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红
(仰恩大学 民营经济与品牌研究中心,福建 泉州 362014)
对于民营企业或民营经济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营经济是对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1]。如果不做特别说明,本文中所出现的民营企业是指广义民营经济下的各种非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以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为本,为我国工业经济贡献了巨大力量。民营企业将在制造业领域承担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当下,民营企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经济主体,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福建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形成了全国有名的 “晋江模式”①,成为推动福建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内和国际新形势下,总结民营企业对福建工业增长的贡献,进行两者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具有理论和实际研究意义,以期为福建民营经济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由于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前福建经济发展缓慢,1975年福建GDP为46.48亿元,仅占全国的1.53%。1975年福建三次产业总产值占比分别为 41.80%、38.32%、19.88%,呈现 “一、二、三”的产业结构,其中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30.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76个百分点,福建工业基础总体水平较为低下。改革开放以后,福建充分运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较早开始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体制机制的变化使得福建取得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迅速提升[2],2018年福建省 GDP排名第9位,占全国 4.17%。2002年福建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0.5%,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呈现 “二、三、一”的结构,工业成为福建经济的第一支柱,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分别达到57.3%和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从2002年以来,福建工业占GDP的比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都要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从1980年到2018年这39年间,工业对福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48.23%,其中有18年达50%以上。从表1可以看出,从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逐年不断提升。从1978年的63.1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7732.35亿元,实现了914倍的名义增长。②
改革开放初期,福建通过对企业 “松绑放权”的体制创新,发挥海外华侨多的资源优势,广泛吸引民资和外资发展工业[3],民营企业在工业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表1所示,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占比不断下降,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占比不断上升。1978年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占比高达74.2%,之后逐年下降,1988年跌到50%以下,2000年继续下滑到9.90%,进入21世纪在波动中下降,到 2014年占比不足 1%,到2018年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仅为0.25%。根据广义民营企业的定义,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占比等于1减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占比,因此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占比从1978年的25.8%提升到2018年的99.75%。如图1所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大幅度提升。为了说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程度,引入贡献率这个指标。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增长量/工业总产值增长量)∗100%,则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1-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如表1所示,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自1978年以来在波动中下降,从1978年的69.65%跌到2017年的0.49%,2018年甚至仅为0.09%,其中在特殊的10个年份呈现负贡献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图2所示,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自1978年以来在波动中上升。在1978年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仅为30.35%,通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的高速发展,贡献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之后大多维持在100%左右。如表2所示,主要年份福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中民营企业的表现相当抢眼,呈现显著的 “国退民进”的特征。从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这5个指标看,经过多年发展,民营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占比到2018年都实现了99%以上的份额。可见,民营企业已经是福建工业增长的主力军,将在工业的进一步深度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1 福建省1978—2018年工业总产值及增长量和国有企业贡献率
表2 主要年份福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占比 %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工业对经济的拉动力和贡献度明显增强,逐渐成为福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福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 “国退民进”的特征,目前民营企业产值占比高达九成多,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几乎维持在100%左右,民营企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因此,从统计数据上来看,福建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工业增长存在较强的关联。
为了进一步量化福建民营企业与工业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以下通过构建经济模型估算两者的弹性系数。
首先,选取工业总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记为GY,选取国有企业工业产值作为解释变量记为GQ,用工业总产值减去国有企业工业产值的差额为广义民营企业工业产值,作为解释变量记为MQ。变量的数据采用1978—2018年的时间数据。考虑到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对数化后,容易得到平稳序列且消除异方差,而且不改变时序数据的特征。因此,笔者实际分析时均采用各变量的对数值,记为LNGY、LNGQ、LNMQ。从而构建三个变量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为:
LNGYt=C+C1LNMQt+C2LNGQt+εt
