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陶瓷纹饰发展

2020-07-04 17:29许雯倩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纹饰审美陶瓷

摘  要:本文从中国古代陶瓷饰品的装饰和主体类型进行探讨,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剖析了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的变化,并指出了不同历史时期陶瓷饰物的文化意义。陶瓷艺术中的装饰表达了人类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品位,也是人们寄托心灵的精神媒介。不同时代的陶瓷纹饰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具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精神内涵。

关键词:陶瓷:纹饰;文化;审美

一、远古装饰

1、坯体装饰

在远古时期器皿是用泥土制作成型,泥料坯体柔软,稍加外力就会产生变化,于是在原始陶器上就会出现用手指掐捏而形成的的排列整齐的装饰,称为掐印纹,也有用草棍在坯体上挑出泥刺,形成刺一般的装饰,这种叫剔刺纹。这些手法看似简单,却是后期印花装饰手法的雏形,体现出了远古先民们的审美思想意识萌芽。把刻好装饰纹样的印花或印戳在没有干透的陶瓷坯体上印戳,形成有规律的花纹纹饰,称为印花。其中也有拍打手法,布满坯体全身,具有规律美。印纹装饰手法繁多,远古时期的掐印就是其中是一种;拍印手法的形成,缘于在陶瓷形成过程中需要加固坯体,防止出现真空现象,需要不断的拍打坯体,于是人们发现经过拍打的坯体表面出现了纹路,之后人们便有意识的拍打上自己想要的装饰纹;人们也会用绳子绑在棍子上,然后在坯体上滚动来加固坯体,同样的绳子的纹路也会留在器皿表面,这种手法称为滚印;也有人在带有把手的木头上刻出花纹,以便在泥料上滚动印纹;宋代定窑,还常常把纹样刻成印章,再印到坯体上,一般是形成排列花边或者散点排列,这就是戳印;后来有了模子,人们把泥料拍进模具中,等到坯体具有一定硬度时再拿出来俢坯或者拼接,这就是压印手法。拍印手法自汉代开始出现,宋朝时已有许多窑口盛产印花手法陶瓷。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具也慢慢齐全,尤其当铁工具出现以后,装饰手法里就多了“减法装饰”,即把部分坯体用雕刻的手法去去除,从而在器物表面形成镂空的花纹。划花和剔花的出现与化妆土的应用分割不开,这种手法是利用化妆土与坯体在色彩和质感上上的差异。剔花有留花刻底和留底刻花两种,各地材质的不同也决定了这种风格具有多样性。然而剔花手法具有一定特殊性,相比印花手法来说大批量生产更具难度,而印花手法有模具,生产起来更方便。

2、加彩装饰

加彩装饰,顾名思义就是在陶瓷表面涂上彩色颜料的装饰手法,最早使用此手法的是原始彩陶。彩绘是功能以外的产物,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原始彩陶颜色分为黑陶、红陶、褐陶等,陶器在新石器时代的器型比较单一,但是它的大小变化多样,功能上足够人们使用。原始社会的彩陶纹饰题材比较丰富,有几何纹饰、动物纹饰、植物纹饰、人物纹饰,其中几何纹饰最多,人物纹饰最少见,这可能和人类社会早期对大自然的敬畏有关,人们觉得有神的存在,便会弱化自己,相应的人物纹也就最少,而几何纹最为浅显易上手,易出效果且具有工艺品的基础韵味和古朴性,从而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彩陶纹饰。

二、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社会开始进入阶级化,陶器的制作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且还出现了原始瓷器的雏形。但青铜器的出现却大大抢了陶器的风头。人们对于陶器的设计并没有过多用心,大多为模仿青铜器的造型及部分纹理。在当時的青铜器上多以各种扭曲、旋转的线面构成各种玄奥怪异的图形簇,并常常从整体上以这些图形构成抽象的脸状图形,具有图腾意味,体现出对神鬼的尊敬。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于神的构想和人们对于神与灵的未知和恐惧。到了商代中后期及周时期,礼制严格,青铜器纹饰发生了主题上的变化,由原先浓厚的宗教玄秘色彩转为秩序化的以道德约束及等级区分为目的的样式。

