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现行体育管理体制

2020-07-04 03:38许明姣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

摘  要:具有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是我国现行主要体育管理体制。改体制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行政手段下达体育目标与任务,以计划手段按其目标与任务配置体育资源,以国家财政支付体育经费;政府逐级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区代表队竞争赛制与运动队层级训练选拔体制。[1] “举国体制”在国家经济比较落后的状况下,集中各方资源群策群力重点发展重点突破,曾使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对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民族自信心的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历史功绩不容质疑。[2]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迈进,举国体制的弊端也日渐暴露。例如体育事业的结构性失调,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且资源利用效率低,竞技体育许多项目优势不再且缺少后备人才,体育发展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等。在这样不好的形势下,笔者通过深入了解举国体制,提出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精简行政机构,将竞技体育国家管理增加更多的社会化元素,一些由政府执行的管理和决策逐渐改成由社会来进行管理,改变传统的政府直接管理的方式。

关键词:体制;举国体制;改革

1.前言

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事业的灵魂,是我国体育事业这座大厦的基石,而体育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在良好的体育管理体制的基础之上,所以,体育管理体制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有许多优点,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举国体制”暴露出来的弊端影响着我国体育目标的实现,社会舆论对此褒贬不一。本文认为“中国式”举国体制给我国竞技体育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并对其利弊做出了理性的分析,最后提出了今后“中国式”举国体制的发展走向。因此,本文通过深入了解并研究体育管理体制及其改革的的相关问题,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3]。

2 举国体制的历史沿革

前苏联政府最先主办竞技体育。为了展示苏联的实力和社会主义优势,苏维埃政府做了长期准备,依靠政府手段和政府投资选拔和培养优秀运动员,结果苏联在这届奥运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出成就。而苏联作为中国的近邻,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占优势同时又在制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且当时的中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等方面都是以苏联作为参考。苏联在举国体制的作用下迅速成长为世界体育强国,与美国共同称霸世界体坛。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亟需一个精神支柱来依靠并引导他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被压制、被独立的恶劣环境之下,只有借鉴苏联实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才能保证中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我国政府的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由此形成。虽然举国体制并非我国独创,但时至今日,我国的“举国体制”是一种结合中国特色国情的“中国式”举国体制,且其形成有历史必然性。这一巨大的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政府为主体的参与竞技体育的巨大优势和可行性。当年访问苏联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有了非常深刻的感触。代表团团长荣高珍回国后,立即向党中央报告,要求成立中央体育事务委员会等机构来领导国家体育事务。

世界和平之后,军事扩张不能用来展示国家的力量和优势。世界各国都在削减战争投入和国防资金,竞技体育领域已成为展现国家威望和国家优势的重要舞台。并且,因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对精神需求更高了,对体育的热情更大了,据多家媒体报道:“为筹备雅典奥运会,各国都不留余力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资源,制定各种金牌战略和计划。”竞技体育在和平时期有着特殊政治、经济和文化多重作用,在政府的支持和越來越商业化的基础上,竞技体育这轮朝阳将继续发出耀眼光芒。

3 举国体制的特点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实质是一种政府管理型体制。其主要特点是国家管理、与政治相关,资源集中,以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国争光为目标;政府以行政手段管理竞技体育事务,体现国家意志和政治目标,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在管理、训练、竞赛等各个方面形成全国一体化。[4]通过由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型的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把社会各方力量和优势资源集中在一起,发挥了政府组织管理体育的主导和实效功能,能够最快、最大程度达成竞技体育目标。

同时,举国体制以国家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为目的,以获得金牌和荣誉为目的,执行国家所赋予的各项竞技体育任务,在当初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是十分必要的,创造优异成绩,为国争光,缩小与世界体育强国的差距,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将竞技体育的正能量辐射到我国各项事业中。