模型中C为截距系数,偏斜率系数C1、C2又称为偏弹性系数。C1度量了国有企业工业产值(GQ)不变条件下,工业总产值(GY)对民营企业工业产值(MQ)的弹性,即在国有企业工业产值(GQ)为常量时,民营企业工业产值(MQ)每变动1%引起的工业总产值(GY)变化的百分比。类似地,C2度量了民营企业工业产值(MQ)不变条件下工业总产值(GY)对国有企业工业产值(GQ)的弹性。εt为随机扰动项即随机误差项,包含的是模型主要变量以外的信息。数据来源于福建统计局,计量分析采用软件Eviews7.2进行。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必须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否则会出现伪回归现象,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LNGY、LNMQ、LNGQ三个变量都不平稳,但一阶差分后的序列都是平稳的。D(LNGY)在5%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D(LNMQ)在10%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D(LNGQ)在1%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因此,可以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以上所建模型进行估计,模型回归结果将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
表3 各变量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根据Eviews7.2软件得到第一次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调整后可决系数即调整的R2值达到0.997485,说明所建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表明在1978—2018年间,LNGY变化的99.7%可由两个解释变量的变化来解释。根据F值和t检验值来看,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成立,各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都显著。但D-W值较低说明两个解释变量存在很强的相关性,需要进行克服多重共线性的处理[4]。
表4 第一次回归结果
运用广义差分法进行自相关处理,引入AR(1)和AR(2)项,进行了二阶差分后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回归方程的调整后可决系数R2为0.999 870,说明模型拟合度很好。F值高达73147.78,而且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符合理论分析结果,其t检验值都很显著,说明回归方程整体具有较好的显著性。D-W值为2.015025,处于dU<D-W<4-dU,则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了。
表5 第二次回归结果
根据广义差分处理后的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最终的回归方程为:
从表5的回归分析结果来看,解释变量LNMQ和LNGQ与被解释变量LNGY呈正相关关系。1978—2018年间,福建民营企业工业产值与工业总产值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879 055,即民营企业工业产值每变动1%引起的工业总产值同向变化约0.88%;而国有企业工业产值与工业总产值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025 903,即国有企业工业产值每变动1%引起的工业总产值同向变化约0.03%。
改革开放后,福建工业产值不断增加,逐渐成为福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福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 “国退民进”的特征,民营企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福建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占比在波动中提升,在2018年占比高达99.75%;福建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在波动中提高,在2018年达到99.91%。因此,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福建民营企业与工业增长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从计量分析结果来看,福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对其工业总产值具有显著正向的拉动作用,民营企业对工业总产值的拉动率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对工业总产值的拉动率。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增加1个百分点,福建工业总产值增长0.879 055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增加1个百分点,福建工业总产值仅增长0.025903个百分点;福建民营企业与工业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
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本文分析的是广义民营企业即非国有的所有类型企业,包含了港澳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根据福建统计局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头十年大多年份福建省工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占比低于50%。进入20世纪90年代工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占比大幅度提升,到2010年这20年内,绝大多数年份占比都在60%以上。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后期影响和西方国家 “再工业化”战略实施的影响,近十年福建省工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占比大幅度下降,2018年占比约31%。不争的事实是,大多外资工业企业在生产、销售、管理、研发等方面强于本土私营企业。过去40年非国有企业对于福建工业的巨大贡献有港澳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重大作用。
因此,步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区域经济发展应该更加注重 “协调”的新理念,协调好港澳台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本土民营企业的关系,取消外资企业的优惠待遇,给予本土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福建工业化进程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必然主要依靠本土民营企业。在优化外商投资企业环境的同时,解决本土民营企业的市场、融资、转型等问题同等重要。笔者甚至认为,对面临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南北夹击的福建来说,当前政府的政策和资源应该更多倾向于本土民营企业的发展。因为福建在外资引入的竞争力上明显不足,但是本土民营企业的发展却具有强大的活力。同时,践行 “两山”理论,协调好民营企业工业生产污染与地方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了辅助本土民营企业的发展,福建各级政府应该从企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诉求上给予支持。以下将从民营企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微观诉求上给予一些建议。
企业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必须要运用好供给侧的四要素即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政府应该辅助企业能够有效便利地获得优质的生产要素。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福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或在线教育,保证本土工业企业一线生产员工的供给,减少近些年 “民工荒”的负面影响;也可结合高校职业教育改革,加大职业教育投资,引导学校和工业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高职学生,为企业提供一些高素质劳动力的储备,降低对外来民工的依赖。其次,减免本土民营工业企业的用地和贷款申请手续费,加速地方政府 “云服务”建设,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尽可能降低企业制度方面的成本消耗。再次,为了拓展本土民营工业企业融资渠道,政府可以鼓励优秀本土民营工业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或者到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新三板”挂牌交易[5],且为要上市的民营工业企业做好全程跟踪服务。最后,鼓励民营工业企业加速产能升级,政府可以对其固定投入给予不同额度的税收抵免,同时加大民营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上的奖励,帮助其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负外部性。另外,福建各级政府一定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为企业搭建平台,寻求国际市场,以区域品牌或城市品牌的创立,带动民营工业企业的市场在国际上的拓展。
注释:
①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中最为典型的要属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和晋江模式。晋江模式是以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模式,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优良经验。
② 本文未注明出处的数据均来自 《2019年福建统计年鉴》和 《2019中国统计年鉴》,且对数据进行整理或计算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