值的认识和追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如何将多方主体的抽象性的利益追求和劳力成果转化目标进行统一综合,是比较难的一个问题。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飞速的前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换是科学技术的前端终端和后端多方面综合的产物。例如,科学技术成果转换需要通过前端的科学知识的生产,然后通过新产生的知识来研发相应的新型产品,要通过新型的产品来获得最终的终端产品。在当前世界,随着科学知识的产生,越来越朝着多领域多学科相互交融的方向发展,因此科学知识的产生就是具有多主体的特性。由此可见,科学成果的转换是需要多主体共同协作相互推进才能够实现的。
在场域理论视角下对当前科学成果的转换特征进行分析,是理清当前我国科学成果转换过程当中,错综复杂的多边关系和矛盾的关键所在。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多主体时代的科学成果转换各主体之间具有多元化、专业化、跨专业化和高效化的特点。同时在多元化主体时代科学成果转化过程当中,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挑战比如当前科学成果转换,还面临着管理制度的缺失,市场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多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划分不明确,管理不便于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属性也在阻碍着科学技术成果转换。面对多主体科学创新时代,我国应当抓住时代机遇,建立多主体科学成果转换的产业循环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浩凌.场域理论视角下科技成果转化的多主体特征分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36(06):111-115.
[2] 苏华峰.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
[3] 申轶男,李岭,李宪振.基于多主体协同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19):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