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燕 谢剑云 王彩仙
【摘要】 学习的根本方法在于理解和运用。化学教育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化学知识,还在于培养学生解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布置作业,让学生的能在作业中巩固知识,寻找自信。
【关键词】 设计作业 针对性 可行性 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070-03
经常看到老师为学生的作业问题而“大发脾气”,把学生(有的甚至还把家长)叫来训斥。“作业问题”有三:一是学生抄作业现象,二是学生作业没有完成或者是没有做,三是有些学生让别人代做。问题到底出在哪?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够,教育没有到位?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还是问题在作业本身?
一、“作业问题”的原因
1.老师布置作业的随便化、简单化,没有认真、精心地设计作业
老师通常会这样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就必须借助作业来完成,而且达到一定量的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地深入掌握好知识。于是老师习惯性地布置一些重复的作业,去让学生对知识“一回生,二回熟”的练习,认为反反复复地练习作业,就会让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就会有好成绩。于是,教师没有不留作业的,并且随意性很大,也就是说,教师高兴怎么留,就怎么留,想留多少就留多少,缺乏质的考虑,缺失吸引力,根本就不考虑科学性与适应性。作业内容大部分是教材中的练习题,并且是反复的操作,另外还有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以及从书店购买的各类过关性习题。教师很少从学生的实际与自身的研究出发,研制适合学生兴趣的作业。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的作业,就会又许多重复性的、简单化的、机械性的作业,白白了浪费学生的休息时间,成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怕做作业,甚至会有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一项对中学生课外作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庭作业内容过于机械,成为学生反映强烈的问题。其中,有72%的学生认为英语作业主要是背诵单词和课文,70%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主要是做练习题或练习册,56%的学生认为语文作业主要是摘抄和搜集资料,很少有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掌握知识情况,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这样,做作业就变成了只动手不动脑的“力气活”。这应该引起我们思考!
2.学生没有领悟到作业的目的和作用
长期以来,作业被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外作业当着是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这样的思维在有些学生心目中造成一种错误的印象:做完了作业这一课就算是完事大吉,学习也给划上句号了。有这样思想的学生很多,他们根本没有体验和领悟到作业的真正目的和功效,他们做作业完全是应付老师的检查,是怕老师的“处罚”,这样态度下完成的作业就没有发挥“作业是培养学生意志,锻炼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的作用。更有些学生,如果没有作业,他们就无所事事,不是看电视、上网或者是玩一些无益的游戏来打发时间,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找些作业。在他们看来,作业是为老师做的,不是为自己做的,没有“我要做”的意识。把作业当作慑于老师(还有家长)的绝对权威的一种任务和负担,有的甚至会由抵触而厌倦,出现以上三种“作业问题”。
二、教师应巧留作业,巩固重、难点
1.要确立作业的目的性、针对性
有不少老师,经常会把一些试卷、练习册让学生去做,也不管其中的题目学生做过没做过,会还是不会,也不管是否太难,认为作业越多越放心。这样,做过的、学生已经会的作业就等于浪费学生的时间,难的,学生不会的,也等于没有布置,还会引起学生“不做作业”“抄作业”的问题,这样的作业就没有经过老师的精心加工和科学设计。缺少针对性和科学性。
作业的布置不宜贪多,应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根据教材和学习的新知识,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突破口”来布置作业。针对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提倡布置弹性作业,使两头和中间的学生都能各有所得,各有进步。学生的作业不在于多和广,不能够“满天撒网”,这也不放心那也担心就会使作业过滥,出现一些学生自己掌握的根本就不必再做的重复作业而浪费学生的时间,作业应该在于质,不能只求量,这对于当前泡在“作业堆”“题海”中的学生来说就更有现实意义。因此,单纯强调多做练习是不行的,只有练得准,练得巧,练得及时,好钢用在刀刃上,才会有效果。我在布置化学作业时,就对学生手边的习题集、练习册以及一些試卷进行选择,剔除一些学生会的和过难的问题,同时也选出一些附加题让有能力做的学生自愿去做,结果效果不错,既减少了学生的作业量,又使学生在作业中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2.要注意作业的可行性
传统作业的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作业也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方法、手段、技术日趋单一,比较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统一,十分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同时,作业的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慑于老师(还有家长)的绝对权威,学生无奈,即使是心里叫苦连天,也只好硬着头皮,在教室里给老师和家长完成作业。怎样来改革?必须注意作业的可行性。
一是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来布置作业。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有时会布置了让学生回家动手操作和兴趣浓的开放性的“探究式作业”。比如学到九年级化学第三章时,我要求学生周末回家自己用矿泉水瓶、木炭、棉花、细沙等作一个净水器,周一带回来比赛,看看谁做的净水器净水效果最好。像这样没有统一的标准作业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完成,让作业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让作业给学生带来自信和上进的动力,使学生“爱”上作业,自己感觉“我要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