4 举国体制的历史功绩

4.1 举全国之力,发展体育运动,取得好的成绩

体育事业经费过于依靠计划手段和政府的财政投入。中央和各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与拨款对体育事业的发展给予各级体育部门的行政经费和工作人员的薪资福利、国家与省市两级专业运动队用于训练和比赛的资金及运动员薪资福利、体育场馆的建设经费等。由于举国体制的实施,政府包办了所有体育事务,这对于处于计划经济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新中国来说,这一体制保证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集最有效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最大限度地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取得好的成绩。是一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发展竞技体育的途径。

4.2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成为我国体育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该体制为人口数量众多、经济基础薄弱、政治地位不高、体育发展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竞技体育的迅速崛起找到了一种简便快捷,也具有实效的方式,它促进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使中国竞技体育运动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生,获总奖牌数第一和金牌数第二的荣誉,谱写出奥运史上新的篇章 [5]。

4.3 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

只有在举国体制下,才能保证我们充分利用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集最好的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最好最大限度地发展竞技体育事业。于是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这也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各方面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充分展现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内在政治功能,为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和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4.4 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在该体制下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举国体制这个关键因素功不可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国家获的总奖牌数第二和金牌数第一的好成绩,展示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为国家争光,谱写出奥运史上新的历史篇章。于是在国内迅速兴起体育热潮,提高了国民对体育的热情和接受度,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备打下基础。

5 举国体制的弊端

5.1政府包办体育,体育事业结构性失调

由于举国体制的实施,政府包办了所有体育事务,体育与经济的分离,体育的经济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所有的体育投入完全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体育没有形成自足自给的良性循环。世界各国的竞技体育水平都在发展,世界竞技体育水平在不断提高,而竞技体育中包含的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因素越来越多,竞技体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政府越需要投入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始终处于低速发展阶段,“广覆盖、低水平”,竞技体育没有起到带动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全面发展的作用,造成我国体育事业结构不合理。

5.2 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不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体育在政治意识之外的功能越来越大,政府不可能也不必去包办所有与体育相关的事务,这也大大抑制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体育的经济功能得不到体现,社会力量也难以发挥作用。国家扮演了一个全能型政府的角色,凡是涉及到体育的事情都由政府去办理,这种情况下,局面就变得非常紧张。一方面,国家财政肯定会出现不堪重负,国家的投入与支出不成比例,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另一方面,社会体育团体形同虚设,无法参与到体育事业的管理与运作中来,这又是对资源的浪费,严重打击了社会在体育事业中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体育产品也无法通过市场竞争来供给,体育产业化程度低下,体育事业的运行只能处于低效率、高投入状态,无法满足多层次体育需求。

5.3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

虽然竞技体育由于有着举国体制的历史基础,目前发展优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相关后备人才短缺。深受中国应试教育影响,学校体育发展没有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形势不容乐观。学校缺乏对体育重要性的理解,教学主要基于文化学科,许多家长甚至教师对体育还存在偏见。但近年来,学校对体育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及管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需不断完善。

5.4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关于我国体育方面的法律制度还十分不完善,“假哨、黑哨、暗箱操作”等现象严重损害了体育形象,体育违禁药品的使用严重破坏了运动健康的初衷和竞技运动的公平,这不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中国体育领域,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法律是最硬最稳定保障,由于缺乏相适应的法律依据,国家和政府就没有办法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实现对竞技体育宏观管控,对体育的保障就缺少权威,这成为体育管理重要障碍。

5.5 体育人才难以合理流动,运动员退役和再就业问题难以解决

在“举国体制”下,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根据行政区划进行管理,只能上下调动,水平移动困难,这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少,并且各地的训练优势也无法合理统筹运用。甚至在许多赛事中,引发了很多关于运动员所属权和身份的争议,运动员在这种情况下是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的,这既影响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也与市场经济人才自由流动的原则相悖离。在“举国体制”下,凡入选省市专业运动队的运动员,自入队之日起即计工龄,成为国家正式职工与国家职工享受同样待遇。[6]由于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该项国家保底的体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大困难,大量运动员牺牲自己接受普通国民教育的权利来换取竞技体育的发展。

