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经验的创新:“G20”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0-07-06 03:40廖志坚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6期
关键词:自学环节检测

廖志坚

课堂教学是形成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试图对“G20”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构建的理论基础、构建的学生观、构建的教师观、范式结构等作探讨。

一、“G20”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有最为清晰和坚定的认识,那就是教学。笔者在之前任职的两所学校,针对当下课堂中存在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以及新兴的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师生讨论合作的教学模式(表面繁荣,实之无物)的情况,分别提出了实施“四有”课堂教学模式和“突出主干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改变课堂教学中“重复高耗低效”现象,着力走出师本教学的束缚,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的本质是学,教必须转化为学。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其标志是负担小、消耗低、维度全、质量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强调教与学时间的分配,必然要有正确的师生观,遵循教与学的基本规律。纵观目前全国高效课堂的模式,无论是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还是山东杜郎口中学的 “10+35”模式,都可以发现高效课堂一定要遵循在内容、环节及其时间分配上的模式。一般来说,一节40分钟的课,教师讲课的时间累计不超过20分钟,更甚者要少于20分钟,其余的时间留给学生做练习、合作讨论及当堂小测反馈等。

在一定程度上,一所学校有着相对统一的教学模式是学校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基于此,我们在不断总结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教学现状以及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上提出实施“G20”课堂教学模式。“G”代表高效,“20”指的是“20分钟的精讲+20分钟的精练”,整节课还应包括尝试自学、主干讲解、局部训练、效果反馈这四个过程,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G20”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在现实的教学当中,不少教师承受着高消耗但低效益的迷惘与困惑,而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普遍存在怕学、厌学,甚至弃学的现象。无可否认,这样的教学确实还是在重复高耗低效。而同样毋庸置疑的是,在教育中高度尊重学生和全面依赖学生,教育才会变得生动可亲,才会取得低耗高效。

40分钟的课堂主要体现在教与学时间的分配上,因此在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说、人本主义心理学、系统科学以及素质教育理论,整体设计一节课的范式结构,在课堂中贯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理性地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人性化地看待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力求做到由师本变为生本,把教案变为学案,把课堂变为学堂,把课时变为学时,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三、“G20”课堂教学模式的范式结构

“G20”课堂教学模式以实施严整的范式结构为基本策略,要求教师在40 分钟的课堂里,四个过程的时间分配应视每节课的内容、要求而定,一般讲课时间不大于课时的50%(主干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占课时的40%(尝试自学、局部训练),剩余课时的10%(效果反馈)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追求 “精讲、精析、多练、高效”的课堂。由此可见,教师只有重视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并在突出知识的“主干讲解”的环节上着力,才能让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

“G20”课堂基本上体现“20分钟的精讲+20分钟的精练”,尝试自学、主干讲解、局部训练、效果反馈这四个过程穿插其中,体现“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的理念。

1. 尝试自学——这是“G20”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的第一个环节。在这环节中,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作为主导,可以在这一环节向学生簡要出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并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自学检测作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下,完成自学内容和检测作业。自学的形式可以是看例题、读文本、学注释,也可以是动手做实验,还可以是做课后的或是老师布置的练习……通过尝试自学的环境,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重点是什么”,即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同时掌握学情,即“学生处在什么位置”“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什么”,从而为下一步知识的讲授与转化奠定基础。

2. 主干讲解——这是“G20”课堂教学模式讲授的主要环节。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当节课的重点内容展开讲解,做到“三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自主学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学习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讲)。既然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那么,教师的讲授就必须抓住最关键的知识点,尽可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把知识的重难点、学生的易错点、易漏点牢牢把握住。这样的讲授,无疑对教师的备课质量,尤其是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和教学内容的重组能力,以及教学的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系统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去指导、引领自身的教学实践,实现对教学对象情况的准确把握,对“三维课程目标”的清晰厘定,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与运用。

要确保讲课时间不大于课时的50%,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真正从教育哲学层面做“知轻重”“敢取舍”“会整合”。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建构。

3. 局部训练——这是“G20”课堂教学模式效果的检测环节。这一环节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作业训练和检测,对学生课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全面把握,也通过一定数量的作业训练和课堂练习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而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在主干讲解环节,由于教师对教学时间的严格控制,教师主要讲重难点、易错点、易漏点,次要内容、学生自学就可掌握的内容则可以分层训练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掌握。

对训练策略的选择、训练方案的设计不断优化,切实提高在检测和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运用新知识新技能解决问题的频度,以此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在一定的基础练习下,强化练习设计的层次性、针对性、发散性、多样性,尽量将练习检测的张力体现出来。比如对于同一知识点可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一题目还可以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检测一个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应难度的部分来完成。这样,既可以强化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又可以照顾到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找到学习的成功感、收获感,进而促进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对练习和检测的设计应注意形式的选择,要尽可能做到在课堂内当堂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检测效果,从而实现“堂堂练、堂堂清”,不断提升课内知识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练习和检测一定要关注学困生,应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布置合适的作业检测,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激发他们的兴趣,重塑他们的学习信心。惟有如此,才能让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尊重全体、发展全体。

训练和检测,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都必须留有余地,不能太满,否则过犹不及,必须让学生有感悟与思考的“空白处”。

4. 效果反馈——这是“G20”课堂教学模式最后的反馈环节。训练是过程,是路径,但不是目的。因此,必须重视对局部训练情况的分析总结、梳理提炼,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共同讨论,在问题中心和结论中心的两种互补方式的课堂研讨中不断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逐步优化,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从而实现学习问题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在构建“G20”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要有深度而清晰的个性认识。一堂优质的课,不仅要有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良好效果,而且要有控制时间成本的高效率;不仅要坚定地追求质量的达成,还要尽可能节约时间,不浪费课堂任一分钟;不仅要有驾驭课堂生成的能力,更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学情,做到科学安排。只有真正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反馈,才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只有落地才具现实意义。当前的课改工作,不是缺少相关理念,而是缺少真正落实理念的基本策略与有效操作方法。构建“G20”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追求实现这种教育理想所实行的一种新型学校教学管理策略。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自学环节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