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安 李时坤
[摘 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力、基本特征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等,对观察国际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产生机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重塑人类生产方式,进而影响国际竞争格局;西方世界陷入空前困境,资本主义推进世界历史发展的局限性愈加凸显;非西方世界正在崛起,国际主要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国际格局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0)03-0025-08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回国参加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首次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在之后的国内外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这个重要论断。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国际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那么,这个重大判断的依据,或者说当今世界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产生机理是什么?
要全面和透彻地分析清楚当今的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科学工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2]这里的世界历史,指的就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力、基本特征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等,对我们观察当今的国际格局、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产生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内容丰富,具有博大、辩证、科学的历史视野。[3]其实,在马克思之前,世界历史理论早已有之,但受观念、时代和方法的局限,世界历史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等均未能得到科学说明。马克思所生活的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机器化大生产开始出现、资产阶级在全球开拓市场、西方对外实施殖民主义、世界交往日益普遍化和常态化的时代,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狭隘孤立的状态被打破,这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现实基础,加上唯物史观方法的运用,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最终得以形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散落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等著作中,其主要内容有:
(一)生产力的发展及在此基础上的世界交往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基本动力
人类社会是生物演化的结果,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人类形成了生产力这一特有的物质力量,进而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等陆续产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逐渐丰富,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起来,地域限制被依次打破,世界历史便开始出现。公元15世纪初,凭借强大的国力,中国明朝时期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历史交流的早期实践。然而,生产力的发展及在此基础上的世界交往仅仅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基本动力或基本前提,远非根本动力。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4]P540-541要达到马克思所说的这些条件和状态,进而推动世界历史发展常态化,仅仅依靠自然经济和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二)机器大工业化及在此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西方的发展,至18世纪中后期,西方爆发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产生。机器大工业及在此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与以往任何生产方式完全不同的特点:第一,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或利润而不是使用价值,产品以商品的形式存在;第二,生产的关系采取的是雇佣劳动形式,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用货币向劳动者支付报酬;第三,生产的样态是批量化、工厂流水线式,完全突破手工劳动的诸多局限。以上三个特点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体系具有无限扩张的特点: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出的大量商品,需要解决价值实现问题,否则将影响生产者的生存乃至市场稳定,扩大市场空间无疑是解决商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其次,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后,主要用于资本积累,这推动了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和技术进步,进而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再次产生了价值实现问题;最后,市场竞爭的极端激烈性也促使不同资本走向集中、垄断和持续实施扩张,在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和资源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因此,马克思指出:“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5]P88正是由于资本对利润的无止境追逐,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历史由民族历史转向世界历史,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4]P566。
(三)世界历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多样性
任何民族和国家最终都要汇入世界历史的洪流中,但步伐和样式却不完全一样。第一,由于人口、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不尽相同,在世界历史产生之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后,西方率先实现现代化,而相对落后的民族和国家被迫卷入到这个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绝大多数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甚至出现文明消亡的事件,因此世界历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二,与不平衡性相伴随的是多样性。所谓多样性,是指各个民族和国家走向世界历史的具体道路是不完全相同的。例如,有的国家先经历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有的国家可以越过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形态,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尽管也需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
