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洁
自从我国出台了《商业银行法》之后,银行业内的内部审计工作改变了以往的状态,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过去,银行的管理层人员认为即便自身在审计时出现了损失,但终究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如今,这种意识已经得到了改善。近几年,许多银行业的大案要案都是借助审计的方法发现的。因此,做好银行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银行业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内部审计的环节中可能存在许多问题,对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银行业内部审计的定义
银行业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产物,其同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具有相同的本质,均是在所有权同经营权相分离作用下诞生的。早在2003年3月4日,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该规定自2003年5月1日起推广实施。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把控组织内部各项工作的合规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由此可以看出,銀行业内部审计就是相关机构对银行经手的各项业务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的审计工作。
银行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不足
管理层人员试图管控审计人员。当前,我国银行业进行内部审计时,往往是各基层金融机构选派几位业务精英前来参与审计工作,但是,一旦他们发现了审计问题,归属单位的上属领导很容易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暗示他们尽量不要将问题扩大化、严重化,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人员的痛苦忏悔中,审计人员很可能失去自身的立场,做出有违审计规则的行为,甚至帮助该单位掩盖同内审规则不相符的各项事务,借以促使管理人员继续以往的非法行为,越权控制,使得内审制度失去了意义。
内部审计目标同初衷相违背。金融业的内部审计结果与自身是否得以平稳运行存在着较大的关系,一旦出现任何差池,将会使社会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使国家信用受损,不利于金融业的未来发展。且各类金融案件的作案人员多为内部人或是采用内外勾结的方式作案,这就使得案件的侦破难度加大。由此可以看出,银行业的内部审计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有些金融结构进行内部审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向上级机构交差,对于整个工作环节都抱有着敷衍了事的态度,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
内部审计的执法强制力较弱。考虑到审计的执法力度极为有限,且缺乏完善的问责机制,加之受到官本位和地方主义的影响,导致审计结果难以得到落实,经常出现屡查屡犯的现象,对于审计的权威性造成了不利影响。基于此,参考相关数据可知,银行业内的系统犯罪多集中在贪污、受贿与挪用公款。假设内部审计拥有较强的执法力度,那么银行业内的各类违法行为将会得到有效遏制。
组织机构不健全,审计人员需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我国银行业内至今仍未形成一套健全的流程体系,对于各项业务的监管仍存在一定的疏忽。近几年,虽然我国的银行系统在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小有成就,但是,现实中,仍有极少数银行抱着敷衍的心态完成内审工作,未对现金尤其是大额现金的使用加以限制,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进而致使各项监督失去了自身的作用。随着银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审计人员难以保证可以熟知各项业务与制度,因此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
银行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对策
打造利于内部审计的氛围。银行业管理人员需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发自内心的重视这项工作,摒弃固有的“唯我独尊”的意识,做好审计问责工作,令管理层在权限范围内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做到权力不滥用、不乱用,切勿对审计人员施加丝毫不利于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压力。
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审计人员应当立足于社会经济大局,从宏观角度出发、微观角度入手,认真贯彻落实工作,改变以往的“单人战斗”的局面,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借助审计资源,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出来的各类问题,要予以及时解决。目前,银行内审机构的数量较少,且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因此,审计人员无需在细节处耗费大量精力,而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上,努力改变原有的审计模式,在行业内大力推广使用立体查账法、纵横穿插法和配套还原法等多种新的审计方法,进而形成一套严密的审计网,不漏掉一个违法者。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违法行为也在不断创新,以此为背景,倒逼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工作素质。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审计人员只有比违法者掌握更先进的技术与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找出违法行为的线索,继而发现违法者的踪迹,借以堵住对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漏洞。因此,各位审计人员应当提高业务流程的管控能力,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严加把控,及时辨别违法行为的出现原因是行为人失误造成的、还是主观动机驱使,抑或是在领导的暗示下完成的。
综上所述,银行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转变现有的观念,改革思维模式,不断创新银行业内部审计的新方法,致力于打造银行审计的新格局。
(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