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的因势利导

2020-07-04 12:31潘桂法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心马斯克作文

潘桂法

写作教学中有一个误解:就是将写作这一复杂的思维过程与建筑施工过程等同起来了。建筑施工,需要先由他人提供设计、要求、材料等,施工员按照图纸施工便可;当下,学生的写作,也总是习惯于先有了观点,有了材料,甚至也有了“情感”,最后也只剩下文字“施工”的小技巧了。

塞万提斯说:“笔乃心灵之舌。”无论是主动写作,还是任务写作,言语都是心灵的图画。因此,写作并非早已备全的“巧妇之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备“米”,甚至不可去“买米”“找米”,而要他自己“产米”,还要指导如何“产好米”。怎样才能达成这种境界?

一、顺其自然,导其必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作文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语言脱离自己的思维,“学生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引导学生顺着自己生命的热流形成感悟,形成思想,形成热情,然后进行指导,是写作非常重要的一环。

有这样一个课例:几位摄影师去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采风,那儿山环水绕,乡风淳朴;牛耕马拉,肩挑背扛,看上去生活相当贫困。采风归来,大家都创作了自己的作品,有的取名《困难岁月》,有的取名《世外桃源》。上课时,我展示了几幅不同色彩的画面,并要求同学开展直觉审美与思考。“无须矫情,怎么说,就怎么写”(老舍语),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或赞成苦难,或支持美好,或发表感慨,或觉得好玩。眼看火候已到,我要求同学们即兴书写:用“自己”的话,把刚才自己的“心”给记述下来,不求优美,不求逻辑,不求论证,求什么?求写话的热情,有写话的“心”(学生笑)……整堂课学习氛围浓浓,下课的铃声在不知不觉中响起了。我想:内心有了不吐不快的冲动,情感的河流推着文字往外涌,这才是最好的作文状态!

当然,发于真情只是写作的起步,但并非就等于写作本身;就像我们需要自由呼吸、吃喝,但呼吸、吃喝并非就等于我们全部生活。要写出言有力度、思有深度、情有感染度的好作文,还需要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还需要让读者读懂你的心,接受你的理。因此,批阅的时候,我将侧重点放在顺着各个习作的模样“作出适当的技术处理”,并顺便点拨了如何把话讲得更明白、更生动的技巧。并在第二天语文课上,认真开展了“技巧”点评:包括语言点评、亮点展示、思维商榷等。同时,隆重推介一些立意上的好“作品”。例如:

生1:表达对环境污染、人情冷漠的深恶痛绝,赞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支持《世外桃源》。

生2:表达乡村百姓的贫困落后,呼吁帮助脱贫,支持《困难岁月》。

生3:“困难岁月”“世外桃源”两种认识,立意上不存在对错好坏之分,只是认识角度的不同。

生4:如同对待同一棵古木,画家、木商、植物学家都会从自己职业的角度去审视。认识的差异,反映了职业心态、个性爱好、学识修养等差异。

生5:虽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是“世外桃源”更有美学情怀,给人温暖……

很多同学会意地微笑着,正用他们的眼睛在倾听。古老美丽的中华汉语言文字,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密码;语言的深处,蕴藏着可能开花的种子。我知道,此刻语言正在开花!我们正需要“慢慢走,欣赏啊”。

二、因其多彩,导其创造

做人而言,过度的自由比过度的“规范”可怕;作文而言,过度的“规范”比过度的自由可怕!我想,“规范”和“自由”的中间地带可以叫“创造”,它无法教。承认教育有达不到的地方,恰恰是教育的智慧。说到底,作文教学求“规范”并不难,难的是思维的创造。

不久前,笔者有这样一次教学: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发布了一款新车特斯拉皮卡。马斯克非常满意这款车的外形设计,对该车的安全性自信满满,然而,在发布会现场,意外发生了。马斯克演示了两个场景,证明玻璃的安全性:从3米多高落下的钢球砸中这款皮卡使用的防弹玻璃时,玻璃也毫发无损;接下来,信心十足的马斯克指挥助手将同一枚钢球扔向前窗玻璃,结果玻璃被砸碎了!估计演示之前,大家都觉得这两个场景肯定都没有问题。但万万没想到,第二个场景竟然现场把玻璃砸碎了……事发后,媒体寻找人们解释或谈谈看法。如果媒体找到你,你会讲什么呢?或者,如果你是马斯克,你此时会讲些什么呢?