(四)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终将被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时代所代替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西方资产阶级的历史贡献给予高度评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6]P36但是,“资本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对生产的限制——这种限制同资本要超越生产的任何界限的一般趋势相矛盾”[5]P96。第一,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获取利润,这使得资本家在扩大生产和不断追逐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资源大量消耗等问题,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也会产生激烈的阶级斗争,进而影响社会稳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二,世界市场的开辟,只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开创的世界历史,不是一个和平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殖民主义的战争行为,进而引发国际社会动荡。此外,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西方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世俗主义、市场经济等渗透到非西方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致使当地传统秩序崩解,也带来了大量问题。第三,由于市场空间、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本主义在开辟世界市场过程中,不仅发生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间的斗争,西方国家内部也存在矛盾,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说到底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市场而导致的。实际上,自资本主义制度诞生起,对其的批判就没有停止过,探究一个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努力也从未停止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产生便是这一探索的结果。正是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使资本主义存在自我否定的特性,资本主义必将会被社会主义取代,因而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必将转化为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时代。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观察国际格局的方法论启示
国际格局指的是主要国际力量或主要国际行为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乃至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力量对比态势。[7]资本主义全球化是国际格局生成和演变的重要因素。在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后,任何被纳入到资本积累和循环的体系中的民族和国家,都必须遵循世界历史的规律寻找适合自身的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同时以自己的发展推动世界历史向前发展,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交织到一起、相互影响,力量此消彼长,国际格局开始生成并不断演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观察国际格局的方法论启示主要有:
(一)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国际格局的变迁
国际格局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国际格局没有固定不变的所谓中心。世界历史形成后,西方大国成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主导着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成为支配国际格局的中心国或霸权国,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都是暂时的。由于世界历史打破了过去的一切藩篱,给世界上各个国家带来了机遇,在国际体系中,总会发生一些国家抓住机遇实现崛起,而另一些国家在经历发展高峰后走向相对衰落的情况,由此不同国家的实力及与之相关联的国际力量的对比会不断发生变化。在历史上,资本主义的最早萌芽出现于意大利的几个沿岸城市,后来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相继成为西方世界强国,而今天,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中心正在向东方转移,国际竞争的焦点也已经转移到了亚太和中国。[8]第二,影响国际格局不断变迁的基本动力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人类交往实践的深化及其引发的矛盾。马克思曾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4]P568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提高,国家间的联系在增强,但发展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在增大。另外,资本主义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消耗、财富分配的不公和国家间的冲突等,一方面会产生为争夺有限资源而带来的战争行为,进而影响全球发展,另一方面会促使各国重视科技、制度和思想的创新,以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寻求包容性发展之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新的国际规范和国际格局。
(二)以联系的视角分析重大的国际政治和经济事件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真正任务是建成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确立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9]P166世界历史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和市场的全球化。资本在全球扩张,不仅伴随大量财富由非西方国家转移到西方国家,也有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文化向全球扩张,进而建立由资本主导的国际秩序,由此引发出一些相关的事件。例如,英国在19世纪中叶发生经济危机,这成为它后来对中国清王朝发动战争的导火索,鸦片战争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危机,引发了农民战争运动。“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推动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6]P6072008年,西方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为稳定金融市场,缓解民众的紧张情绪,西方政府向市场释放了大量货币,这些货币中的一部分流向了国际石油和农产品等商品市场,直接拉高了燃油和食物等必需品的价格,加剧了包括中东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地区的紧张局势,间接改变了国际政治版图。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也许鲜有街头抗议者能想到自己国内的经济阵痛与美国政府有关。但央行行长心里都很清楚。”[10]P111-112当下,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意在扰乱油价,向中国等国输入通货膨胀,遏制中国等国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驱使庞大的国际资本为避险流入美国,以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三)重视阶级分析方法在研究国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单位,也是国际社会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体。正是由于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总是以国家为单位分析国际格局,忽视了更为重要的阶级问题。之所以强调阶级分析方法的重要性,主要原因有:第一,“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4]P196。资本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根本机制是资本利用人类生产实践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力量实现自身增值,进而进行无限扩张的结果。因此,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关乎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也关联世界历史发展状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复发生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归根到底与劳资关系恶化有关。为解决国内的阶级矛盾和困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往往采取对外转嫁危机的途径,由此影响国际社会中不同国家间的关系。第二,西方不同资本集团在对外扩张过程中,既有矛盾——集中表现在对全球剩余价值和财富瓜分份额的争夺上,也有联合——集中表现在对世界市场、国际规则、国际金融、资源能源等的控制上。[11]因此,在西方資本主义国家,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而国家则成了资本的“国格化”,真正控制世界经济和金融命脉的并不是西方国家,而是西方少数资本寡头及其家族。马克思当年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分析资本原始积累时曾提到英国与荷兰、美国与英国互为竞争对手,但依然发生本国资本家损害本国利益而给敌对国政府借贷的情况。“荷兰在1701—1776年时期的主要营业之一就是贷放巨额资本,特别是贷给它的强大竞争者英国。现在英国和美国之间也有类似的情形。”[12]P86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金融寡头曾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两面下注,赚取战争暴利。仅在1915年10月开始的一年半中,摩根及相关银行就向华尔街提供了大约26亿美元债券以供协约国。[13]P118西方学者威廉·恩道尔先生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欧美国家的150家跨国公司占据全球财富的40%以上,而150家跨国公司的主人是华尔街和伦敦金融业屈指可数的一些人,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西方各国政府始终在为这些大公司鞍前马后服务。[14]PⅡ-Ⅲ中国也有学者研究发现,操控西方国家的最大资本寡头集团是被称为共济会的组织。[15]因此,面对国际社会中错综复杂的大量纷争,尤其是西方国家和政府的对外行为,应高度重视阶级分析的方法——既要分析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也要分析产业资本寡头、金融资本寡头等资本家内部的矛盾。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纷争,往往都是由阶级问题所引起。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欧洲相继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愤怒者”运动、“黑夜站立”运动、“黄背心”运动等,这些均与西方国家国内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有关,而一些代表产业资本家利益的政客上台后,一方面打着民粹主义的旗号,反对金融资本主导的全球化,以尽可能地捍卫产业资本的利益;另一方面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将矛头转向发展中国家,进而以国家间的矛盾掩盖国内阶级矛盾。
