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患社会心态问卷维语、哈语和藏语版本的信效度检验

2020-07-06 16:41刘颖汪新建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年7期
关键词:社会心态信效度医患关系

刘颖 汪新建

摘 要 将中国医患社会心态问卷(患方版)翻译成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藏语版本,由本民族调查员在上述民族聚居地区发放和回收问卷,各收集有效问卷263份(维)、223份(哈)和372份(藏),据此分别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发现,各分问卷对应的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大于0.7,結构效度指标χ2/df小于5,GFI、AGFI、CFI和NNFI均大于0.8,RMSEA小于0.08,SRMR小于0.06。总体而言,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在相应少数民族地区使用。这为这些民族地区的医患社会心态测量提供了初步工具,有助于在中国更广泛范围内更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医患社会心态的数据,为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患关系; 社会心态; 医患信任; 信效度

分类号 B841.2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0.07.001

1 引言

医患社会心态意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或者较大比例的社会成员所共享的关于医患关系的基本认知、情绪情感、态度立场和价值观念(吕小康,朱振达,2016)。基于此,研究者从医患社会情绪、医患社会认知、医患社会价值观和医患社会行为倾向四个层次对医患社会心态做了划分,并对问卷整体的信效度做了初步的检验,证实了医患社会心态问卷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吕小康,张慧娟,2017; 吕小康等,2019)。为了支持问卷未来的拆分和组合使用,对各个分问卷独立使用的可能性和信效度也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医患社会心态问卷患方版“医患社会认知”模块的医患安全感、医患满意度1、医患满意度2、医患宽容度、医患归因风格和医患社会价值观模块的健康观几个分问卷的各项指标良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进行拆分或组合使用(汪新建,刘颖,张子睿,张慧娟,张曜,2020)。

在之前的研究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施测,收集到的数据中汉族被试占绝对多数。但是,我国是人口大国,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也占了很大的比例,2018年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为1.14亿,占总人口的8.5%(中国国家统计局,2018),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医患关系状况也同样值得我们关心。有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医患纠纷数量也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颛孙宗磊,关俊英,2018)。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与汉族地区存在一定区别, 对于疾病的认知不仅仅是生理性的或者心理性的, 同时还是深受文化影响的(Helman, 2007)。在我国不同的地区,文化影响着当地人对于疾病、 健康、 医疗等方面的认知(王建新, 王宁, 2017; 岳小国, 2020),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医患关系与汉族地区的医患关系有一定相同点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征。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不同于汉族地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语言、宗教信仰和民族医药。在以往的研究中,就有研究者发现语言和宗教信仰会影响患者的择医行为,进而影响医患关系(马得汶,2017)。一方面,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尤其是在其聚居地区,大部分人都会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语言障碍影响团队信任的建立(Tenzer, Pudelko, & Harzing, 2014),因为语言会影响其对于信息的接收、理解和信任(Clayman, Manganello, Viswanath, Hesse, & Arora, 2010), 在医疗环境中尤为如此(Stepanikova, Mollborn, Cook, Thom, & Kramer, 2006)。这就导致少数民族患者在进行医疗抉择的时候多了一个和汉族患者不同的考虑因素,即医院或医生是否能够提供少数民族语言的服务,这影响着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进而影响医患关系。另一方面,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少数民族患者就医受民族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马得汶(2017)在其田野调查中发现,在选择医院的时候藏族患者有时会根据其民族传统文化,请活佛或阿克占卜打卦来完成医疗决策,占卜的内容包括是否去医院、去什么医院、求助哪位医生或使用何种治疗方式等。除了语言和宗教信仰以外,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医患关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民族医药,在汉族有中西医诊疗模式的并行,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表现为少数民族医与西医并存的情况,如藏医,维吾尔医等,和中医一样,都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不同的是少数民族医药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其民族文化、民族宗教的影响(买托合提·居来提, 2017; 童丽,2003),少数民族患者对于中医和少数民族医的接受程度相对于汉族地区要更高(童晓鹏,申淼新,刘赛赛,代黎艳,2019)。最后,少数民族地区受到自然环境、地域地形的影响,在经济、资源等方面与汉族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医疗服务、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受到限制,呈现出“医疗卫生事业总体薄弱且有限资源配置失衡”的特点,与其他地区医疗卫生状况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王建伟,严锦航,2018)。此外,在关于少数民族贫困县的医疗保障受益研究中发现,在均等的医疗保障条件下,低收入者会呈现出对于医疗服务的利用率低,而疾病的经济负担重的特点(叶慧,刘玢彤,2020)。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其语言、宗教、民族医药等状况的条件(史经霞,2013; Farquhar & Lai, 2014)。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讲,受到语言、宗教、传统医药及我国医疗体系建设的不足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其医疗状况、医患关系与汉族有一定不同,因此适用于汉族地区的医患社会心态问卷是否也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待验证。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索已经在汉族地区经过验证的中国医患社会心态问卷(患方版)能否有效可信地在相关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本次研究选择了人口数量较多的藏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三个少数民族为代表,将该问卷翻译成对应民族语言版本并进行施测,以验证该问卷在这三个少数民族地区的适用性。

