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杰,易晓丽,郎 琅,钱昌吉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2017年3月,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7〕7号),文件明确指出“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让学校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2]。
文件从8个方面提出意见,其中,与高校国有资产处置密切相关的内容十分具体。如对国有资产处置备案和报批的权限要进一步扩大,将达到最低使用年限且应淘汰报废的固定资产处置收益调整为留归高校使用。同时强调,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在于高校。这些规定显然对于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据对省内多所院校实地调研以及对省内各高校公开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并结合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各院校虽然已建立了基本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同时,也普遍存在着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体制、机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资产处置管理职责不明确,存在无统一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造成各高校之间不能共享设备信息资源;资产处置过程不通畅,待报废资产过多;对大型设备、精密贵重仪器的处置绩效管理不完善等问题[3]。
这些现象的存在,显然不符合高校内涵建设要求,长此下去,必将影响高校的持续发展。目前,很多高校正在努力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学校的实验室建设经费高速增长,一方面由于设备总量的激增导致折旧报废资产增加;另一方面学科、专业频繁调整、人才流动加速,导致固定资产大批闲置,传统的资产处置方式和资产结构已很难适应学校的发展需求[4]。因此,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处置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资产处置成本就成为高校重要问题。
高校资产处置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整个生命周期(购进、使用、处置)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关系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对其处置的好坏也必将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抓好资产处置环节,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5]。
(1)资产处置的目的是资产的保值增值,是适应教育规律,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6]。只有确保高校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资产结构的优化,才能有效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7]。
(2)高校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主体,它不同于生产企业,但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渐渗入到高校的各项管理体制之中。所以高校的发展在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则,特别是资产管理部门。必须看到,高校资产处置的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脱节之象。例如,高校闲置资产的浪费和处置成本的升高,与市场的成本利益原则相悖。如何规范处置高校的不良资产,是体现高校节约经费的能力,也是资产管理体制和水平的展现[8]。
(3)资产分类体系的细化和资产处置流程的规范,有助于学校决策层对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设施条件的资金投入情况的把握,可提高决策上的准确度。
(4)资产处置的现代化,有助于高校快速、准确核查各类资产的产权厘定、使用效果、完好状态、资产结构等基本情况,提升高校的资产管理水平,为制订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如何提高国有资产处置流程的便捷性、高效性、科学性,促进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很值得下大力气去研究和探索[9-10]。
由于各高校自身情况有所差异,资产处置中问题出现的时间、涉及的范围、产生的影响等都有所不同。但由于产生问题的原因大体相近,问题的表现形式差别不大,通过归纳总结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1)不良资产堆积,审批手续烦琐。不良资产堆积是制约大多数高校快速发展的普遍性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①由于高校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专业设置频繁改革,设备资产频繁更新,闲置资产不断增多;②高校的许多设备都是因人而设,由于人才引进竞争激烈,导致学科带头人非正常流动,造成大批设备的闲置;③资产处置手续繁琐,加剧了不良资产的累积。导致高校废旧、闲置设备仓库物满为患,甚至地下室、露天操场、教室都变成了仓库,带来了管理成本的增加,资产总值降低。
(2)资产处置权限过于集中,处置程序过于繁杂。高校资产属于国有,高校一般只具有资产的使用权,故资产处置申请时,首先要报上级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国有资产处置政策和审批权限的集中,资产处置程序复杂而刚性,自然有利于防止资产流失,但不利于学校及时处置且增加相应管理成本,例如,相关部门指定的有资质的评估鉴定单位少预约难、鉴定流程过严过繁导致耗时过长,无法及时处理基层的不良资产。
(3)资产处置制度欠灵活,处置成本过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一把手工程。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设备处置环节,无论是处置制度或流程,每个单位总是层层设防严格把关,建立了一套非常刚性制度。例如办公室办公面积按标准执行,多出1~2 m2,必须处理让它达标。在处置一堆几乎没有再利用价值报废资产——如达到报废年限的废旧家具,处置流程十分繁杂。这种处置制度过于细密,导致处置时效降低,成本增加,使资产处置管理工作陷入风险[12]。
(4)管理手段落后,缺少信息共享。虽然目前高校都已经通过各种专业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资产,但由于高校国有资产基数大,内容繁杂,部分高校资产基础信息更新不及时,各个管理层级使用的软件种类不同等原因,已完成的信息系统多是分散的,各管理部门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对接,缺少信息共享机制(如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系统没有进行数据对接,依然依靠人工进行资产账和财务账的实时对账。也导致处置效率低下)。
综上所述,资产处置问题的原因既有高校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高校的资产处置工作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管理好高校资产,是各高校迫切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上述资产处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从源头着手,发现本质的、根本的原因,从而提升资产处置工作的效率。
1.2.1 简化处置流程,提高资产处置的实效性
处置国有资产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大前提下,要追求经济、高效快捷地进行处置。处置贵重设备按严谨、刚性的流程是必须的。处置低净值的国有资产宜简化程序,权力下放重心下移[13]。