三、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产生机理
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观察国际格局的方法论启示,可以从四个方面剖析当今世界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产生机理。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重塑人类生产方式,进而影响国际竞争格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影响国家竞争力和国际竞争格局的主要力量。从全球范围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大的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突破的先兆。总结起来,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主要的趋势有:一是移动互联、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16]P75面对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的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一些学者提出第三次或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的观点,世界上主要国家正纷纷制定新的科技发展规划,试图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正在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会对人类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第一,信息技术将成为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先导技术,以物质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向以信息生产和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发展和竞争时代;第二,生产将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企业变革速度在加快,新的运营模式被不断催生;第三,人类的部分逻辑能力甚至也会被代替,低技能劳动者将受到巨大冲击,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将不断降低,这将改变全球分工模式、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此外,国家治理将出现新领域,如网络空间及其治理的出现;国际安全将产生新问题,如网络战争的出现、拥有武装力量的非国家行为体的快速崛起等。
历史经验早已表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任何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过去数百年间,英国、德国和美国等都是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成功实现现代化、跃升为世界强国,进而引领某一时期的国际发展潮流、塑造某一时期的国际格局。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工业革命发轫和蓬勃发展时期,但中国的清王朝实施闭关锁国政策,致使整个国家经济技术落后于世界发展步伐,最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上兴起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一批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实现高速发展。中国也成功抓住了机遇,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国力的腾飞。在此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浪潮中,必然会有一些国家脱颖而出,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国际竞争格局必将发生深刻调整。当前,美国政府对中国部分公司发动的科技战,既反映了近些年中国整体科技水平提高速度之快,也凸显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大国博弈带来的深远影响。
(二)西方世界陷入空前困境,资本主义推进世界历史发展的局限性愈加凸显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空前困境,如经济停滞、政治极化、精英分裂、社会撕裂、种族冲突等。以美国为例,面临的严重困境主要有:第一,贫富分化严重,经济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自20世纪七十年代末金融资本主义兴起后,美国金融部门过度膨胀,大量中低端产业对外转移,无数就业岗位消失,中产阶级节节败退,国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即使在最高1%收入人群内部,也存在着严重的分配不平等。[17]2012年,金融危机后的美国经济开始逐渐复苏,但一直都没有出现繁荣景象,而是进入相对停滞时期。[18]第二,政治极化严重,民主政治正逐渐成为金钱政治。美国政治阵营中民主和共和两党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政党间的斗争十分严重,政党在意识形态和政策立场上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同时各自内部在意识形态和政策立场上的同一性越来越高。美国今日的政治极化程度是自1879年以来史上最高的。[19]同时,美国人过去引以为傲的民主政治已经逐渐蜕变为金钱政治,资金雄厚的资本寡头们支配着华盛顿的权力运作。从1998年到2010年,代表商界利益的资本和各大贸易团体在政治说客们身上总共花费了286亿美元,而代表劳工利益的政治说客们只得到4.92亿美元的资助。[20]P7-8第三,阶级隔离严重,社会流动近乎停滞。今天的整个美国社会存在十分严重的阶级隔离现象,如邻里社区的阶级隔离、教育领域的阶级隔离、婚姻方面的阶级隔离等。伴随阶级隔离的便是阶层固化,美国已被归类为“低流动性国家”。此外,美国深陷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不仅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赤字,国力受到严重透支,也使得国内军工资本利益集团的力量进一步增强。美国政府在中东地区制造的动乱,不仅造成大量难民流入歐洲和美国,更导致大量恐怖主义活动滋生。可以说,西方的扩张正在“反噬”自身。
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的空前困境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特性在新形势下的呈现。其一,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金融资本在西方重新崛起后,整个世界进入以金融霸权为主导的金融帝国主义时代,包括美国等西方产业资本家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阶级均成为少数金融寡头的剥削对象,金融资本的寄生性和贪婪性决定了其必然带来严重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问题,西方国家甚至也成为金融寡头对外攫取利润的工具。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今天的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受国际财团即华尔街压迫和剥削的半殖民地国家。[21]其二,上世纪九十年代苏东剧变后,二战以来相互隔绝的两大经济板块被彻底打破,西方金融资本和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疯狂扩张,通过全球产业链、金融链组建全球生产和金融体系,推动了生产、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在获取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将存在严重弊端的高消耗和高消费的西方生产与生活模式扩张到了全球,加大了全球资源的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当前,由资源瓶颈和贫富分化所引发的增长动能不足问题困扰着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各国。这一切都说明,西方国家的问题很难通过国内变革得以解决,资本主义推进世界历史发展的局限性愈加凸显。
