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 蔡春楠 焦冰君
2019年,被誉为“全国地质调查院的一面旗帜”的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以下简称“省地调院”)的一项找矿成果闻名全国——历时10余年完成了省自然资源厅在“中国钼都”栾川部署的深部找矿项目,累计新增资源量钼319.40万吨,三氧化钨44.98万吨,相当于31个大型钼矿,9个大型钨矿,新增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约5000亿元,助推栾川钼资源量跃居世界第一,达到600余万吨,迈向“世界钼都”。研究表明,区内预测深部钼资源量1448万吨,三氧化钨资源量425万吨。
该找矿成果荣獲自然资源部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2019年全国十大找矿成果和中国矿业十大新闻,实现了河南地矿人的价值。
“这样一个‘巨无霸型钼资源基地的发现,凝聚了近两代地质找矿人的心血和努力,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号召的积极践行,也是对我省地质找矿人艰辛付出的最好回报。”5月12日,省地调院院长张古彬坦言。
使命担当找大矿
河南钼资源位居全国第一,位于伏牛山深处的栾川是河南钼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发现了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三个超大型钼矿床,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钼矿资源产业链,2006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誉为“中国钼都”。
为探索深部成矿规律,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省地调院自2010年在该区域开展矿产工作已持续11个年头,调查发现区内有巨大的深部找矿潜力,主动开展立项申请。当年,原省国土资源厅在包括三道庄等矿区约22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深部与外围实施资源预(普)查项目。
省地矿局将该区的勘查项目列为重点项目,省地调院派出精干技术力量,形成以中青年力量为骨干、资深专家全程参与指导的数十人项目团队,并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国内知名院校、研究单位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还积极联系区内矿山企业,促进和带动区内矿山企业以合作勘查等形式参加深部找矿工作,实现深部找矿成果最大化。
理论集成谋大矿
深部找矿可谓说易行难。省地调院院长张古彬形象地比喻说,深部找矿就好比中西医结合看病,除了传统的中医诊断,还需要采用现代科学的诊断方法来查找病源。矿床成因研究就相当于是“病理诊断”,地质找矿中应用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就如同医学上用以确定病灶的体液化验和X光、CT、核磁共振等检测方法,最终确定矿床位置后,还需要钻探施工来验证成矿预测,其复杂程度不亚于施行微创显微手术处理人体病变。
省地调院组建的专家团队,通过成矿理论研究,确定了区内钼矿成矿地质体为中酸性岩体,提出了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的勘查模式进行深部矿体预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地质统计方法,建立三维成矿模型,呈现地下找矿靶区分布情况。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韩江伟博士,开创性地在该地区进行了地学多元信息三维地质建模和立体预测。他们开始了理论指导找矿的具体实践,在鱼库地区发现厚度超过500米的钼(钨)矿体,充分验证了该成矿理论和高效的智慧找矿方法的正确性。
最终,他们将区内的深部找矿工作聚焦到面积220平方千米的钼多金属核心区,并圈定了23个找矿靶区,提高了找矿准确率。2011年至2018年,累计完成41个钻孔施工,累计进尺43657.82米。后期施工的40个钻孔全部见矿,见矿率是区内勘查项目中最高的。
精心施工攒大矿
如果说选位布孔是最耗费脑力的工作,工程编录就是最艰苦也是最基础、最紧要的工作。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从定孔位、开孔、日常编录,每个施工孔都有专人负责。这个项目有4个博士,10多个研究生,只要钻机有进尺,不论雨雪风霜,项目技术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钻孔岩芯编录和及时取样。
是否为矿由样品分析结果来决定。项目共采集化学样品9552件,采样方式为锯芯法,即将岩芯顺轴心锯开一半送验,但是锯芯时要观察节理、裂隙、片理、层理、矿化分布情况等,保证两半岩芯矿化分布平均,重量相等。很多时候技术人员都亲力亲为,用实际行动诠释职业操守的最高境界。
“农民种庄稼讲究颗粒归仓,我们找矿也是这样,正是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精细操作,才能最终‘攒出一个大矿来。”省地调院党委书记李振国说。
正是有这样一批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地质人慎终如始的坚守,才有了世界第一储量钼矿的横空出世。(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