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整体联动大格局 推动国资国企发展

2020-07-04 02:12徐进
一带一路报道 2020年3期
关键词:联动发展高质量

徐进

摘要: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四川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顶梁柱”和“主力军”的重要职责。把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作为凝聚合力、推动发展、服务大局的重要突破口,四川省国资委按照“上下贯通、内外沟通,形成合力、整体联动”的思路,整合国资国企及各方力量,实现规划“一张图”、工作“一盘棋”,以推动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国资国企;高质量;联动发展

四川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一、把握“大格局”鲜明要求,着力完善国资监管工作体系

坚持以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为核心,着力完善国资监管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集中统一监管体系,使国资监管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着力完善国资监管组织体系。四川省国资委成立由国资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指导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国资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指导市(州)国资监管工作制度,按照机构健全、定位准确、职责统一要求,指导推进市、县国资监管机构建设,进一步明确各级国资监管责任主体,落实监管责任。目前,四川省21个市(州)均独立设置国资委,实现国资监管机构全覆盖;183个县(市、区)全部明确了国资监管责任主体,夯实了构建大格局的组织基础。

着力完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一方面,注重抓基础管理制度建设,以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四川省国资监管实际,大力加强主业投资管理、产权管理、财务监管、考核分配等基础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国资监管制度办法和规范性文件210多个,3次编印《四川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政策法规汇编》,构建了规则完善、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的国资监管制度框架。另一方面,完善指导监督政策文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国资委起草的《关于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协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是全国首个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构建大格局规范性文件。同时出台《四川省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实施办法>等文件,夯实了构建大格局的制度基础。

着力完善集中统一监管体系。按照“管好现有资产、争取脱钩资产、关注新增资产、探索相关资产”的思路,积极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出台《关于推进省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实施意见》,推进省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与所属企业分离脱钩,实行统一监管。四川省21个市(州)国资委监管的349户企业中,除经营性国有资产绝大部分纳入市(州)国资委集中统一监管外,部分市(州)还将金融类、文化类和行政事业类资产也纳入国资委统一监管,发挥了国资委专业监管作用,有效提升了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二、发挥“大格局”突出优势,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服务全省大局

始终立足"大格局、一盘棋”谋划和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努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在四川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整体联动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大格局推进规划统筹。聚焦省委重大战略部署,立足国资国企实际,统筹做好四川省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国有资本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合理流动、优化配置。2018年在全国较早出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目前正牵头编制“十四五”四川省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组织编制省属企业总体规划,指导省属企业和市(州)国资委编制自身规划,构建全省国资监管系统三级规划体系,进一步明确国有资本调整优化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以大格局推进产业发展。围绕全省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个万亿级产业和数字经济等”5+1”产业持续发力,推动东方电气、国机重装等在川央企,川投集团、能投集团、长虹、九洲电器等地方国企发挥优势、加快布局,已经形成资产超过2万亿元。四川电信、四川移动、四川联通等企业加快布局5G产业,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以大格局推进创新协同。推动地方国企与在川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快创新发展。出台《关于促进省属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建立企业创新体系和创新型企业库,入库培育企业26个。四川省国有企业全年研发费用支出191亿元,同比增长27.1%。省属企业省级以上科研平台达37个,已形成有效专利167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省级科技奖励107项。东方电气集团参与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泸州老窖集团鸿利智汇公司“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整体联动推进改革攻坚。在顶层设计方面,省级层面形成“1+31”改革政策体系,指导各地各企业累计制定实施改革方案超过1000个,确保四川省国资国企改革实现了上下协同、整体联动、有序推进。混改方面,在全国率先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下,8户混改试点企业加快优化资本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经营管理水平和公司效益显著提升;搭建“国企混改项目信息发布平台”,集中推介全省179个国企拟混改项目,涉及省市县各级各类国有企业110户、资产总额超过3200亿元,引起热烈反响,相关信息被国务院]户网站转载。在资产证券化方面,推动39家在川央企、地方国企共同发起设立首发规模达60亿元的四川国企改革ETF基金,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交易,是中西部第一只国企改革ETF基金。组织四川国企实施"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四川能投发展、泸州商行、成都高速H股成功上市,华西证券、成都银行A股成功上市,川化股份重整恢復上市,四川省地方国企上市公司达39家、市值近万亿元。同时,持续推进华西集团、四川玻纤等上市培育。在重组整合方面,整合乐山、宜宾、泸州等地方港口资源,成立港投集团,打造现代化综合性内外贸港口;整合凉山、攀枝花等地方银行,加快组建“四川银行”,助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四川航空重组整合康定机场,实现助推藏区发展与企业延伸产业链相统一。在“双百”改革方面,组织纳入“双百企业”的7户地方国企同在川央企定期交流、互学互鉴、相互促进。

