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走过的节气

2020-07-06 03:27龙玉苗
师道 2020年6期
关键词:春分节气鸡蛋

龙玉苗

部编版语文教材力求通过多种路径,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我们的教学怎样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在感受美好中获得快乐和幸福呢?本学期我利用二十四节气的契机,和学生一起在农历的天空下感受大自然的变幻,感受春天的花开,夏天的蝉鸣。也想继续去感知秋天的凉风,冬天的落阳。

一、惊蛰:一朵花唤醒春天

惊蛰是这学期我们相遇的第一个节气。而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名目中,用字非常有讲究。如“立”“分”“至”,从字面上都能看到节气的影子。而恰恰是“惊蛰”的“惊”,似乎带着兴奋,带着对春天的期盼。其实不单单是土里面的蛰虫因雷而“惊”,坐在教室里的我们的孩子,也因春的到来而“惊”。

仪式感是要有的,所以我们有了专门的“节气本”—— 一本A3的素描本。同时,我们还专门上了一堂“节气课”。先回顾了《二十四节气歌》,以一组与惊蛰有关的图片导入课堂。接着我们要更加深入了解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孩子们知道了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孩子们用恍然大悟的表情记录着,这些离孩子们很远很远的传统知识就这么缓缓流淌在他们的笔下。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除了用笔记本记录的方式去走进节气,我们还有身体力行的各种方式。比如,走进春天,去校园、去公园寻找春的足迹;用手中的笔,写出惊蛰的诗,绘出惊蛰的画。

【惊蛰的诗】

花朵的悄悄话

(三2班:詹雅晴)

花朵们都是一个个小女孩,

她们也有无聊的时候。

她们无聊的时候就会挤在一起,

说起她们的悄悄话。

含羞草的花说:

“常常有人摸我,让我好痒。”

山茶花说:

“我最近都要冷僵了,什么时候才出太阳啊!”

其它的花听了,都小小声笑了。

雷睡了

(三2班:张斯羽)

雷睡了

雷忙了一天

终于可以休息了

雷太忙了

睡起觉来

呼呼打鼾

雷的鼾声太响了

惊醒了沉睡一冬天的小虫子。

花朵的悄悄话

(三2班:谭梓晴)

小花小花,

低头干吗?

是不是在说着悄悄话?

说的是什么?

是想离开泥土跑遍天下吗?

可以呀,

我把玩具汽车给了你,

让你奔向天涯。

二、春分·立夏:和鸡蛋有个约会

如果说纸上的记录是二十四节气的一种外在呈现形式,那么,我们节气的活动则是语文在生活中的延伸。春分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节气,从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一个“分”字,是昼夜、寒暑的界限。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和孩子们聊到各地这天的习俗,最有趣的便是“竖蛋”了。据专家介绍,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孩子们听了兴奋极了,回家一个个拿出鸡蛋,想出各种法子。有的鬼机灵,蛋下面放张纸巾增加摩擦力;有的找个桌子缝儿甚至趴在地板上,找地板与地板相交的位置;还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找资料,发现蛋下面撒一点点盐成功率比较高。总而言之,曾经平平常常的一天,在孩子们心中增添了极其不一样的色彩。

【春分的文】

春分竖蛋

(三2班:尹弘毅)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那天,我和妈妈竖起鸡蛋来。

我两手拿着鸡蛋,认真观察蛋的重心,可鸡蛋一会儿往左边倒,一会儿往右边倒,最后我在无意间把鸡蛋竖了起来。我刚喊道:“妈妈,妈妈!我把鸡蛋竖好啦!”妈妈听了赶紧找出手机,一不小心踢到了桌子,我的鸡蛋马上倒了。我只好和妈妈商量好,让妈妈拿好手机随时做准备。

可是,我摆了好久都没能把鸡蛋再次竖起来。妈妈看我着急了,便蹲下来和我一起试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都没吭声,突然,只听到妈妈喊道:“我把鸡蛋竖起来了!”我刚一抬头,没过一秒钟,妈妈的鸡蛋就倒了,底下还露出了许多胶水的白色丝线,“妈妈,你是不是作弊啦?”妈妈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这不算,我们再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两人共同的努力下,终于把鸡蛋竖起来啦!我们兴奋地和鸡蛋合了影。原来,只要我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

春分,真是个好玩儿的节气。

无独有偶,和春分相隔了一个多月的立夏,在有些地方也有很多好玩的习俗。比如有些地方在这天要称人,称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在我们湖南老家,这天要吃立夏坨,“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还有的地方,这天要斗蛋。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多么好玩儿,多么鲜活!有家长还笑言,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了二十四节气,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兴趣和热爱。

三、清明,寻根问祖

水是故乡清,月是故乡明。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花都本地的孩子,当然,也有不少来自外地甚至来自外省。而部编版教材倾向于传统文化的回归,以三年级下册课本为例,本学期语文课本安排了两次古诗文学习,还安排了文言文,专门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选编了一组课文。《纸的发明》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强调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赵州桥》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成就,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成就,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名片”。教材力求通过本组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产生文化自豪感。而所谓的传统文化,其实没有孩子们所想的那么高深那么远。比如,你对藏着你的血脉、根基的家乡,又了解多少呢?如果要你当家乡的小导游,会给大家介绍哪些呢?是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是标志性的建筑风貌?是能人巧匠制作的手工艺品?还是勾起你味蕾回忆的家乡美食?利用清明节回乡祭祖的时机,让每个孩子去了解了解自己的家乡,制作一份“家乡名片”。同时,借着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中《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课的展示机会,让每个孩子以省份为小组,进行不同省之间的汇报。一系列的活动下来,既加强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也让学生对身边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更多样的体会和了解。

这学期,我们的节气课还在探索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拿着工具在田径场旁边花圃开辟出了个秘密花园,想着种出一片含羞草丛,但是土地过于贫瘠,没有如愿;谷雨,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是要用擂钵擂出最新春茶,适逢周末,也没有实行;还有小满,还有夏至……或许,这也是为了接下来更好地实现而留下的的悬念吧!这样的节气课,如果可以,我想陪着孩子们一起走下去。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体会从古流传至今的精粹,這样的获得过程和部编版教材传达出来的以多种途径去感知传统文化不是不谋而合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录入其评释古代禅门公案的《无门关》一书。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如此禅意能不能悟到、有没有闲事我是不知,不过,春天的花开,夏天的蝉鸣,以及接下来秋天的凉风,冬天的落日,我们的孩子,就在这循环往复的一年四季中快乐又幸福地成长啦!语文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生活、活动、体验、感悟,何尝不是学习呢?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八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春分节气鸡蛋
春分的吻
神奇的鸡蛋画
春分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