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刘禹杉 潘爱玲 洪畅 王凯东
摘 要: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特点构建了一种包含13类危险源辨识指标和4类评价指标、基于模糊层次法量化模型的安全风险精准评价与管理体系。体系的核心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精细化、模块化和定量化,服务目标是实现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的分层次、分区域责任划分和风险等级的准确预估。
关键词:安全管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和生产开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反映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同时,高校实验室也可能成为安全事故的引发场地。随着高校招生和实验室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安全的内涵更丰富、类型更多元化,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变得日趋复杂[1、2]。作为强调动手实践的理工类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理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在充分分析实验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实验室事故风险量化评价方法,为专业实验室安全的精准管理提供支持。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国外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有“美国模式”(集中管理式)和“英国模式”(集中+分散管理式)2种模式。“美国模式”将涉及技术安全的所有问题进行统一管理,设有(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EHS)管理机构,贯彻执行安全管理职能;“英国模式”的安全管理体系则由副校长主责的校级健康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办公室、各系部领导及下属专兼职安全员组成[3、4]。与国外相比,尽管国内高校对本科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得到逐渐重视。但是,在本科生实验过程中,没有实行具体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评估方法[5、6]。例如: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所必须进行的安全培训较少,取而代之的是上第一节实验课之前对进实验室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学生对不同类型实验室的“安全等级”及其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应该对所进行的实验所用的化学试剂、实验设备、操作步骤等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的分析即“安全风险评价”也几乎空白[7-9]。相反,在做实验之前,只是把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等抄写一遍作为预习报告,没有对所做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作充分的心理准备,更不了解相应的紧急处置措施。因此,一旦危险发生,常会惊慌失措,引起更大的危险发生。
因此,针对具体高校实验室条件和实验内容开展精准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并通过危险源识别与安全风险评级、实验项目安全等级量化等技术在实验过程管理中的运用,能够迅速提高师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显著减小实验中事故的发生概率,并能使实验室管理部门进行实验安全的实时量化巡检成为可能,同时也能在发生实验意外事故时极大地缩短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处置措施的反应时间。
二、实验室精准评价与分级管理体系构建
1.管理体系设计思路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通过引入国际通行的EHS模式,在实验室建设的规划、选址、设计和危险实验项目实施的前期阶段,构建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和潜在风险的管理与快速响应的风险精准量化控制系统。首先,通过实验室危险源项调查和风险评估的途径,在充分辨识危险源的基础上,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过程和结果进行最大程度的定量分析,以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其次,形成风险综合评价矩阵和综合评价等级指数,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风险定量评价系统。最后,完成实验室安全监管和保障管理措施与实验室项目运行的精准对接,构建科学、高效的专业实验室安全风险管控系统,针对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和环节提出建议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的严重性,从而形成完备的高校实验室安全風险评价与管理体系。
2.组织与实施
(1)系统辨识实验室安全危险源。通过危险源类别比重,将高校现有实验室划分为6类:化学类、生物类、机电类、电子类、信息类、规划设计类。设计将人为的因素排除在外的危险源辨识工作表,覆盖现有各类型实验室客观危险因素,设置危险工艺内容调查,使之更贴合高校实验室实际情况。依据工作表对高校实验室开展全面的安全危险源辨识,并采用优选的风险评价方法分门类、分区域核算出危险源等级,采用层次结构建立风险量化评级体系(见图1),为后续工作建立系统引导。
(2)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基于fuzzy AHP的风险量化方法构建实验室安全风险分级模型,具体分为四个步骤:风险因素层次分析结构的建模;fuzzy风险判断矩阵的构造和一致性检查;fuzzy风险判断矩阵的排序;风险因素层次总排序。通过各层次风险因素fuzzy比较判断矩阵的单排序计算,得到同一层次所有元素相对于最高层的重要性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因素的层次总排序。重复上述过程至最低层,便可以得到所有风险因素相对于目标层(实验项目风险等级)的排序权重,从而实现所有实验项目的风险等级排序,继而建立实验室分级准入制度,并对实验室及其区域进行安全等级划分。
(3)构建实验室“大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建立学校实验室管理处、二级院系和实验室的三级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对口落实安全责任人;建立面向专业认证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实验安全等级准入信息系统;依托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安全在线巡检机制,制定系统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实验室管理处协同工作方式,对实验室填报的所有安全危险源项数据进行筛查,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建立实验室危险源数据库,计算危险源类别比重,以期获得准确的系统数据基础。
三、结论
通过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和多角度的风险定量模型优化,构建适应高校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的精准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管理制度顶层设计和实验室项目安全评价的量化对接,可以充分提高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加强风险的预估和管控能力,为实验室安全运行与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晓志、李春鸽、张社荣.天津大学实验室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8-11
[2]亓文涛、孙淑强、樊冰.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295-299
[3]Crowl D A.Chemical process safety:Fundamentals with applications[M].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Ptr,2002
[4]Heinrich H W.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M].5th Ed. NewYol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0
[5]王晔、李双、庄启亚.量规法在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0):278-281
[6]朱丹琛、梁杰.探讨高校实验室药品安全管理的策略[J].广东化工,2015.42(5):151-152
[7]高惠玲、董鹏,、董玲玉、李文中.基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8):4-9
[8]俞丹亚、樊冰、亓文涛.墨尔本大学化学品安全管理考察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6):280-283
[9]陈晶晶、孙贤波、朱育红.高校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241-245
作者简介:
张军(1974—)男,博士,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及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