整体联动推进开放发展。组织推动四川省国资国企围绕省委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战略部署,大力度开放合作、携手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成立四川国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发展联盟,成功举办“一带一路"能源与基础设施论坛、中国一白俄罗斯工业园交流推介座谈会、中国(四川)一智利经贸科技交流会等重大活动,加快国企“走出去”步伐。成都双流机场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26条,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77条,通航国家达31个。铁投集团投资塞内加尔工业园、楚瓦什农业园项目,能投集团推进缅甸LPG燃气项目、巴基斯坦阿斯科特水电站前期工作项目建设,华西集团高标准推进马来西亚、肯尼亚等多国施工项目建设,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标准加速国际化布局。深化央地合作。出台《关于建立完善央地合作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央地信息互通、重大合作项目服务、中央在川企业问题协调等机制。推动央地国企在轨道交通等产业加强合作、协同发展。深化企地合作。持续开展“国企市州行”活动,累计与达州、攀枝花等13个市(州)开展战略合作,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27万亿元、已落地项目投资3600多亿元,有力服务了全省五大经济区发展。深化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川桂、川黔等地区国资国企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航线开发、文旅康养等10多个领域深入合作,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设立川桂南拓國际铁海多式联运公司。深化银企合作。举办两次银企合作交流对接会,推动省属企业与近20家金融机构签约,获得综合授信1.5万亿元。川投集团、省交投集团等4户省属企业境外发债14.5亿美元,用于海外项目投资建设。

整体联动投入精准扶贫。组织国企围绕脱贫攻坚头等大事,主动作为、勇挑重担。63户在川央企和省属国企定点帮扶彝区、藏区等“四大片区”65个贫困县,占全省贫困县总数的74%,其中56户国企定点帮扶45个深度贫困县,实现了深度贫困县帮扶工作全覆盖。全省国企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在贫困地区投资建设能源、交通、旅游、医疗等项目56个,总投资1.2万亿元;共派出500余名驻村干部,精准帮扶459个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7亿元,帮助121个贫困村退出、3400余户贫困户脱贫。

三、强化“大格局”平台支撑,凝聚国资国企更大合力

坚持发展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着力搭建沟通交流、能力建设、重点问题研究三大平台,支撑国资监管大格局有力有效、落地落实,切实凝聚更大合力,营造更优环境,实现更好发展。

搭建常态化沟通协调平台。一是强化工作统筹。四川省国资委每年召开两次由市(州)国资委、省市国企参加的全省国资系统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每年印发指导监督工作计划。建立在川央企财务与经济信息联系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情况,深化交流合作。二是强化信息沟通。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经常性开展专题研讨。如2019年9月初,四川省国资委指导、在川国有企业举办的“企业内生增长高峰论坛”,邀请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等国内外专家和企业代表出席,共同探讨国有企业如何应对复杂严峻经济形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取得积极成果,产生热烈反响。三是强化外部协调。利用四川省国资委平台优势,加大向上汇报争取、各方协调沟通的力度,积极为在川国企排忧解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如充分利用“府院联动机制”等平台,支持国有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国有资产安全。近五年来,共为国有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多亿元,有效避免了国有资产损失。又如,推动企业与地方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三供一业”分类移交,目前正式协议签约率达100%,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搭建监管能力提升平台。一方面,统筹加强全省国资国企人才队伍建设。每年统一组织在川央企、地方国企负责人、中层干部、专业人才等,到中央党校、清华大学以及哈佛大学等一流高校学习培训,做到了统筹规划、统一组织。同时,通过举办“四川国资国企大讲堂”,以及财务、产权、投资等专项业务培训,对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讲解,不断提升系统干部职工的能力素质,累计受训上万人次。另一方面,整合国资系统各类信息资源,搭建实时在线的国资监管综合平台,推动产权监管、财务统计、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等系统延伸至市(州)。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国资监管大数据与企业服务云平台,进一步打通各地国资监管信息节点,推动形成全省国资监管“一张网”。

搭建重大问题共同研究平台。整合北京大学、中信证券、西南财大及四川发展(控股)等资源,在中西部率先成立四川蜀兴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等高端智库,加强事关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研究。同时,紧扣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提质增效稳增长、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改革攻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国资监管、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等国资国企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全省国资国企开展课题研究,每年形成具有较高质量的调研成果100余个,为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撑。

责编:向雯

猜你喜欢
联动发展高质量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两场活动预热 凝聚区域高质量发展共识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改革与创新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
欠发达地区小麦种植基地与发达地区粮食专业批发市场O2O联动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