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20-07-04 02:40刘玉发
学周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自主性兴趣有效性

刘玉发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中学哲学课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根据自己的实践与经验,谈谈哲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高中哲学课堂;兴趣;自主性;有效性

要想建立高效课堂,教师就要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教学出现的问题。在哲学课堂教学中,杜绝无效教学,克服低效教学,提高有效教学,创设高效教学。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实施的根本目的之一。

一、哲学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

1.哲学课堂教学涵义。(1)哲学就是不断的思考和追问,追问世界的本源,人类的起源。哲学课堂其实就是师生不断体验生活的一种课堂,也是师生不断完善生命价值成长的过程,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讲的那样,真正的自由是符合生命意志的自由,只有在课堂中激发或者唤醒人的创造性,才能激发课堂的活力。

(2)课堂就是一种生活的过程。正如雨果所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性才能生活。哲学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增长知识的一个舞台,以知识为媒介,一种有意义的共同学习、共同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

2.哲学课堂的基本思想。(1)哲学课堂必须回归生活。第一,哲学即生活,生活就是我们的哲学。哲学课堂是扩展了的生活。就是不断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去不断体验、感受生活。第二,哲学课堂就是在体验着一种生活,就是对世界、人类、思维、价值、知识的一种体验。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哲学课堂就是着力拓展学生在思想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也就是拓展思想的维度,在童心、好奇心的带动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各种思想的碰撞,激起思想的火花,成为增长知识的平台,也成为师生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实现的舞台,哲学课堂只有思想敞亮,师生平等、自由讨论和交流,师生才能本真地生活,本真地学习,哲学课堂才能体现应该有的价值,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的课堂。

(2)哲学课堂是一种生活体验的过程。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下列几点:首先,在哲学课堂中,从过去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学生学习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的呼唤。其次,从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让课堂成为生命价值不断体驗、不断完善的过程。再次,哲学课堂要从书本走向生活,让哲学回归生活,让哲学课堂成为学生生活体验、生命成长的课堂。

(3)哲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呵护、培育、成长。第一,呵护:高中生学习哲学,刚开始,学生好奇于这个世界的纷繁复杂、变幻莫测,后来,哲学的抽象性使得学生望而生畏,产生恐惧心,因此,我们要化解恐惧心,呵护好奇心。第二,培育:高中生学习哲学,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不断的培养,给他们一定的营养,正如园圃中的花草树木,需要园丁的精心护理和培育。第三,成长:哲学课堂实际上就是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世界,了解人类,也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二、哲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哲学课堂情景设置:生活化。正如一位学者说过的比喻:食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将难以下咽。如果将食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盐全部被吸收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更加丰富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课堂更加具有内在活力,课堂教学才能有趣高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乐学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就要千方百计深入实际,从身边的事说起,进而激发兴趣,设置情景。如:一个小孩儿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里面的蝴蝶拼命挣扎仍是出不来,于是小孩便帮助蝴蝶脱蛹而出。结果小孩善意的一剪,反而害了它的一生。从这些故事里,给我们一定启示:磨炼、挫折、挣扎,这些都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因此,我们学习不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而要脚踏实地打好基础,稳扎稳打,才能够成功。

2.哲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讨论与交流。哲学课堂交流的意义:第一,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教师和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应该在各方面是平等的,个体意志是自由的。只有这样,师生在自由平等的和谐环境中,思想才能顺畅的交流,各种思想的碰撞,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能成为不断创新和有效课堂。第二,教师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要有的放矢,给定一些命题和材料,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讨论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思想的维度不断地拓展。第三,课堂交流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在交流的过程中,让思想敞亮、思想碰撞、思想创新,课堂交流的意义才能有效体现。

3.哲学课堂教学基本方法:灵活多样。(1)导入新课,形式多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非常重要。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猜谜语、讲故事、读诗歌、小幽默、看电影、读材料、用数学理解哲学原理等。如讲辩证法矛盾观点时,笔者用了现代诗人顾城的《远和近》:“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远和近就是哲学上的矛盾,通过通俗易懂的诗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语言表达生动有趣。在哲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谚语、诗词、歌曲等科学、精炼、通俗的教学语言,使所授的内容生动、形象、有趣味。如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讲运动的绝对性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事物发展引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巧用漫画启迪思维。教学中结合讲授的内容,运用漫画做辅助,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哲学思维能力。在讲“前进与曲折性原理”时,漫画“登顶”一个人绕道而行登顶,另一个想走捷径却在原地。告诉我们:懂得绕道而行的人,也往往是第一个登上山峰的人。

(4)通过数学方法理解了哲学命题。讲矛盾转化时,用了数学上的一个命题a+b=a-(-b)(条件:引入负数)来说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转化也是有条件的。讲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时,在哲学课堂中,可借用数学集合的交集关系,形象直观地解决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三、哲学课堂教学自主性分析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要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这是自主学习的课堂特征。教师就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活动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更加高效。

1.在疑问上下功夫,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有一位学者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教师要巧妙地设疑、质疑,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望,在这种跃跃欲试、欲罢不能的强烈欲望下,学生由苦学、厌学转变成好学乐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牛顿质疑,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而不会飞上天?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敢于质疑亚里士多德的“同一高度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个两千年不变的真理,被伽利略推翻了。“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思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要善于设疑、质疑、解疑,激发学生勤于思考。诱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哲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讲到哲学方法论时,对苏格拉底正义论进行分析。什么是正义,我们在朋友面前讲真话,那是正义,在敌人面前说真话,那是非义的;偷盗是不对的,若有人要自杀,为了保护生命,刀子或者绳索被人拿走,这难道是错误吗?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哲学课堂教学的形式与走向

1.着力构建哲学课堂的基本模式。首先,关注主体性。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应当从生命成长的高度看待课堂,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慧的过程,教师正确的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是唤醒生命意志的一个过程,也是人生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是师生自由平等交流的平台,在这里,生命意志不断显现,思想的碰撞,展现不同思想,成为具有思想内涵、意義深刻的有效课堂。因此,哲学课堂应该回归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课堂,要转变教学课堂模式,建立新型的自主式、研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型,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问题与实际相对应,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加强哲学的自我体验与实践,注重知识的交叉、渗透和整合,推进哲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其次,提高哲学的思辨性。利用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开展各种社团、哲学兴趣小组,学校辩论会、读书会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在新课程理念下,哲学课堂应该出现这样的趋势:让学生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命题,创设情景,让哲学课堂成为师生思想交流生命成长的课堂。

总之,哲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哲学知识。哲学课堂具有生成智慧的意义,哲学课堂是生命的课堂、生命智慧的课堂。哲学教学应当以生活实际为基础,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师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哲学、体会哲学、学习哲学。把哲学知识生活化,生活问题哲学化,真正将哲学与生活融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哲学素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师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哲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玮璋.生活与哲学课教学思路探讨[J].甘肃教育,2011(18).

[2]陈燕.高中思想政治哲学课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自主性兴趣有效性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