(三)非西方世界正在崛起,国际主要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与西方世界陷入空前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西方世界的崛起,国际权力在西方几个主要国家之间“轮换”的局面正在终结,国际主要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集体性崛起,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一,在经济方面,近些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按汇率法计算,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2018年,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习近平指出,“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10年后将接近世界总量的一半”[22]。另据相关机构估算,到2035年,发展中国家GDP规模将超过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和投资中的比重接近60%,部分亚洲和非洲国家将是全球经济的领跑者。[23]P8其二,在政治方面,国际权力格局正在发生悄然变化,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的政治影响力不断上升,单极化的局面已彻底改变,多极化已成为无法逆转的大趋势。
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一,二战后获得政治独立的大量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其二,新的全球治理理念不断出现,发达国家完全垄断国际话语权的历史正在被改写。其三,由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组建的大量区域性合作平台不断出现,发达国家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完全垄断国际规则。
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变化。其一,在西方强国数百年的“轮换”过程中,维护西方垄断资本利益的不公正的国际旧秩序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当今的国际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建立并主导的,反映的主要是美元资本寡头的利益要求,但这个秩序已经弊端丛生。代表产业资本家和美国国家利益的特朗普当选总统后,面对内忧外患,公开反对全球化和原有的国际秩序,频繁“退群”,其目的是重新夺回被金融资本严重侵蚀的美国国家主权,进而重建整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其二,欧美不同资本利益集团矛盾日益激化,欧洲的独立性倾向越来越强烈。因此,由西方主导的旧的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变化。
(四)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
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的产生:文明冲突、种族灭绝、阶级斗争、资源消耗,等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由此成为人们为追求更加美好与公正社会的必然选择。马克思、恩格斯曾寄希望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最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人运动最终没有获得成功,最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是处于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上最薄弱环节的俄国。社会主义苏联的建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制约资本主义、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苏联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解体。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时期,另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拥有古老文明历史的中国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进程中,险些亡国灭种。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提出各种方案,最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经过长达70多年的艰辛奋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等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当代中国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帮助中国人民解决了长达百余年的社会动荡,振奋了民族精神,使中国人民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找到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第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促进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短时间内有效集中国内有限资源,快速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增强了国力,挡住了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下强大的国际垄断资本侵蚀弱小国家主权的步伐。第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改变了旧中国“一盘撒沙”的局面,强调保障人民利益、维护国际和平,使中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避免了当年西方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发生的危及社会稳定、损害他国利益的各种野蛮行为。第四,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将助推中国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大变局中找准历史方位,树立战略自信,从各种表象中把握本质,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赢得战略主动,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纵观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地球资源瓶颈和贫富分化引致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进而全球化发展受阻、国际纷争不断,而寄希望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动解决这个问题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放眼世界,只有社会主义中国有条件和能力率先创建新的价值观和理念,走出生态困境,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一起共同打造新的国际分工模式,最终迫使西方资本寡头顺应历史潮流,推动世界历史向前发展。其一,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等思想,蕴含着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诸多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华文明历来追求节约资源、吸收人力,在历史上创造了没有通过对外侵略,而仅仅依靠自然经济养活数亿人口的奇迹。[24]其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资源和财富的共有与共享,反对少数资本利益集团占有资源和财富,对于调动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促进社会和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导向意义。其三,中国提出和践行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加上长远规划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可以在凝聚社会共识、推进创新驱动和包容性发展战略的同时,克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带来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其四,中国在国际上提出的大量创新理念和实践(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等),主动让其他国家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不仅为解决人类问题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更会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及其对解决本国问题的重要借鉴意义,打破了现代化即西方化或资本主义化的神话。因此,中国道路推动着世界历史进程。[25]在资本主义危机愈加严重而影响全球稳定,社会主义中国愈来愈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在推动全球化发展的状态下,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资本主义历史时代终将被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时代所代替的趋势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