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涛
摘要 我国针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新的政策,但是禁产区的种植结构很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农户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决定出台和实施补偿政策,以尽量减少农户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政策进行了分析,以期為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种植;种植结构;补偿政策
中图分类号 F32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2-0246-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农业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力,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导致食品出现安全问题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因此,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针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必须要保证各个环节都能实现有效管理,同时还要将主体者的责任和义务落到实处,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在这种形势下,对耕地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逐渐成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保证的有效措施。
1 对种植结构补偿政策核心问题的确定
制定和实施种植结构补偿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禁产区对农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对该方案进行制定时,必须明确其中的核心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政策的实施效果,比如补偿主体或补偿金额等。
据统计,我国农业生产的从业人员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老龄化状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兼业化,甚至劳动力短缺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主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迁,这种变迁主要是指从原本的分散个体种植户逐渐朝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农业规模化生产趋势转变。与此同时,农业合作社与种植大户之间也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转变趋势,这就是补偿主体发生了变迁的主要表现方式。因此,在对政策进行制定和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与这种变迁进行有效结合,实现对政策的有效调整[1]。在调整和完善过程中,要与原本的农业生产补贴政策进行结合,适当对该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该政策能够尽可能补偿到更多的农户。除此之外,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政策在制定和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对生产企业和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偿,同时还会对个体的种植户给予一定的补偿。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体现出明显的公平性特征,而且还能够保证补偿政策在实践中可以有效发挥作用,对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实施具有非常良好的引导作用。
2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政策的建议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果食品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那么人们的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我国在粮食安全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粮食的稳产和增收,这样才能够实现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政策在提出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虽然是一项新政策,但是必须要保证该政策能够落到实处,将其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2.1 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方案要体现出现代化的发展特征
因为现阶段的大环境已发生了明显变化,所以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方案在实施时,必须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优势、特点等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够保证该政策在制定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对农户进行积极鼓励,让其能更好地投入到日常生产中,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补偿金额标准制定方面,要与农作物播种面积结合,取消传统的以耕地面积为主的金额核定标准[2]。此外,在对农户承包的种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时,一旦发现有不种植农作物的耕地,必须对耕地进行流转,以免出现土地闲置等资源浪费问题。
2.2 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方式的多元化策略
在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可抗因素,同时还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种植风险、种植品种选择等,一旦发生之后,影响程度无法预判。针对这些农业日常生产经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风险,如果只是单纯依靠现金补偿方式,并不能有效应对[3]。因此,应使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方式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可以从养老或保险等不同角度出发,对农户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促使农业保险机构等与该政策合作,以体现出补偿方式的多元化特征,从根本上保证种植结构调整的可持续发展[4]。
3 结语
为保证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基于当前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效率等情况,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同时,还要保证补偿政策能真正落到实处,这样不仅可对部分农户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而且还能对农户起到激励作用,促使更多的农户愿意进行农业种植。这对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具有实质性意义,同时还可推动我国农业社会的稳定发展。
4 参考文献
[1] 于法稳.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亟需解决哪些问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9):14-23.
[2] 陈志峰,王海平,苏建华.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支农如何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5):14-19.
[3] 袁玲,苗环.淮安市淮阴区种植业结构现状及调整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6(24):285.
[4] 李曼,张洁,刘焕才.张掖市种植结构优化调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8,45(3):55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