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进行反思。首先,本次研究收集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藏族,主要是考虑到翻译的便捷性,但实际上还有许多人口众多、习惯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地区没能覆盖,导致对于其他民族地区的数据收集不充分。在以后的研究当中,还需要将中国医患社会心态问卷翻译成更多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在不同少数民族中验证其有效性,并可进一步验证其在各民族之间的测量等值性等测量学特征。其次,目前对于量表的开发、验证工作仍需细化,为了研究的便捷性,本研究同时验证了六个测量不同医患社会心态的量表,但实际上,为了更好地支持中国医患社会心态问卷各个模块的量表能够随意拆分组合使用,每个量表都需要进一步细致地分析和测试,以保证其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保持良好的信效度。最后,研究工具的开发是为了服务于医患社会心态的建设,本次研究仅对研究工具测量的结果进行了粗浅的分析,距离服务于良好医患社会心态的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在未来,希望能够在研究工具的帮助下,探索改变现有不良医患社会心态的途径,为建立医患互信、医患互助的良好医患生态而努力。

参考文献

龙立荣, 方俐洛, 凌文辁(2002). 企业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及关系. 心理学报, 34(2), 183-191.

吕小康, 汪新建, 张慧娟, 刘颖, 张曜, 王骥(2019). 中国医患社会心态问卷的初步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心理学探新, 39(1), 58-64.

吕小康, 张慧娟(2017). 医患社会心态测量的路径、维度与指标. 南京師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 105-111.

吕小康, 赵晓繁(2019). 主观社会阶层和负性情绪对医患信任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2), 129-134.

吕小康, 朱振达(2016). 医患社会心态建设的社会心理学视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 110-116.

马得汶(2017). 西部民族地区患者择医的文化因素探析——基于青海省藏医院的医学人类学调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4(1), 71-79.

买托合提·居来提(2017). 伊斯兰教与维吾尔族医学. 中国穆斯林, (5), 29-31.

史经霞(2013). 近代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与医疗文化研究. 宗教学研究, (3), 194-199.

童丽(2003). 宗教文化与中藏医学. 医学与哲学, 24(3), 52-53.

童晓鹏, 申淼新, 刘赛赛, 代黎艳(2019). 藏医与中医在西藏自治区的传承现状调研分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36(3), 5-8.

岳小国(2020). 疾病的文化建构——藏族社会麻风病患的医学人类学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7(1), 32-37.

王建新, 王宁(2017). 健康, 医疗与文化之人类学研究的地方经验.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5-10.

王建伟, 严锦航(2018). 民族地区健康促进与医疗保障研究述评.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9(2), 120-126.

王俊秀(2014).社会心态理论: 一种宏观社会心理学范式.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俊秀, 杨宜音(2015).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4).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汪新建, 刘颖, 张子睿, 张慧娟, 张曜(2020). 中国医患社会心态问卷分问卷的信效度检验.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1), 4-20.

叶慧, 刘玢彤(2020). 不同收入等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受益公平性研究——基于湖北省少数民族贫困县的调查. 社会保障研究, (1), 23-32.

中国国家统计局(2018). 2018年度数据: 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国家统计局. 取自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305&sj=2018

颛孙宗磊, 关俊英(2018).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疗纠纷处理现状. 中国卫生产业,  15(20), 84-86.

Bentler, P. M.(1990). Comparative fit indexes in structural model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7(2), 238-246.

Bentler, P. M., & Bonett, D. G.(1980). Significance tests and goodness of fit in th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structur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8(3), 588-606.

Browne, M. W., & Cudeck, R.(1993). Alternative ways of assessing model fit. In: K. A. Bollen, J. S. Long, (Eds), 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pp. 136-162). Newbury park, CA: Sage.

Clayman, M. L., Manganello, J. A., Viswanath, K., Hesse, B. W., & Arora, N. K.(2010). Providing health messages to Hispanics/Latinos: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trust in health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media use.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15(sup3), 252-263.

Farquhar, J., & Lai, L.(2014). Information andits practical other: Crafting Zhuang Nationality Medicine.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8(4), 417-437.

Helman, C.(2007). Culture, Health and Illness.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Lee, J.Y., & Podsakoff, N. P.(2003). 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8(5), 879-903.

Stepanikova, I., Mollborn, S., Cook, K. S., Thom, D. H., & Kramer, R. M.(2006). Patients Race, Ethnicity, Language, and Trust in a Physician.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47(4), 390-405.

Tanaka, J. S., & Huba, G. J.(1985). A fit index for covariance structure models under arbitrary GLS estim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Psychology, 38(2), 197-201.

Tenzer, H., Pudelko, M., & Harzing, A. W.(2014). The impact of language barriers on trust formation in multinational team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45(5), 508-535.

猜你喜欢
社会心态信效度医患关系
叙事安全教育材料的初步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青少年网络素养问卷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沉思反应问卷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