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燕
文化是一种标识,学校文化则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办学轨迹、办学方式的综合性、个性化的凝练表达。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适应时代发展的崭新格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觅得精华,定位于“善”,不断丰厚其内涵,拓展其外延,在学校的高位发展中深耕,努力让以“善”为魂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发展、内涵发展、品质发展的“软实力”。
对“善”的认知,我们是从“真善美”“人之初,性本善”和“百善孝为先”等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开始的。溯历史的长河,观最初的人性,“善”即是“德”,它统领了诸多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来就自带的文化基因。我们理应传承它,守护它,弘扬它,让每一个师生成为心灵纯善、德行高尚的中国人。
“善”,有擅长、长于之意,嫁接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善”即是“智”,我们希望“善”能成为师生的一种处世哲学,一种行为智慧,实现干部善管,教师善教,学生善学。“上善若水”,“善”还是“润”,它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正确的打开方式。善,还是一种优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涌现的先进典型,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善者”,引领全校师生见贤思齐善,还是一种包容,一种气度,“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涵养化育、尽显大气,是学校发展大格局的充分体现。
多元意义的“善”,成为基因,深嵌在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浸润融合,学校文化体系逐渐清晰,即坚持“小学大道,大道向善”的办学理念,确立“办有文化味和教育力的首善校园”的办学目标,追寻“积善成德,崇善达才”的育人目标。
我们打造“善园”环境文化,以“善园物语”为主题,依据校园花草的四季特点,结合人文景观的分布,倾力做足“善园十景”文化功课,积极组织“善园十景我来选”“善园十景我来画”“善园十景我来唱”“善园十景我留影”等活动,应运而生“广玉兰课本剧表演奖”“桂花香囊读写活动奖”“银杏叶班级管理奖”……静态的善园文化变得鲜活,自带温度,成为有文化味和教育力的温暖家园。我们建构“善育”的课程文化,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融合区课程并行,着力于融合区特色课程为载体的、指向“积善成德”全人培育的学校课程。我们践行“善引”的课堂文化,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制定科学民主的課堂制度,开发丰富多样的课堂资源,创设共生共长的课堂教学情境。
校长的高度决定学校发展的高度,校长的躬身力行决定学校文化的生命力。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作为校长,需善思善管。多年来,我带领团队不断摸索,前行创新,施行“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刚”是准则,是规范;“柔”是尊重,是活力。柔性的人文关怀不断激发着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的进取意识和创新能力: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金点子”“好建议”征集;年级团队创编的“卡路里”点燃网络,引来教育大咖的点评;“吐槽大会”(校长版),幽默风趣间传递管理的智慧、向善的力量……管理团队的看似“无为”,拓展了学校“有为”的空间,师生“善为”“有为”的喜人景象才会精彩绽放。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今天,作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我还需善教善领。学校借力市教育局的“名师工作室”建设工程,采用“雁群式发展”策略,组建省特级教师、市名教师为核心的名师工作室,通过打磨“精品课”、引领“常态课”,通过搭建“课题树”、催生“子课题”,通过一次次的实践磨练带领团队成员成长,仅语文学科先后有5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学校“善”文化的建设正在向四面八方打开中。我们在活动中推进:“四力心育”心灵滋养系列———“小小善举100条”征集,“善娃乐考嘉年华”“善娃迎新春爱心义卖活动”“善园才艺咖”……精心构建“善娃乐成长”之“入队礼、成长礼、毕业礼”系列化仪式教育活动;我们在携手中共育:“故事爸妈进课堂”“我与善娃闹元宵”;我们在故事中传唱:“善娃有故事”“我与善园”等故事的书写与讲述;我们在生活中行善,倡导“日行一善”新风尚。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学校与家庭互动,教师与学生比肩;家长善帮善助,学生知善择善、行善扬善,“善”文化正悄然成为师生、家长共同的行为习惯、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价值追求。
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善”的种子,只是等着我们来唤醒。善言善语,一字一句,温润人心;善行善举,一件一桩,彰显品格;涓滴成河,聚沙成塔,在日积月累的言行强化中,在“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熏陶濡染中,我们的师生会“积善成德”。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