6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方向

6.1 体育实体化、产业化

我国竞技体育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脱离政府管、办的事业性质,要把为国争光与为民谋利相结合,将体育进行产业化和职业化,必须要把竞技体育推向市场,让体育的自我发展走上良性循环道路上来。一直以来,在深化改革中我们的运作方式总对计划经济时期的路径存在依赖,常常处于是选择计划方式运作还是市场方式运作的摇摆状态之中,关键在于我们对体育的性质和定位缺乏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深刻认识。体育产业化就是要求在进行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原则、手段和方式來代替我们原有的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办体育的观念气原则、方式和手段。[7]体育产业化是针对我国整个体育事业的运作方式的改革而言的,它不仅包括体育产业运作方式也包括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运作方式。[8]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我国的整个体育事业的运作方式都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进行运转,进行转化,它体现在体育工作和体育实践的各方面。[9]

6.2 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引入市场机制

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所以单向经济作用必定会将体育产业发展推向不平衡发展的深渊。不平衡管理体制的、空间化的竞技体育机制与多元化的体育发展趋势之间的矛盾还将继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要逐渐弱化竞技体育管理的政治利益诉求,适度放开竞技比赛和训练,把体育事业重心转移到全民健身领域和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引入市场机制,完善市场竞争体制,将举国体制的有利作用惠及到人民群众。

6.3 发展学校体育,竞教结合

在我国,向职业运动员的发展的大学生运动员屈指可数,然而就是这一小部分,却通过优良的竞技意识在职业联赛中成长为所属球队的中流砥柱。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体育教学结合作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模式,其主要内容是以学校体育为基础,探索体育体系与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的途径,提高我国中高校竞技运动的水平,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以人为本,倡导体教结合,提高学生运动员的比例,增加运动员就业渠道。竞教结合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也是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源泉。

6.4 进行体育管理体制的建设

要建设好体育管理体制,必须全面融入政治政策保障、经济政策支持以及法律法规的权威,走法制化的路子,通过立法的途径确立竞技体育相关就业者的安置福利。其次是大力发展我国社区体育,扩大退役者的就业门路,在使退役者可以充分发挥其所长的同时既有所安顿,又能服务于当代社会。最后是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来“办体育”,如体育社团、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不止有高校培养的专业教练,退役者也将成为中坚力量。只有在这样的前提條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管理体制。在新世纪,我国在制定各项法律法规、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政策都必须要与国际接轨,通过合理的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对不良方面进行预防和处罚,提供法律法规等制度性的保障措施。在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过转变体育发展模式,加大发展职业竞技运动的力度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7 结语

社会发展需要历史根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当前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和政治条件之下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马上抛弃“举国体制”,幻想着一毗而就的完成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虽然我国现行竞技体育体制有着许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的方面,但这种不适应可以从政策上、方法上、技术层面上加以解决,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应从举国体制的继承、发扬、完善、优化开始。[10]因此,我对“举国体制”的态度归纳起来就是:一要坚持,二要完善,找到建立一种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竞争有序又充满生机活力的竞技体育体制,将改革成果应用于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中,从而更进一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浅谈举国体制的历史影响与发展趋势[J].刘欣,李少卿.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8(04)

[2]  鲍明晓.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2):42-45.

[3]  浅析中国竞技体育制度[J].曲科宇.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06)

[4]  何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审视[D].北京体育大学,2008.

[5]  浅谈我国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问题[J].李志军.科技资讯. 2014(17)

[6]  陈渝.论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D].西南大学,2009.

[7]  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改革途径研究[J].宋清,金育强.当代体育科技. 2015(12)

[8]  雷红.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四川大学,2003.

[9]  贺晓雄.当前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10]  周风祥.我国体育产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6):108,110.

作者简介:许明姣(1996.11——),女,汉族,中共党员,湖南衡阳,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