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全程机械化,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2020-07-04 02:46彭国勇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农艺植保全程

彭国勇

息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流域,地势平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属于典型的平原农区。息县总面积1835 km2,总人口113万人,辖23个乡镇办事处,耕地面积10多万hm2,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小麦常年种植面积9.33多万hm2,水稻常年种植面积4.93多万hm2,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

一、全程机械化水平现状

息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耕地面积98 667 hm2,农作物以小麦和水稻为主,种植面积139 227 hm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90 007 hm2,水稻种植面积49 220 hm2,分别占耕地面积的91.2%和49.88%,小麦和水稻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65%,其中,机耕99.99%、机播88.88%、机收99.99%;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24%,其中,机耕99%、机械化种植率53.12%、机收99 %;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61%。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共139 227 hm2,植保机械保有量7248台,其中,高效植保机械保有量1770台;谷物产地烘干能力40.43%;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86.16%。息县现有农机装备配备科学合理,基本可满足辖区内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需要。

二、制约因素

(一)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偏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矛盾凸显

自《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以来,在购机补贴等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在广大农民群众对机械化作业的旺盛需求拉动下,息县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亟待解决。从农作物上看,虽然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耕种收机械化,但其他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偏低;从环节上看,虽然耕整地环节机械化水平较高,但部分作物的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机械化水平仍然滞后。当前,息县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日益加快,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约束因素日益加剧,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地板”和市场价格“天花板”挤压矛盾日益凸显。持续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破解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必然要求和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农机和农艺融合不充分

农机农艺相互依存于现代农业中,二者相互适应和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然而目前从体制机制上来看,首先,由于农机、农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和土地等部门分头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品种选育、栽培制度与机械化生产的适用性有待加强,农机和农艺不能很好地融合起来。其次,农业土地流转在规模数量上有了很大发展,但可以成片規模化经营的质量不高,造成耕作制度不统一、品种不统一和农机作业分散。最后,农业劳动人员作业素质偏低、知识层面浅,也制约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

三、发展措施及建议

(一)补齐短板,调整结构,重点突破,攻克薄弱环节

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农民购买薄弱环节的农业机械。水稻插秧机、高效植保机、粮食烘干机、秸秆还田机需要进一步发展,为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其中,农业机械中耕作机械多,收获、植保、秸秆处理机械少;农业机械配套机具少,常用粮食作业机械多;特色农林牧副渔及设施农业机械少,低端低质机械多,高端智能化机械少。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机具的可靠性、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多方配套发力,加快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

在新时期下,特别是在息县经济产业化调整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息县农业机械化,要从明确方向、创新驱动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入手,抓好贯彻落实。一是明确方向,着眼于“全程、全面”的总要求,准确把握农业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全程”是指农作物生产的产前(如农作物生产中的育种和种子加工)、产中(如农作物生产中的耕整、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和秸秆处理)和产后(如农作物生产中的收获后处理和储藏)的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全面”是指农作物全面化、领域全面化和区域全面化,即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和饲草料作物全面发展;由种植业向畜、禽、水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等全面发展;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发展;由发达乡镇向欠发达乡镇发展。目前,农作物生产中突出的薄弱环节主要是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如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的种植、再生稻的收获、玉米的籽粒直收、油菜的种植与收获、杂粮的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农田残膜回收等。二是做到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以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为方向,以精准作业为目标,包括精准耕整、精准施肥、精准种植、精准施药和精准灌溉。三是坚持农机农艺相融合的原则,作物新品种和栽培的生产方式应以适应机械化生产为前提,农机装备应与先进的农艺技术相配套,相辅相成,协同推进。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精细化。五是政策支持重点解决适宜区域和作物的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落实好新产品补贴、购机补贴和作业补贴等支持政策,加大示范和推广应用力度。

(三)大力提升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服务能力,做到农机社会化、经济化服务有效覆盖

对于现代化农业来说,农业机械化是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象征着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又迈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产量,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大力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机化社会经济服务组织。农机合作组织就是把分散的农机化力量整合起来,发挥1+1>2的理想效果,将农民和资源整合起来,发挥主要作用,为“三农”服务,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最有效途径。

(四)加强农机服务体系队伍建设

在现行体制下,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存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推广经费不足等问题。当前形势下应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开展培训,以适应新时期对农机推广工作的新要求。加强专家型农机推广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指导全县农机推广工作,提升全县农机推广队伍整体水平。完善农机推广管理体制,各尽其责、各施其能,激发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农机使用经营者的素质建设,培养高素质农机农民、专业农民,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效应。

猜你喜欢
农艺植保全程
不同施肥方式对茅粱糯1号农艺性状和酿酒品质的影响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
植保机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基于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的应用研究
世园全程票再增新通道
黑龙江实施《农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规程》标准
陕西将补贴1000余架植保无人机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