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传芬
语文是一门集语言、文化、人文精神等于一体的教学,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在写作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在记录文字的基础上调整语言形式,形成写作风格。应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态度,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不知如何下笔的情况,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利用思维导图审题
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后首先要做的是审题,这个步骤十分关键,关系到作文主题是否正确。如果在审题方面出现问题,即使后续行文逻辑再缜密,文笔再出众,也是失败之作。如果审题直击核心,紧抓重点,那么学生在写作中就能拔得头筹。语文教师可在审题中引入思维导图方式,即看到作文题目时先从题干或材料寻找写作关键词,关键词正是思维导图的“核心主题”,关系到素材填充和文章是否流畅。教师可选取“圆心图”方式,所谓圆心即主题,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词汇、句型等均要围绕圆心展开。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只有一个“圆心”,围绕在圆心周围的选材和描述都要衬托该圆心,由此作文才有灵魂。
二、利用思维导图选材
学生的生活十分丰富,头脑就是行走的素材库,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头脑中的素材搬到纸上,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例如写人物的作文时,要以“人物”为关键词,向周围扩散,外貌、神态、心理、动作、语言等各方面,尤其在写记叙文时,只有人物形象饱满,内容真实,读者才会在阅读后记忆犹新,避免千篇一律的情况。可指导学生从不同情感特征观察人物,目的在于体现人物真实的个性特征,例如人物在快乐和悲伤时,展现的情绪有着极大的不同,但为何会有不同呢?通过仔细观察才能真正把握人物特点。当学生手、脑、眼、耳等器官都发挥作用时,表达才不会词穷,为文章增添灵动的色彩。如果想要呈现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必须积累好词佳句,教师可在写作教学中引入“气泡图”思维导图,即在写和人或事物有关的作文时,围绕气泡图周围的就是学生需要积累的表达方式、句式、词句等。
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句式、词藻以及修辞手法在写作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有计划、目的地积累此方面素材。教师可在学生积累素材时指導其分门别类,即将描述相同事物的词语归纳到一个气泡中。长此以往,学生不仅积累了大量词汇,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气泡,写出的作文更富有生命力,改变了学生为达到字数要求而胡编乱凑的现象。
三、利用思维导图谋篇布局
当前小学生在作文中还存在的问题是全文过于散漫,结构薄弱,读者看后不知要表达什么或传递什么思想感情,再加上文章段落缺少过渡性语句,导致文章缺乏灵动性,自然不会得到高分。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会写一步然后思考下一步,典型的为了凑够字数要求乱凑,导致作文毫无逻辑可言,更别提中心思想了。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可在写作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使段落之间紧密呼应。学生在落笔之前需明确该如何开头、插入素材以及起承转合,教师在作文布局阶段可运用思维导图中的“括号图”对整篇作文的布局进行规划。
例如,教师安排以“记忆最深的一件事”为题写记叙文。学生在写作前可先画出括号,分别为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经过是详细描写的内容。有位学生描写暑假学游泳的事情,在经过阶段可再次画出括号,内容为人物动作细节、人物语言/神态、人物心理活动以及环境等其他细节描写。学生画完括号图后再填充素材,使作文内容和人物刻画都较为丰满,而且首尾呼应,避免了行文拖沓。
总之,一篇高质量的作文不仅能反映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还反映学生语文的水平。思维导图以线条、图片、字体、色彩等图形语言刺激学生大脑感官,使其成为学生写作的工具,能有效改变以往因思维僵化而造成内容空洞和语言简单等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意识,快速生成写作思维,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写作质量,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