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桦,曾厦玲,王连秀
(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福建 尤溪 365100)
闽 楠(Phoebe bournei (Hemsl.)Yang 是 樟 科Lauracea 楠 属Phoebe 常绿大乔木,具涵养水源、培肥土壤功能,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和优良观赏植物,被列入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和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福建三明尤溪是闽楠优良种源地,为此,在该种源地育苗试验的基础上,进行闽楠优树选择,了解其变异规律,以期获得理想的育种材料,为推广闽楠良种造林,加快遗传改良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
试验地点位于福建省中部、三明市东部的尤溪县,地处118° 8'23',北纬26° 8'4' 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冬季温凉,春夏多雨,降水丰富。年平均气温19.2℃,年平均降雨量1600~18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312d 以上。
2010 年9 月收集福建、湖北、湖南、贵州等闽楠自然生长区18 个县域的闽楠种源种子。每一个采种地点,通过当地群众问询、林业工作站资料搜集方法,选择10 株以上无病虫害、长势良好且为当地实生的闽楠。选取的试验采种选取原则为:单株分布间距均为50m 以上,每个种源均为单株的混合种子。2011 年2 月,在福建三明尤溪国有林场华口溪工区圃地进行常规育苗,苗期抚育和施肥措施相同。
种源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每个区组进行18 个地理种源对照处理。种植挖穴并回填土,定植穴规格为60cm×40cm×40cm,株行距2m×2m。每个试验小区参试苗选取了各地理种源种子培育的苗木根系、顶芽完整的1 年生祼根苗,于尤溪国有林场城关工区进行移栽定植,小区定植40株,2012 年春季进行山地造林,造林后每年全面锄草2 次。
2014 年11 月,对2 年生闽楠幼林进行全面调查,逐株测量、记录试验小区幼树的苗高、地径。按小区分别计算出闽楠的生长性状指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小区代表值,综合小区代表值,进行算术平均值计算,作为地理种源各相应性状数据[4]。
数据采用 EXCEL 2003 软件进行分析。
表1 闽楠种源性状方差分析Tab.3 Variance analysis of Phoebe bournei geographical provenance
对不同种源闽楠的生长指标进行了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8 个闽楠种源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变异幅度在16.42-23.30cm,平均值为19.15cm,变异系数为30.11%,其中苗高生长量最大的为种源18(23.30cm),其次为种源7(22.21cm),表现最差的为种源6(16.42cm)。方差分析表明闽楠的高生长在不同的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苗高生长量个体间差异最大的是种源5(37.47% ),其次是种源18 (35.65% ),差异最小的是种源15(5.11% ) ;个体间地径生长量变异最大的是种18 ( 32.41% ),其次是种源13(32.22% ),变异最小的是种源15(18.17% )。
按排序结果,种源14 的Pi 值最小。18 个种源中种源10、种源11、种源15、种源1 等 4 个种源为三明尤溪及生态环境相似地区的最适宜种源。在排名靠前的种源中,种源15 的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最小,因此性状表现最稳定。
18 个不同地理种源闽楠造林试验表明,2 年生自然林分的苗高和地径等生长指标的差异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并非所有种源均适应在三明及相似地区种植,同时也说明开展闽楠种源选择对于闽楠的改良有意义。
综合对18 个种源的生长性状的多重比较及综合评定,初步认为种源15(松溪种源)为该地区最适宜种源。
种源间的差异来自于种源内个体的生长差异。建议加快闽楠遗传改良步伐,在优良地理种源的基础上, 继续进行速生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选择等,进行多性状、多层次的遗传改良显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