三、秦汉时期

西汉中后期之后,陶瓷纹样开始由单一化变得复杂,主题也开始多样,出现了人物纹饰。这一时期的陶瓷纹饰主要表现在画像砖之上,主要表现人们生前在世间生活的场景。

画像砖大多用于墓壁装饰,壁画艺术,就是在汉代流行厚葬之风时开始盛行的,当时的人们在墓葬中将死者生前生活的场景以绘画方式表现出来,纪念死者的同时反映出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同时这种风气也得以留存下来形成艺术表现,后期发展至画像砖。这一时期,其他形式的陶瓷器人物纹饰,多带神话色彩,这些纹饰体现出当时权帝王阶级渴望长生不老的神仙生活。

四、隋唐时期

隋唐时进入了中国古代最为繁荣的时代,陶瓷造型及纹饰色彩的发展也有了新的统一。这一时期色彩艳丽丰富的 唐三彩、长沙窑彩绘得到空前发展,但重釉不重纹饰。唐代的茶器发展繁荣,可以说作为唐朝陶瓷的代表,唐代茶具通常不饰纹样或者着淡纹,这使得唐代的茶具在造型的设计上别具一格。受佛教影响,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花样口,尤其以莲花、荷叶口为主。隋唐中叶,形成一种新的美学思想,即与佛学联系起来,开始追求超脱人世烦恼,达到一种绝对的自由,但并不代表主张否定个体生命的价值,并没有完全脱离世俗生活,而是通过个体心灵的顿悟达到个人心灵上的上升。佛教的莲花就是“净土”的象征。唐代社会的富强使得人们对于所使用的器物有着更多审美方面的精神追求,花口碗的新奇造型与典雅高贵的意蕴正迎合了这种追求。

五、宋辽金时期

宋代陶瓷纹饰颇具生活情趣与典雅情怀。从图案看,宋瓷纹饰主要有花卉纹、动物纹、山水纹、人物纹和几何纹,花卉纹此时不再是唐朝代表佛教的莲花,而是象征雍容富贵的牡丹。宋朝的莲花已经退去了与佛教气息,作为普通的花卉纹样出现在瓷器中,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宋代是人物纹发展并成熟的时期,人物纹题材大多为孩童嬉戏的场景,如打陀螺、骑竹马、放爆竹等。从这些纹饰中,可以看到宋代百姓们的生活情趣。宋代人物纹饰的特点是: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用笔简练,高度概括,且艺术性很高,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的民情风俗。

六、元明清时期

元朝时釉料装饰已有了极大发展,釉里红、青花瓷是元朝瓷器代表。单色釉为主的时期大部分在北方,且在元代之前。到了元代时,生产开始向南方移动,基本上确定了以瓷都景德镇为中心,其他窑厂百花争艳的繁荣场面。

元朝时期首创的釉里红,使釉装饰具有创新性,广受社会大众的赞赏。单色釉继承了宋代遗风,龙泉窑在元初仍然处于高峰。另外,这一时期还创造了高温蓝釉,铜红釉也有发展。到了明朝,开始进入绘画时期,开创了以青花为主,五彩、斗彩、素三彩等共同发展的局面。清代的釉装饰更发展到极致,以各种彩瓷为主,青花次之,大量使用色釉。明、清时期,也还有一些胎装饰瓷器,但与大量的釉装饰比已非常少。釉下彩绘的出现使得瓷器上的纹饰丰富多彩,从整体上来看,传达了一些当时的社会风貌。

七、结语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随着历史的演变发生着时代的变迁。由单一走向多样,由粗犷趋向精美,由简单的装饰发展到富含意蕴。陶瓷艺术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具有自身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吻合。纹饰的使用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充分体现,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也是我们在陶瓷装饰领城中了解过去和创造未来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淑兰.《中国陶瓷纹饰》[M].北京:北京美术工艺出版社,2009.

[2]  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工艺学》[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3]  熊廖.《中国美术陶瓷史》[M].紫禁城出版社,1993.

[4]  刘丽芳.《陶瓷款式与装饰鉴赏》[M].中国致公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许雯倩,1996,女,汉,安徽省合肥市,在读硕士,美术学,景德镇陶瓷大学。

猜你喜欢
纹饰审美陶瓷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趣图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陶瓷艺术作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