清代王夫之说:“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令人欣喜的是,面對如此有难度的要求,第二天展示的时候,多彩的发散思维竟也达到了20多种。例如:

生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生2:统计学上著名的“幸存者偏差”理论,即从有限的样本出发,会导致得出的结论与实际相悖。

生3:要准确掌握物理学中“力的变化”的知识原理。

生4:德鲁克曾经说过,意外的失败要求我们走出去,用眼看,用心听。失败应该被当作创新机遇的征兆,并认真对待。

生5:预设的重要性。

生6: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不过,最令我惊愕不已的是,一位学生竟然用了“反弹琵琶”式的表达:李叔同先生说过,“我的性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才使我常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德行欠缺,自己修善不足,才可以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我写,故我在。同学们展示着“多彩”的文字,我感动了:低眉,浅笑,如同倾听到了一朵朵花开的声音。我知道,同学们在写下这些文字时,其实已经写下了他“自己”,我的内心似乎看到了一大批学生正在“拔节”成长!

我想,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因势利导“整理思想”的过程;写作教学,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导向完美的思维创造、思想共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李叔同先生“希望失败”的振聋发聩的话语,我们是否应该永伴在耳边?罗曼·罗兰说得好:“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他们走路。”作文之道上,教学者是否过于关注写作应试的“成功”,而不能顺其自由导其创造?是否因为容不得失败,而已经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萌芽,甚至替代了学生走路?

三、因势修正,导其文心

古代文学家颜之摧说得好:“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按脉,是对“理智”“气调”“事义”等的望闻问切;开方,就是提出修改意見。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修改。”可见修改之重要。修改,是一种阅读,但比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更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当然,认真学生可“多改”,推一把,得了高分一般不易自满;后进自卑的学生,不宜“多改”,送其以肯定。中等的学生分情况:内敛的,可“少改”;张扬的,可“多改”。但如果批改评分了之后,学生不知道修改后好在哪里,那么基本上是白忙活了,因此教师讲评是写作教学的关键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作文修改的关键,不仅在于文技,更在于文心。文以载道、文以传情、心灵敏感力、人文情怀等便是文心。眼下“文心”缺失已是学生习作通病。一个作品如果没有人文素养,永远是一个问题作品,丢失了“心”的文字,再美何用?再说,丢掉文心,急迫地播种技巧,会挤掉孩子们的激情和梦想!

前不久,学校举行的世界名著整本书阅读大赛活动中,我让学生写一篇名著读后感,名著自选,立意自定。其中,一篇题为《读基督山,话恩仇》的作文让我心动:……唐泰斯,一个纯洁欢乐的青年,机敏,有能力,极富爱心……遭他人陷害而锒铛入狱,关进了与世隔绝的孤岛监狱,度过了漫长的14年……仇恨终于挣破铁的黑暗,意外的机遇为他积累了复仇的资本——他成了基督山伯爵,一个冷酷高贵的名字!一项严密周全的复仇计划在他冷血的思想下有条不紊地部署开来……他玩弄着黄金交易,操纵着社会动向,所有一切的一切,只为了旧日的耻辱,痛心的苦难。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成功了!——读罢习作,我不能不叹服作者对原著的剪裁和驾驭语言的功力!但刀光剑影的表达,促我写下“扼腕叹息!”的批语,仅打下了合格的评分。

之后,那位同学带着颇为不满的心思来找我。我微笑着说,作文写得还不错!我顺着他写作的思路,谈了几点“还可更好”方法,提醒他:文章是否缺少了什么?——复仇是成功了:费尔南自杀身亡,唐格拉尔破产潜逃,维尔福发疯。但此时的唐泰斯并没有以“一报还一报”的方式复仇,复仇也不是他生活的全部。……他是一个复仇的“魔鬼”,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天使”,他“像有一团火,温暖了许多身处绝境的人的心”。请你再读读作品结尾:他最终选择的是人性的回归,他要从一个复仇者恢复到一个有肉有灵魂的人,他追求灵魂的平静,他要满足精神的享受……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就此,能否作一点修正?后来他重写了一篇:……十四年的牢狱之灾,使他的外貌、性格都发生巨大变化。他从坟墓中爬出来,恩怨分明,对帮过他的人进行报恩,对那些对不起他的人,施以报复。但他并没有钻进仇恨的死胡同。除了复仇,伯爵也有他报恩的一面。他暗中对以前帮过他的人,都进行报答。他始终是善良的!——读罢习作,我随即欣喜写下了“可送校文学刊”五个字,打出优秀的评分。

[作者通联:浙江浦江县研训中心]

猜你喜欢
文心马斯克作文
马斯克打脸简史
梅耶·马斯克的“育儿经”
冬天来啦
文心杂记
请不断修炼你的“文心”
马斯克预计“猎鹰”9可在12月复飞
只因他是马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