首要任务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找出设备资产科学分类的标准,另一方面建立处置不同类别设备相对应的严谨规范流程和相对简化流程,不同类别的设备资产采取相应的处置流程,最终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比如可以规定达到报废年限的经折旧后净值为零的办公家具类教学课桌板凳类教学设备直接进入简化版的流程处理;可以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废,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由相应的专家评估鉴定替代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公司评估,再经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批准(超过一定数额的报校长办公会议批准),走简化版处置流程。这样既能增强学校自主管理的能力,也能提升处置效率[14-15]。
1.2.2 管理权限适度下放,调动基层管理的积极性
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校承担本校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职责,校长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领导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对已达使用年限且应淘汰报废的固定资产,授权高校自主处置。这意味着已达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高校可自主处置。
随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越来越规范化,未达使用年限将不能轻易处置,相应的处置备案和报批金额也会降低。由此,可以有效简化高校报批报备的工作程序,减少高校上报的工作量和上报次数,调动高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让高校对资产处置事项具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同时能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1.2.3 加强纪监评估部门全程管控
资产处置制度的创新性是重要的,比创新更重要的是创新的合法性。如何发挥本单位纪委监察审计等力量的监管作用,在制度建设层面,设计这些监管力量何时及何种形式适度出现在鉴定评估、处置等关键环节,就成必不可缺的措施。
在制度建设中切断利益链,在设备处置流程中有效嵌入互相制衡的力量,也可在设备资产数据库中硬性规定,数据永久保留,以便审计可终身追责。确立科学的资产管理档案制度,更有利于清楚记录学校的固定资产情况,也有利于对资产展开全过程管理[5-6]。
1.2.4 构建以新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平台
为了更好地落实资产处置改革政策,高校可以利用各次清查及核查机会对存量资产进行重新核实和清理。然后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将国有资产管理的购置、使用、处置过程中的风险点固化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学校资产处置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同时,可通过数据系统对接,如财务和资产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实时对账,以减少人工工作量和纸质文件的流转。
利用网络,探索构建一个国有资产二手设备调剂平台,学校在购置资产前,充分考虑本单位资产存量情况,对于长期闲置不用、低效率运行机器通过信息平台相互调剂使用,以减少同类型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1.2.5 重构资产处置流程
任何管理方法,都难以一步达到尽善尽美,总是在不断追求完善的实践中产生。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变化,需要一线岗位的同志研究新情况、新对策,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制度和流程。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琢磨出好的点子,对制度进行微调,日积月累,所谓1年一小改,3年一大改,滚动推进制度建设。
在制度创新中风险客观存在,制度不够完善在所难免,制度创新,是敢作为、敢担当的具体体现,是适应新变化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途径!各行业各单位情况千差万别,即使同一单位的不同发展阶段情况也不一样,好的制度执行过程存在度的把握问题,这个度的把握恰到好处,永远是我们的追求。希望通过资料收集,召集专家座谈,学习先进经验,考察等途径拿出一个可以给人借鉴和启示的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具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方案,滚动推进制度建设。
我院是一所国有民办高校,隶属于温州的国企——温州现代集团,其资产管理基本上采用国企的一套。相对高校来说,国企资产管理要复杂得多,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更繁杂和庞大,显然不能很好地照顾到高校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尤其在资产处置领域。如2017年学院要从原来的老校区搬迁到新校区的过程中,学院也和其他类似的学院一样,为了保证生均设备值,所有的破铜烂铁一直舍不得报废,到了新校区需要鸟枪换炮,导致有一大堆破旧设备需要处理,按企业设备处置制度,一个批次完整的全套流程走下来需要半年多时间;但报废设备残值的回收金额,还不够用于支付第三方中介评估费用。由于老校区需要限时腾空,破旧设备来不及就地报废,无奈之下,只得先把这破旧设备花重金搬运到几十km外的新校区再进行处置。
针对上述情况,学院依据高校资产管理的特点,将待报废资产处置办法进行改革,用专家评估代替费时费钱的第三方中介评估,对已达报废年限的设备大大简化了审批环节形成新的处置办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1)对达到报废年限家具、行政办公设备及教学仪器设备的报废,由所在二级单位提出申请,按以下分档办理报废手续。二级单位申请报废总额在1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应组织3人(含)以上人员鉴定小组对报废固定进行技术鉴定,鉴定小组一般由资产管理中心领导、各二级单位资产分管领导、相关实验室主任等组成。填写《资产报废申请单》,由资产管理处审批。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50万元以下固定的报废,由资产管理处组织3人(含)以上的鉴定小组对报废固定进行技术鉴定,填写《资产报废申请单》,由资产管理处进行审核,由分管院长审批。报废总额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100万元以下,须经5人(含)以上鉴定小组对报废(2)资产进行技术鉴定,经资产管理处进行审核,报校长办公会议审议批准。原值总额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固定的报废需经学院董事会通过再报现代集团批准。
(2)设备报废年限严格按照集团有关规定执行,未达报废年限的固定原则上不得报废;贵重仪器设备、未达年限的设备报废,必须经有资质的评估公司评估才能报废。
(3)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未获批准前,使用单位不得自行拆卸、挪用或丢弃,获批准后的报废固定资产由资产管理处在监察部门的监管下采用事先上网公示,现场竞价方式处理(竞价可以是自然人,但须3家以上),处理后的残值上交学校财务[7]。
依据新的资产处置办法,仅用1年时间学院就已经成功处置了7个批次的废旧设备(见表1),有效地缩短了处置周期、降低了处置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和实践经验。
表1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设备报废处置汇总
近几年,随着高校建设力度的加大,高校实验室建设和设备投入快速增长。就浙江省而言,一所高校的设备资产原值总量都达到亿元级的水平,即使平均按10年使用年限计算,每年仅报废处置的设备资产就达千万元[8],如果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推进一些创新与改革,必将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在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领域,还有许多不如意,至少如上所述的一刀切、引发的痛苦还历历在目[9]。另外,类似的情况也在国企上演、因为国企国有资产管理也存在着同样资产处置困境的问题,如负责温州瓯江口污水处理的某国企,由于污水处理的标准突然升级及伴随而来治污工艺的改进,原先定制的几百万元治污设备就惨遭淘汰。没有制度的创新,设备就只有等到报废年限,才能进入处置程序。本文做了一点探索,认为国家对有关高校改革,如管理放权、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相当明确[10-11],这就需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一线的同行加强调研探索,把每一个管理单元,或者每一个管理者都成为改革的探索者,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