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国
随着脱贫攻坚设工作的积极推进,农村地区无论是人居环境还是经济建设都展现了全新的风貌,在物质条件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脚步,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地区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基础建设的力度,开展多种形式如文体活动、艺术活动、娱乐活动等能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丰富农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工作,不仅有利于团结群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农村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农村和谐发展关键在于文化建设,如何开展让群众满意且参与度高的活动是作为一名基层文化站工作者要具备的能力。我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文化人,从事这一行业并不长,但随着工作的开展和经验的积累,我也分享以下自己在农村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心得。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概念
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掌握文化、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活動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递、生活实用等功能,体现着启迪、教育人民群众,增强人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价值。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
二、我镇活动场所及活动开展现状
我镇距县城20公里。历史文化悠久,素有“丝绸古道重镇”之美誉。全镇幅员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下辖18个村(居)。文化建设方面,现已建立镇了综合文化站,建立了覆盖全镇18个村(社区)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在文化活动中心均设立了农家书屋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网络的覆盖率达到100%;广播村村响和电视户户通达100%;所有的村(居)都有了文化活动阵地。但由于活动组织较少,大部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使用率不高,导致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强。只有硬件,没有文化活动作为支撑,农村文化将缺失灵魂。在各种场地设施建成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就成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重要性尤为明显。在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素质不高,缺乏阅读能力,特别是当今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剩下老弱妇孺留守,缺乏利用互联网掌握信息资源、享受文化生活的能力。那么,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就显得十分地必要。
三、我镇文化活动组织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缺少认识,没有认清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其产生的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只顾抓产业、抓增收、抓致富。第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单薄,缺少思想活跃、知识丰富、个人素质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人才,不能充分起到对农村群众文艺活动的领导或辅导作用。第三,文化活动经费不足,缺少宣传力度,活动方式单一,除了广场舞还是广场舞。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很难组织起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第四,在部分地区,由于中青年都外出务工,村里大多为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文化活动的设备与场所利用率较低,组织活动缺少活力。
四、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对策
1.思想促动,把握群众文化需求方向
一是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与教育,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在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二是注重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建设农村文化。当前,农民的文化需要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探索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就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投入拉动,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经费投入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解决经费问题,必须坚持“几个一点”的思路。实践证明,在政府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由政府包办农村文化建设,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而由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具有日益高涨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建立以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农村文化阵地的设备更新、图书资料订阅、活动开展等必要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为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或通过集体、个人联建、联办等形式,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3.队伍带动,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最困难的问题不是阵地如何建起来,而是如何确保阵地的管理和使用问题。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覆盖面广、牵涉领域多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才能摆脱“建管用脱节”的窘境。首先,要稳定和充实村级文化工作人员,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要保证有一名兼职文化干部,同时要配齐文化场所的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并保证他们的各种待遇。其次,要着力培养文化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一支业余文艺队伍,同时特别要充分发挥老人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等的余热,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文化站要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为农村培养文化人才。再次,要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对文化工作开展得好的村、社区予以奖励,对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专业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最后,要建立内部规章制度,根据农村文化阵地的特点,及时建章立制、完善措施、规范管理,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4.针对农村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办文化
我镇是典型的农业繁荣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很大,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结构层次发生了较大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也要不断与时俱进,因地制宜。近几年我们已经针对各村、社区实际,加强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全部建成了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但是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甚至闲置。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各村实际,有部分偏远的山村,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人口结构以中老年人为主,组织活动人员缺乏,后劲不足,文化活动要以“送文化”为主,由乡镇文化站组织人员并挑选适合中老年人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如电影、展览等文化活动送到群众中间去,同时鼓励当地村民参与。在时间上,要注意避开农忙时节。对于乡镇近郊村,耕地较少,农民的生活方式基本与城镇无异,人口结构变化不大,文化活动要以“搭平台”为主,最大限度地激发村民自身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组织、创造、参与文化活动并向观众展示,同时要充分利用一些农村节庆,提高活动参与率。
5.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摸清家底搞活动
在充分发掘我镇历史文化资源,准确掌握文化遗存情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活动载体。传统的依靠历史文化资源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要积极取得县博物馆的支持,把它们的文物流动图片展,流动到我镇,通过免費展出馆藏文物,并辅以人员讲解的方式,让参观者了解本地历史文化。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活动形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一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青少年中间普及我镇历史文化知识。有条件的将可移动文物展览搬到校园中,不可移动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纪录片等影音资料进行展示,也可以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并通过知识竞答、互动交流等加深了解。二是举办历史文化节会,扩大我镇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可邀请文化研究专家来我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相互交流,在学术范围内扩大研究成果。也可以依托我镇的美食文化旅游节,将本土文化列为文化旅游节的重要部分,或与县文化和旅游部门联合举办各种文化节等。
总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息息相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基层文化工作者必须要重视这一工作,不断的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空间,积极创新文化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让文化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